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运输功能,优化综合公共交通出行网络,建立了基于既有轨道交通路网的地面道路公交调整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考虑综合公交网络客运量及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最大化、总社会出行成本及车辆配备成本最小化共4个目标,下层模型以效用理论为基础构建弹性需求下的线路流量分配,其中地面道路公交线路的出行效用考虑了道路通行能力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求解下层模型,并采用基于向量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整体双层规划,获得最佳调整线路的走向和发车间隔。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解为一组Pareto解,4个目标间存在相悖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结合改造成本和现实需要来选取最优解作为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六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651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较差,空巢老年人感到幸福的为77.5%,与子女同住老年人感到幸福的为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及配偶情况、有无子女及子女孝敬程度、患慢性病情况及医药费用、经济状况、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幸福感有关(P<0.05)。结论:河南省农村与子女同住老年人比空巢老年人感到幸福,社会、家庭和子女要加强对空巢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 相似文献
5.
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志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7):15-21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模式.从轨道交通客流出行的多方式组合特征入手,建立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者选择哪一个轨道站点进入轨道交通系统,以及选择何种辅助交通方式到达该站点.该模型能揭示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配套交通设施与轨道客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高轨道客流预测分析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体现了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组成的出行系统特征分析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各自的运营特点,以最优化出行者出行耗时为目的,通过概率论和计算机仿真的技术,优化二者间的运营组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协同运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地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集疏效率,为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8.
研究需求不确定条件下考虑外包因素时供应链的生产柔性决策问题,建立模型,设计求解过程,通过算例来说明制造商生产量均值、OEM生产量与生产能力的关系。进而提出建议:为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制造商应合理确定自身的生产柔性水平,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富余。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地铁或常规公交规划方法难以适应有轨电车的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理念,在深入分析乘客出行过程的基础上,以乘客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与站点方案的数学关系模型.同时,依托东莞市有轨电车首期线路规划研究课题,将模型应用于实际规划案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有轨电车站点规划模型可有效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提高有轨电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通勤者的换乘决策,分析高峰期通勤者出行过程中换乘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构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通勤者换乘行为决策模型。以可接受的最早到达时刻与工作开始时刻为参考点,以预留出行时间与换乘等待时间2个动态变量为核心,分别建立常规公交之间换乘与常规公交换乘地铁的出行前景价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在不同预留出行时间及换乘等待时间下的最优决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换乘方式与2个时间参数密切相关。在到达时刻约束下,预留出行时间过多或过少,出行前景值均会减少。当换乘等待时间相同时,常规公交之间换乘与常规公交换乘地铁的出行前景值相比较,差值随预留出行时间增长呈现由负到正的变化趋势,且随换乘等待时间的增长其差值零点沿预留出行时间坐标轴正向移动。表明当预留出行时间较少时,通勤者选择常规公交换乘地铁的出行方式将获得更高的收益,更倾向于选择常规公交换乘地铁方式出行;预留出行时间越长时,通勤者更倾向于选择常规公交之间换乘的出行方式。研究建立的模型不仅适用于常规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同时还可以描述其他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换乘方式。研究结论可为城市高峰期通勤者的换乘决策提供依据,以提升通勤者的出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应同时考虑旅客满意度和高铁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影响旅客满意度的2个主要指标:出行时段方便度和旅客舒适度,并提出量化的方法,以此构造旅客出行满意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混合整数双层规划模型,用来描述高铁运营企业与旅客的选择博弈过程.其中,上层规划是一个以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客流一天之中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呈现出高峰、平峰、低谷的特点。文章利用“削峰填谷”思想,基于分时定价理论和Logit效用函数,考虑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行为因素,以及线路通过能力、客车容量等约束,建立以高铁企业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分时定价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某铁路线实际算例,验证上述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高铁分时定价策略有助于提升高铁市场占有率及运营企业客运收益。 相似文献
13.
刘友梅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3,36(1):1-4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聚焦点,也是人类频繁活动的集散中心。根据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已出现严重瓶颈,阻碍了城市文明发展。从工程演化论学术观分析,城市公共交通朝轨道交通发展已成历史的必然;而城市规模、特征、环境、发达程度所构成的不同形态又促使城轨交通工程演化朝向多样性发展;当前,在新时期下的社会和自然出现更高需求,城轨交通如何依靠技术进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文作者的思考命题,借此同学术界共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州局集团公司)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简称:营销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结构、数据复制、报表服务、终端接入等方面提出了技术优化方案,并从运营指标分析、客流预测、售票策略监控预警、列车效益评估、数据可视化方面提出了业务功能提升的优化措施。优化后的系统已在郑州局集团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常态下及突发事件下回购契约在建筑供应链中的应用,针对由单供应商和单施工方组成的典型二级建筑供应链,构建了供应商实施回购的传统契约协调模型,且在此基础上定量构建了同层竞争施工方参与回购的供应链契约协调模型。分别就常态下及突发事件下2种情形,将2种回购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了关键参数的敏感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常态下施工方参与回购能够提升由单施工方和单供应商组成的二级建筑供应链利润。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情形下,回购价格和批发价格的合理调整可使二级建筑供应链重新协调运作,尤其面对需求突然增大时,施工方参与回购所需付出的应急应对成本更低。因此,在一定前提下二级建筑供应链中采用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契约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特定的技术集成体和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技术决策是其建设管理的核心,存在技术集成复杂、环境动态多变、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易引发不可逆的风险事故,技术决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事关决策能否成功.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包含3个风险类别、13个一级风险因子和42个二级风险因子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决策风险指标体系,并...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考虑风险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目的是为国际集装箱运输提供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降低运输风险的路径参考.通过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进而将风险纳入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中来,构建以最小化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综合能耗、运输风险为目标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并以长沙-柏林为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方案相比单目标优化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综合能耗,并降低运输风险,实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经济与安全水平的综合最优;同时,也为不同运输需求及情景下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