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 CR300BF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的构成、拓扑结构,以及实现列车级和车辆级数据传输的管理.详细阐述了以太网交换机的方向及端口的定义,以及动车组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在单编组和重联编组情况下如何快速辨别标准动车组的主控端和方向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分析了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动车组网络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了以太网控车技术方案,并应用到250 km/h复兴号动车组。通过型式试验与正线运行的考核,充分论证了以太网控车的可行性,实现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技术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2009,(5):24-24
自4月25日起,开通运营不久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开始对部分动车组列车实行重联运行。其中,4月25日北京西一太原的D2007次列车成为石太客运专线上的首趟重联动车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在技术上执行中国标准,在形象上也需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来进行设计.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将美学相关知识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相结合,分别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造型特征及色彩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阐述具有中国魅力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品牌形象.通过对技术美学中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重联动车组通过隧道时重联区域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可压和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重联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压缩波与膨胀波的传播特性,列车表面压力和隧道壁面压力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动模型试验相比,压力变化曲线吻合较好,幅值偏差不超过7%,重联区域前段流线型头部进入隧道,产生膨胀波,重联区域后段流线型头部进入隧道,产生压缩波,由于重联区域产生的膨胀波和压缩波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导致膨胀效应和压缩效应相互抵消,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变化不显著,当重联区域经过隧道壁面测点时,重联区域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影响隧道壁面压力变化,使隧道壁面测点压力产生先升后降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遵循GB/T 28029.1—2011标准,采用WTB和MVB两级总线结构,布设以太网来实现软件更新及数据下载。通过制定列车级及车辆级通信协议,实现对高压、牵引等系统在内的整车逻辑控制、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并满足互联互通需求。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该动车组运行安全可靠,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CRH6F-A/CRH6A-A短编组城际动车组重联运行时不能满足国内部分线路分相区长度要求的问题,研究了短编组动车组重联过分相控制方法,提出了重联单弓过分相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用于受电弓快速降弓的阀板,并通过试验测试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其升弓/降弓性能,包括过分相升弓/降弓过程中受电弓的信号响应速度、升弓/降弓时间和距离、升弓/降弓时的燃弧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短编组动车组重联单弓过分相控制技术可行,动态升弓/降弓时弓网燃弧率低,对网线冲击小。该控制方法克服了短编组动车组重联运行受分相区长度限制的影响,实现了短编组动车组的灵活运营,可有效缓解人流高峰期的客运压力。  相似文献   

8.
适应双列重联动车组接触网电分相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开行双列重联升双弓动车组运行的技术要求,以减少对运输干扰及改造工程量最小为原则,对既有秦沈线接触网锚段关节式电分相进行改造方案的研究,推荐采用增加掐绝缘、部分5跨关节改造为4跨形式,实现无电区大于220 m满足动车组运行需要,对今后客运专线接触网电分相设计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HMI(人机界面)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显示终端,是司机和维护人员监控列车运行状态的重要平台,可实现列车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和警报、数据配置和车辆控制等功能,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因此,动车组列车HMI多重冗余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基于以太网双向环路通信的列车HMI多重冗余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硬件设备、...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工业以太网在动车组列车网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以太网用于动车组列车网络系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系统论述动车组底架、侧墙、车顶、端墙、司机室等5大部件组装及车体总装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总结近10年的车体组装技术操作要领,展示铝合金车体制造从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最新成果,进而为铝合金车体制造标准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单正辉 《铁道车辆》2021,(1):53-58,63
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架构、冗余措施及功能描述等几个方面对基于全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美国地铁列车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试验验证。在装车调试之前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可尽早地发现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或子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大节省装车调试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CTC3.0系统已有的列车作业防护技术,针对动车所特殊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挖掘与构建动车所列车与动车组间关联关系,解决列车车次号与车组号间自动变换和调车进路序列自动计算及办理问题,为动车所提供一套适用的CTC3.0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某时速350 km、16辆编组的双层动车组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辆平衡对车辆布局进行优化,并对动车组除车体外的其他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车体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车体相关部位参数变化对车体模态的影响,优化车体结构,确定车辆整备状态下的模态频率.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列车布局方案及编组形式,相比于16辆长编组单...  相似文献   

15.
对复兴号动车组超员报警的功能定义、实现方式进行了论述,并对复兴号动车组超员能力进行了分析.结合动车组实际运营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动车组车轴标准研究及其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量新装备的高速动车组近年来在我国获得广泛应用,是铁路客运最为有效的运输工具之一。动车组车轴是动车组走行部中非常重要的部件,承受着源自车体及轨道的各种载荷,其中主要是旋转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动车组车轴要保证在所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这就对车轴材料相关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各型动车组车轴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标准也是采用国外的相关标准。本文在仔细对比研究国外成熟的动车组车轴标准基础上,探讨了车轴材质、性能的现状,此外,还对动车组车轴材料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钢质拖车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拖车各部件结构及设计特征。实践表明,钢质车体可以满足高速列车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