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地铁环线车辆基地的设置情况,总结出环线运营的特点和对车辆基地设置的要求。以宁波地铁5号线工程为例,介绍其车辆基地布置方案、出入线设置方案,并从发车能力、轮对偏磨等方面论证"八"字接轨对环线运营的优势,得出环线车辆基地布局应均匀分布,设置至少1处"八"字接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地铁辅助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地铁辅助线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车辆段出入线一站或两站接轨方案的优缺点及接轨方式,出入线与正线立交需要的最小上、下线轨面高差和最小线间距诸因素的计算,一度停车位置的选定及如何满足缓坡设置的方法,一种小交路站前折返平面布置新图型,折返方式不同引起了安全保护距离有区别,停车线平面布置中安全线设置的推敲、最小线间距及有效长所考虑的因素,存车线需要的最小线间距、纵断面设计要求,安全线设置规定中的矛盾、探讨及信号制式对其设置的要求,道岔防护信号机与道岔间及道岔与站台间的距离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正线、辅助线及配线设计时,需要设置单渡线.由于正常线间距很难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对单渡线插入短钢轨长度的要求,通常采用加宽线间距的方法解决,但恶化了正线标准、加大工程量.对单渡线的插入短钢轨长度不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要求时,在单渡线结构不作加强和改进,并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单渡线线间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多为曲线,受曲线控制,折返线距离站台较远导致折返能力较低,不能满足行车组织要求。为解决站前直线段长度不足以设置折返渡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站前区间线间距设置单渡线或交叉渡线进行折返的方案。通过对不同线路偏角、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的站前单渡线计算,结合单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单渡线折返能力可达13~20对/h;通过对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不同车站区段线间距的站前交叉渡线线路计算,结合双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可以达到19~25对/h;对于直线电机地铁及其他采用短编组的中低运量系统,折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铁6号线终点站折返线方案综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提高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折返能力,文章以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的折返线方案为例,通过对天津地铁已建成和在建地铁终点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进行优缺点分析,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最终确定天津地铁6号线双港车辆段站折返线的设置型式。研究结论:终点站站后折返线的设置应根据规划地形条件,以工程难易程度、折返能力、运营灵活性、客运业务组织、运营灵活性、远期路网发展等因素为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折返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地铁建设受城市发展、市政规划、地质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出入线的接轨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地铁建设和业内研究的重难点。鉴于出入线的接轨方案直接影响地铁日后的运营和行车组织,本文着重介绍出入线平面、纵断面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求,就目前国内几种常见的终点站、中间站出入线接轨方式,分析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以期对业内地铁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出入线设计应综合考虑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正线行车干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折返效率等因素;(2)结合车辆段及停车场选址、正线运营组织方式、车辆的技术条件、工程投资规模、地质条件、前期征地拆迁、后期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3)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应考虑线路的延伸条件,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场段出入线设计及接轨方案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等大宗用地规划选址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车辆基地选址于城区边缘,使线路长度相应增加,导致运营行车组织、车辆运用及管理、故障救援及夜间维保作业组织等运营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天津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于地下区间设置12列位停车线,通过介绍其功能定位、总体方案及实际运营效果,总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地下停车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停车线主要用于故障车临时待避,也兼作临时折返和停放线。对于预测有突发客流的车站,或通过列车满载率高而导致车站乘客难以上车的中间站,停车线还应具备单向加车功能。为应对客流变化的风险性,成都地铁13号线净居寺站处停车线应具备双向收发车功能。因此从行车功能、实施难度、工程投资等角度对净居寺站处停车线方案进行比选,经过综合比选后,推荐净居寺站大里程端设置曲线型停车线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下铁道线路一般包括互线、车场线(含出入线和试车线)、辅助线和联络线。其中辅助线包括折返线、存车线、停车线、渡线和安全线等。辅助线合理配置对地铁功能的更优实现、行车安全、工程造价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从地下铁道辅助线各性质功能入手,探讨了各种辅助线的设计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地铁3.4 m线间距单渡线总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建设项目利用既有双线隧道工程,由于限界限制,线间距只有3.4 m,如此小的线间距设置单渡线,国内外工程实例尚无,设置3.4m线间距单渡线可直接利用既有隧道工程,对盘活国有资产降低工程造价,有着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研究道岔设计参数的制定原则,分析我国铁路道岔、城轨交通道岔设计参数的选用情况,确定合理的单渡线设计参数,进而对单渡线作安全性检算并选择合理的结构。研究结论:地铁采用3.4 m线间距单渡线。道岔选用的设计参数值,不低于两端单开道岔设计参数值,经过安全性检算,其容许通过速度为30 km/h时,地铁车辆行驶在单渡线时能保证行车安全及旅客舒适度。单渡线连接部分结构方案是合理的,给设计3.4 m线间距单渡线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