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相电动转辙机牵引的道岔,在道岔动作过程中道岔阻力变量(转换力)是道岔转换的主要数据参数,道岔阻力的变量是维护道岔的主要依据,直接测试道岔阻力参数很难实现。道岔在动作时,三相电动转辙机的转换功率的变化和道岔转换阻力成正比。TJWX-2006版信号集中监测,完成道岔功率的测试并画出功率曲线,根据电动转辙机输出功率,可以计算出道岔的转换阻力,电动转辙机输出功率曲线和道岔动作全过程的道岔阻力曲线形状一样,三相电动转辙机的输出功率的变量,就是道岔转换过程中阻力的变量。  相似文献   

2.
阐述联锁表的带动道岔、防护道岔设计方法,总结带动道岔、防护道岔的设计规律,对带动道岔、防护道岔的定义、作用、设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对如何设计联锁表的带动道岔、防护道岔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铁道岔故障处理一直是信号系统的重点工作。为构建道岔故障诊断系统,根据道岔故障类型,针对道岔电气故障展开了研究。通过对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原理的分析,确定道岔故障诊断所需的采集点和采集内容,研究汇集了一组道岔故障现象及故障定位的故障数据库,可对道岔三相电缺相故障、道岔启动电路故障、道岔表示电路故障进行有效定位,以方便故障排查,为道岔故障诊断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道岔是轨道线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保持道岔的安全平稳,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道岔结构、道岔养护等方面,分析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研究道岔病害的整治方法,对整治道岔病害,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道岔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道岔失表情况下城市轨道列车进路办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分析了道岔失表的故障发生原因,提出了通过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的方式办理进路的可能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分析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手摇道岔方式与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方式办理进路的效率及风险概率,验证了道岔失表时优先通过单操道岔及人工现场确认道岔位置的方式办理列车进路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道岔失表现场处置程序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磁浮车辆系统耦合振动直接影响车辆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磁浮车辆通过轨道道岔所产生的振动问题,以试验手段研究车辆与道岔耦合振动传递关系。运用锤击法测量轨道道岔模态参数,结合磁浮车辆动态在线振动频率特征分析得出,在初始条件下,车辆驶入轨道道岔,激发道岔的固有频率,导致车辆与道岔发生耦合共振。改善道岔刚度后,其共振现象消失,车辆可平稳通过轨道道岔。  相似文献   

7.
道岔是信号系统的重要设备。在影响行车的信号故障中,道岔故障所占的比例很大,其中道岔缺口造成道岔失表示故障又是道岔的主要故障。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渭河车辆段道岔缺口报警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介绍,说明了道岔缺口报警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前预防由于道岔缺口造成的道岔失表示故障,而且还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运营维修人员用目测的方法检查和调整道岔缺口的落后手段以及降低运营维修人员的维修难度,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场实际运用经验,提出一种高速铁路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基于道岔服役信息,以及道岔检测数据,通过建立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模型,计算道岔各参数得分,综合评估道岔运用状态。以京沪高速铁路某车站6号道岔为例,采用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方法,评估道岔运用状态。经核实,6号道岔运用状态的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综合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评估高速铁路道岔运用状态。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维护道岔,为道岔“计划修”与“状态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特点,建立道岔-桥梁-墩台一体化计算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对模型求解。以浙赣线湄池1号大桥为例,分析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的特性,测试桥上无缝道岔的温度力和位移。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吻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道岔-桥梁-墩台一体化模型用于计算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和位移是合理可行的;桥上无缝道岔与桥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和变形差别很大,在计算桥上无缝道岔时应考虑实际的钢轨温度变化幅度、道岔布置方式和岔、桥相对位置。在道岔布置密集的区域,如车站咽喉区,道岔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为准确计算道岔及桥梁的受力和位移,应建立包括所有道岔和桥梁的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板式无砟道岔是无砟轨道的关键技术之一,生产大号码道岔板是板式道岔技术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技术攻关,设计出了与42号道岔相匹配的道岔板结构。从生产工艺等环节对道岔板进行深入研究,制造出了新型道岔板。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沪杭、宁杭及杭甬等客运专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