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群坝局部冲深计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群坝局部冲刷问题 ,对群坝和单坝的水流现象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群坝局部冲刷与单坝局部冲刷的区别以及水流、坝距、坝长等因素对群坝各坝坝头局部冲刷深度影响 ,并根据试验资料提出了冲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文中首先介绍了潜坝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毁坏情况,对潜坝水流特性和潜坝坝后冲刷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据此分析了坝体的水毁机理。通过总结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对工程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勘察和对多方面资料的分析总结,对发育于白果坝地区的白果坝岩溶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阐述了白果坝地区岩溶发育的特点及规律,同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为白果坝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利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抛投堆积成坝,坝体横截面为梯形。通过在陆上和水槽中开展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抛投试验,研究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的单位体积内框架个数、孔隙率,分析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施工工艺及其检验标准。研究成果提供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模型施工的质量控制范围,为我国内河上构筑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坝的施工及验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圆弧型丁坝产生卡门涡的机理及坝后冲刷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卡门涡与坝后冲刷的关系。在卡门涡中心形成的低压区将泥沙吸入其中心,是坝下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卡门涡边缘的线速度和来流速度的合成速度与坝后泥沙起动速度的关系,决定了坝后冲刷区和淤积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郑惊涛 《水运工程》2018,(12):16-20
为了研发生态结构,给生态航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进行水生生物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透水框架坝的结构形式。通过开展相应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透水坝与实体坝的作用区别,并结合水槽试验成果,从集鱼效应、提高鱼类栖息适合度等方面分析透水框架坝的生态效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从流场分布来看,实体坝在坝后一定范围内存在回流区;框架坝坝后无回流区存在; 2)相对于实体坝,透水坝作用效果较弱(冲刷坑深度约为实体坝的60%),作用时间更长; 3)透水框架坝能够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框架坝的内部空隙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庇护场所,对鱼类有较强的诱集效果; 4)框架坝通过提高水体含氧量和提高有利于鱼类的流速区面积来提高鱼类的栖息适合度。  相似文献   

7.
宋永嘉  丰帅 《中国水运》2009,(1):148-149
简述了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防裂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对碾压混凝土坝从结构设计、材料、施工方面总结了温控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托里县铁厂沟水库设计过程中对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土工膜斜墙堆石坝及粘土心墙堆石坝四坝型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作为推荐坝型,认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严寒地区可以增加有效工期,提前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探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技术等级情况,丁坝、顺坝、潜坝、锁坝常见损毁部位及类型,分析钢筋混凝土坝面、钢丝笼结构、抛石结构、扭王字块结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并对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鱼骨坝水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鱼骨坝作为一种常见的整治建筑物,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水毁现象也不容忽视.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鱼骨坝周围的水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鱼骨坝周围水位和流速变化较大,对深入认识鱼骨坝的水毁机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为鱼骨坝的结构设计及其布置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成  段亚辉 《中国水运》2009,(5):124-126
湘潭电厂灰坝已运行十余年,地质勘测查明坝体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且当年修建时采用了山坡上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坝体渗漏严重。论文针对渗漏严重的2#副坝,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灰坝进行了渗流场的分析计算,运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对灰坝的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灰场2#副坝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坝下游沙卵石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发生变化。通过总结、分析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坝下河段床沙组成特点,采用双层铺沙法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复演了本河段河势变化,为开展坝下沙卵石浅滩治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3.
时明远 《中国水运》2006,4(5):78-79
硬填土坝是一种新的坝型,它比一般重力坝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可以减小坝体剪切力;该坝型可建在较弱建基面上,承载力较强,取料方便,对填筑材料要求较低,并且能节省材料等优点.本文就硬填土坝技术在坎阿苏罕大坝的运用进行了试填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沙迪  董昊雯 《中国水运》2008,8(1):91-92
橡胶坝是一种低水头的水工建筑物,结构简单,运行方便.斜坡式无褶皱橡胶坝将斜坡上的下游锚固线布置成向下游倾斜的直线,充坝后斜坡处坝袋无褶皱,坝体平整美观,坝袋运行稳定,避免了斜坡处坝袋端部产生褶皱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葛洲坝建坝后宜昌站的水文条件和三江下引航道泥沙冲淤变化分析,得出宜昌水位下降和设计流量下三江现有通航水深及通航能力,对潜坝的局部损失系数、壅水特性、潜坝间距及个数对水位、流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计算潜坝群壅水的不同方法,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6.
《水道港口》2019,(6):708-713
以大连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研究了局部软弱夹层对挡泥坝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现场地勘判定软弱夹层位置,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挡泥坝模型,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讨论了局部软弱夹层对软基上挡泥坝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瑞典圆弧法、简化毕肖普法、摩根斯坦-普瑞斯法,对比分析边坡坡比对挡泥坝稳定性安全系数及最危险滑弧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最危险滑弧会经过软弱夹层,使得挡泥坝稳定性显著降低,边坡坡比会对滑弧深度产生影响,不同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清淤不彻底会显著影响挡泥坝的边坡稳定性,对坝后吹填作业产生严重隐患,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整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枢纽下游河床遭受清水冲刷,河床下切、水位降落是普遍的规律,也是历来枢纽设计及航道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针对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幅度及河床地质条件,采用1:100正态物理模型与遥控自航船模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提出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小,且坝下河床冲刷已基本稳定,可采取潜坝或明渠及溢流坝方案治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大,且坝下河床冲刷仍在继续,单纯解决通航问题可采取船闸改造或船闸加中间渠道方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比尺为 1∶30水工断面模型 ,进行溢流坝断面设计方案的过流能力、坝面压力及坝下消能局部冲刷试验 ,经优化提出的坝面曲线及消能工方案 ,改善了消力池水流条件、减小了冲刷、节约了工程量  相似文献   

19.
关涛 《中国水运》2006,6(6):46-47
“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投入巨资对乌江、西南水运出海通道(贵州段)、赤水河干流航道进行了重点整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航道整治中大量应用,并得到推广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散抛石坝、土工布沙袋坝、竹笼散抛石坝等坝体及坝面结构,并以赤水河为例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目前三峡滚装运输翻坝大型货车的出行调查,对滚装运输翻坝大型货车的出行现状、未来出行意愿、未来翻坝运输的主要服务货类对象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