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新型高大铁路站房的特点,就目前存在的4种火灾自动探测技术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比选出较为适用于新型高大铁路站房的火灾自动探测技术。通过列举实例,详细介绍了适用于高大铁路站房的火灾自动探测技术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铁路旅客站房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铁路旅客站房建筑特点及空调系统特点的分析,结合蒸发冷却空调技术节能环保、高效的特点,分析各种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和设计方法,重点对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在铁路旅客站房中的应用按不同季节的运行工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将蒸发冷却这项"绿色空调"技术的应用扩展到中湿度地区,为今后中低湿度地区站房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的应用对减少站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绿色站房"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浅谈图像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和自动消防炮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铁路站房和动车库等高大空间建筑的大量涌现,对火灾早期报警和早期扑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大立安LA100型图像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和自动消防炮系统较好的解决了高大空间的火灾探测和定位灭火问题,通过在南京火车站等多个项目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胶济客运专线青州北站站房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置与功能,其内容包括站房给水系统用水定额、用水量及秒流量计算,室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站台消火栓及气体灭火系统。并对在站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
结合在敦煌市车站站房火灾应急照明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及具体情况,分析了一个完善的火灾应急照明设计,它包括供电系统、光源及灯具选择、安装及控制方式、导线选型及敷设和安全保护措施等部分,说明了火灾应急照明在现代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对于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才能确保其在火灾紧急状态下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麟书 《中国铁路》2005,(11):32-34
铁路客运站的站房建设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客站站房的设计和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理念.设计理念是客站站房建设的灵魂,铁道部通过国际概念设计招标的形式,使中国铁路客站站房设计向世界开放.铁路车站应融入城市交通系统,客站站房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文化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邢介东 《铁道勘察》2023,(2):124-130+147
为了对服役期间高铁站房的安全状态进行及时评估和科学预警,设计并研发了一套高铁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子模块、数据采集子模块、传输及处理子模块、数据管理子模块、安全评定与预警子模块及用户界面子模块。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该系统的结构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通过分析济南东客站站房结构关键构件的应变、应力、风荷载等相关数据,得到以下结论:济南东客站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行平稳,数据传输稳定;站房结构风速、振动加速度、拉索索力等均在合理阈值范围内,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实现了对结构状态的实时掌握,有助于保障济南东客站的安全运维,为以后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福厦铁路站房工程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和BIM技术在站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各站房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是后期深化应用实现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是站房工程BIM设计便于融入全线BIM系统的技术条件。通过利用BIM的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可视化等技术优势,更好地完善福厦铁路站房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一体化衔接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交通枢纽站房也朝着功能复合、地域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高铁黄山北站的设计实践,从站区规划、设计构思、平面功能、建筑结构、室内装修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城市自然风貌以及文化传统对站房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交通枢纽站房设计中将站房与城市、站房内外部、站房内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性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室内空间与外部造型和谐统一。地域特色的抽象提炼表现手法可为其他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房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廖宇  唐平 《铁道工程学报》2012,(7):67-70,92
研究目的:铁路站房有大量的旅客滞留,同时站房内设有供配电系统、建筑智能化以及客运服务、通信、信号等运输调度系统,为了保证人员、设备和运输生产的安全,必须做好站房的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本文对站房的防雷接地进行系统研究,指出设计中的关键点。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铁路综合站房的雷电防护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结合的手段;(2)等电位联结是所有防雷措施中最为关键的一条;(3)综合接地1Ω的要求并不是每座建筑物都应满足。  相似文献   

11.
结合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设计,以及对地铁运营部门的调查和相关消防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消火栓系统的设计方法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气压水罐、稳压泵和消防水泵组成的稳高压给水系统替代屋顶消防水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气火灾监测系统作为火灾早期预报警系统,能够有效消除配电系统中的火灾隐患,但目前该系统尚未在国内各城市地铁中应用实施。通过电气火灾原因、车站配电系统特点、规范标准等几个角度的分析,阐述了在车站中设置电气火灾监测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条件时应在地铁车站中设置电气火灾监测系统。还就地铁车站的特点介绍了适合的系统方案,并在系统组成、设备选型、投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陈耀武 《铁道勘察》2005,31(2):73-74
介绍南京站消防设施的设置及功能,主要包括:水消防灭火系统、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高大空间范围采用了新型的消防水炮自动灭火系统,空调主机房设有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火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火灾是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予以有效控制.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置是地铁火灾防灾减灾的三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在建筑结构和防灾设备设施确定的条件下,各种火灾工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排烟模式的优化、人员疏散规律和安全疏散策略、火灾应急预案及其计算机仿真等.本文以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典型车站为具体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项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基于预案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态仿真的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本研究对深化火灾防灾减灾技术和提高地铁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关于消防疏散的各种标准的相关规定出发,探讨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的楼梯功能定位及其设置问题。提出直通地面的楼梯应以消防员进入车站的功能为主,兼顾站务人员的疏散功能;地下二层车站的消防专用通道应为封闭楼梯间。介绍了地铁车站消防专用通道内的防排烟措施,提出了地铁相关规范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建议所有有人值守的房间应集中布置在同一层同一端。  相似文献   

16.
火灾报警系统是保障枢纽安全运营的核心系统之一,一般由现场探测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联动装置等组成。此文从建筑物或其它场所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入手,以天津站交通枢纽火灾报警系统设置为例,介绍火灾报警系统的组网形式、联动控制、与相关专业接口,以及防火分区火灾报警逻辑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OSG(OpenSceneGraph)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铁车站火灾报警系统的火灾场景仿真.主控机在处理外部输入火灾信息的同时,通过串口将主控机处理后的数据传入到一台下位机,再利用OSG技术将现场的三维火灾场景虚拟现实化,并根据上位机传输的数据进行场景的动态控制.该系统可预演各种灾情,从而提高车站工作人员对火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列,而车站建筑消防设计始终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关注的焦点。由于设计人员对现行规范中未予明确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实际执行中做法不统一。故在《地铁设计防火规范》正式颁布前,结合多个车站建筑消防设计项目,通过五个方面的剖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寻求设计上的合理完善,规避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地铁车站火灾应急处置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以上海地铁东方体育中心站为例,详细分析了车站火灾应急处置方案。将车站公共区域火灾细分为站台和站厅不同层面,根据其具体人员布岗和环控设备响应情况,对公共区域不同位置火灾应急处置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地铁车站内的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员分布信息和火灾发生位置,建立空间拓扑模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耗时最短且转弯次数较少的疏散路线,实现站内乘客更科学高效的疏散,最后通过3个场景的案例应用验证本文所提疏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