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内燃机未燃烧的燃料和燃烧不完全的生成物排向大气,成为污染环境的物质.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十人拥有一辆汽车,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世界各国汽车排放法规已形成欧洲、日本和美国体系,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介绍一下世界各国柴油汽车排放法规要求,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汽车内燃机的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排气的污染物主要有CO、HC、NO_x。CO是烃燃料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不完全的产物;HC是由未燃的燃料,不完全燃烧或部分被分解、氧化的产物;NO_x是高温燃气中少量氮被氧化成NO、NO_2的产物。 汽车排放这些污染物质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汽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 1.尾气污染物的成份与危害 所谓尾气污染物,主要是指柴油、汽油等机动车燃料因含有添加剂和杂质,在不完全燃烧时,所排出的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林晓燕 《汽车与配件》1998,(36):15-16,18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共识。以更清洁、有效的技术,更新环境和综合、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百多年来,汽车的动力能源主要依赖于石油燃料(汽油、柴油)。研究表明,由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占大气总污染量的60%以上,其中CO_2占汽车总排放量的20%,而CO_2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1倍,温室效应将使大气温度上升1.5~4.5℃。据预测,按目前发展速度,发展中国家的CO_2排放量,到2010年将达到全球CO_2的排放量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汽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交通工具。在我国,汽车已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非常遗憾的是,汽车在极大的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少汽车的CO、CO2、NOx和未完全燃烧碳氢化合物等的排放。然而,这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有关分析表明现代化的内燃机已经非常完善。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在对待汽车环保问题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必须不断利用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排放及其控制的必要性汽车排放。汽车排放污染物包括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气、液、固三相。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来源于未燃燃油和机油,也有一些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无机物包括硫化物、碳粒和含氮的化合物。气相物包括NOx、CO、CO2、SO2和气态氢;固相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直径  相似文献   

7.
(1)正确起动。汽车起动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浓度很高,此时气缸内的温度相对较低.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尾气中CO和HC含量很大,如果此时点火系、起动系有故障。就会造成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根本没有完全燃烧而直接排人大气造成污染。因此。驾驶员在起动时应保持点火系、起动系性能良好,同时保持最佳的节气门开度,节气门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排气中的CO和HC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申东 《汽车运用》2006,(10):29-30
柴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及危害柴油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包含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气、液、固等3态。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来源于未燃烧的燃油和机油,也有一些是未完全燃烧的产物;无机物包括硫化物、碳粒和含氮的化合物。气态排放物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气态碳氢;固态排放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直径10~80微米),称为固态物,一般也称作碳烟;液态排放物是碳氢(HC)和硫氧化物(SOx),其中碳氢的氢(H)、碳(C)原子比例从2:1到9:1,包括醛、烷烃、稀烃(直链或支链)和芳香烃(单环和多环)。在碳粒表面吸附有…  相似文献   

9.
基于氢内燃机试验样机建立内燃机三维实体模型,耦合详细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运用Converge软件建立氢内燃机CFD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了中高负荷下稀薄燃烧和当量燃烧两种燃烧方式下氢燃料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氢气供给量相同的情况下,稀薄燃烧比当量燃烧速度更快,OH浓度更高,因而稀薄燃烧会得到更高的缸内压力,更有利于动力性的发挥;两种燃烧方式下的缸内最高平均温度较为接近,但当量燃烧方式下最高温度相位相对滞后,可以有效降低NO_x排放。采用EGR技术可以实现当量燃烧,但过大的EGR率也会带来内燃机动力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张晶 《汽车与配件》1998,(7):18-19,21
一、前言 汽油车除排放的尾气会污染大气外,它的燃油箱等燃料供给系统产生的汽油蒸气(主要成份为HC)如果直接向外排放,也会污染大气。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HC、NOx等,这些污染物分别由汽车的排气管、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出。它们在整车污染物的排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参见表1)。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CO约50~150kg,HC约200~400kg,NOx约50~150kg。平均每燃烧1t燃油生成的有害物质达40~70kg。这些有害物质排  相似文献   

11.
<正>1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危害机动车尾气主要是来自内燃机的排放物,由于燃料含有杂质、添加剂及燃烧不完全等原因,机动车尾气中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少数几种为无害成分外,其他大多数成分,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都是污染环境的有害成分。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生物燃料(如醇类、生物柴油)已被提议作为内燃机的的代用燃料。特别是,生物柴油作为柴油的替代品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可生物降解的、无毒的,且燃烧时能够显著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二氧化碳(CO2)排放。许多研究表明,在柴油发动机上燃用生物柴油可以降低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的排放量,但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排放诸多污染物。例如:过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日常使用中,若没能及时、合理保养,也会变相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我们要了解污染根源,掌握与排放污染相关联的多重因素,在汽车使用与维护环节强化排放管控。一、有毒害特性的排放污染物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包含多重有害物质。例如:在缺氧状态下,混合气没能完全燃烧,造成尾气含有一氧  相似文献   

14.
如何挖掘内燃机的潜力,推进内燃机技术的革新,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油耗与排放的要求,成为许多科学家与工程师苦恩冥想的课题。作为传统的两类内燃机,汽油机与柴油机已经存在100多年。汽油机具有混合均匀、工作柔和、燃烧比较完全的优点,但由于压缩比低,燃烧效率低,  相似文献   

15.
《汽车驾驶员》2008,(8):52-53
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不过以下这个完全燃烧的方程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C8H18+12.5[O2+3.76N2]--〉8CO2+9H2O+47N2  相似文献   

16.
汽车排放污染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_x),当然还有铅(pb)、硫的氧化物(SO_x)、微粒(PM)等。 汽车排放污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近年来,各国政府、包括我国政府对汽车排放限制的法规越来越严是在情理之中的。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汽车的排放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已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世界环境卫生组织对此十分重视,许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这就给汽车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放控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必须综合控制效果才会更好,可分为燃料燃烧前控制和燃烧后控制两方面,即首先是在发动机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其次是在有害物质生成以后对其进行消除或改变其性质,使最终进入大气的有害排放气体大幅度减少.为此国外汽车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陆刚 《上海汽车》2006,(5):40-42
1发动机直喷技术有利于节能环保目前汽车用的发动机都是内燃机,内燃机通过燃料的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是热效率最高的热力机械,但仍存在着巨大的节能及降低尾气污染的潜力。对于量调节式的汽油机而言,在部分负荷时,会因节气门开度小而造成发动  相似文献   

19.
<正>1.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技术状况欠佳,将使机油劣化速度加快。如活塞、活塞环和汽缸壁磨损严重,将造成窜气严重;油电路调整不当,会使燃料燃烧不完全;曲轴箱通风不畅和"三滤"过脏,会导致外来污染增加;异常磨损会使铁含量增加。因此,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将直接影响机油的劣化速度。  相似文献   

20.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越来越严重,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能源和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汽车污染物排放主要有曲轴箱渗漏、燃料蒸发和排气管尾气排放三种方式,其成分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气体(C0、HC、NOx、醛类)和颗粒物(碳黑、焦油和重金属等)两大类.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和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