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针对岩溶区公路隧道施工实际,提出地质雷达与超前水平钻孔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西某岩溶区公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中,验证了在岩溶区双连拱隧道施工中应用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其他形式隧道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坛厂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浅埋破碎、煤层瓦斯、断层破碎带、岩溶及涌水突泥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施工中采用的“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电磁波反射法的综合预报技术”,并结合隧道进口浅埋段和中部岩溶涌水突泥段的预报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隧道施工开挖揭露的情况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示吻合率较好,对本隧道工程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平坎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的应用流程,提出采用TSP、地质雷达、多功能C6钻机、超前加深炮孔、地质分析等5种手段,由粗探到精探,特别是应用了C6XP多功能钻机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并综合地表地质调查、图纸资料核查,对隧道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综合研判,判断隧道的岩溶发育情况,查明隧道施工风险,为岩溶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大量的隧道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深入,西部地区成为构筑国家完整公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大量的隧道位于山体深部,地质条件复杂且存在多种不良地质体,隧道施工安全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隧道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并研究隧道中不良地质情况,对各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及适用性进行研究,并讨论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布置.  相似文献   

5.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圆梁山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圆梁山隧道通过地段岩溶发育、水流量大、水压高,断层破碎带多且含有煤层、瓦斯、石油天燃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包括TSP202、红外探测、地质雷达、HSP、常规地质分析和超前水平钻孔多种方法相互印证和补充的综合地质预报.文章介绍了在圆梁山地质预报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一超前预报技术提供的预报信息有限,无法满足隧道复杂地质段超前预报需求的问题,文章以象来路下田隧道为例,采用地质调查法为基础、TSP法为主、地质雷达法为辅、超前地质钻探法为补充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进行了准确预报,所采用的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齐岳山隧道施工中物探与钻探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溶山区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质超前预报是重要的施工工序,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研究了基于地震波理论的TSP203探测设备的应用方法和目前在国内外水平钻探领域功能最完善的RPD-150多功能地质钻机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了地球物理探测和地质钻探方法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特点,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方法的应用原则.研究结果表明:TSP203地质预报系统探测、解译距离远,分辨率高,系统智能化程度高,数据记录基本采用自动记录系统,试验过程简单,对施工影响较小,但是整个系统数据记录与分析比较单一、公式化;RPD-150C多功能钻机系统具有探测准确、探测结果受外界影响小等优点,但是数据分析往往不能对有些数据和图形进行量化,只能作出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RPD-150C多功能钻机系统与TSP203地质预报系统有很大的互补性,综合两种手段,可以及时预测预报到大部分地质不良地段,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的应用模型。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地质法+TRT+GPR+超前风钻孔"的综合施工地质预报体系为基础,采用勘察及地质调查资料、TRT成果图色谱特征、电磁波综合特征、超前风钻孔钻进综合特征、掌子面溶蚀情况和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六个评价因素,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模型,并在武神公路椿树垭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大变形、坍塌、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重大灾难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预报,是当前隧道建设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情况,首先介绍我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特点;然后,重点介绍和分析福建省内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程典型案例,给出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隧道不良地质体预报的有效方法和将要开展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对下一步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对我国推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创新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近年来,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提高,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地质勘察精度、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造成的隧道洞内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齐岳山隧道正洞DK363+629掌子面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时,揭示出前方存在一个大型腔体,随后实施超前探测,初步判断了腔体形状,对腔体进行了处理。首先对溶腔进行注浆试验,总计注浆1 613 m3,注浆效果不明显,掌子面停止注浆试验;注浆试验失败后,对DK363+629溶腔进行放水试验,放水量为3 000 m3/h,持续放水共计144 h,水量约43万m3,水压持续在0.2 MPa左右,由于受到外界降雨的影响水压持续上扬,证明腔体具有良好的地表联通性和水量补给持续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停止了放水试验。平导贯通后可采用自然流出法排水,并对腔体采取"释能降压"施工。本次泄水总量约63万m3,水压自0.4 MPa降至0.0 MPa,水量稳定在约1 000 m3/h;随后对腔体实施爆破施工,爆破后采用管道引排的方法在不改变原有水流方向和不影响整体地下水系的情况下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2.
管道型岩溶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致灾具有突发性。为揭示管道型岩溶突水灾害的发生机理,文章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溶腔水压、岩溶管道内不同填充介质、不同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长度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管道型岩溶破坏模式下发生的突水灾害,根据填充介质透水性能的异同而表现不同;(2)流体从富水溶腔中流出时流速较小,流经岩溶管道后流速逐渐增加,进入隧道后达到最大值;(3)影响突水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富水溶腔水压、岩溶管道或断层裂隙带内填充介质的种类、岩溶管道的宽度、隧道与水源的距离,其中,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内填充介质类型对突水影响大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岩溶地区公路桥梁桩基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岩溶桩基地质钻探正判率的方法,提出应重视勘察方法的应用和岩溶地区地质钻探的原则,对公路桥梁桩基的勘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兰渝铁路隧线比达68.1%,存在富水未成砂岩、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瓦斯(天然气)、岩溶(煤矿采空区)突泥突水四大高风险源,严重影响施工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通过现场调研、专家会诊、施工试验,以及不断地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法,初步探明了主要影响因素,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制定了继续试验性施工的针对措施.目前,兰渝铁路隧道施工总体处于受控状态.文章重点介绍了兰渝铁路隧道的四大高风险的特点及危害,较详细地分析了应对大变形的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了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其对隧道施工运营造成的损失,通常要投入大量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文章在进行水文、地质、地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岩溶地质学原理对隧道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定性预测,划分重点预报地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或物探组合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超前预报的观点;以长乐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了岩溶地质定性预测+地震波法探测+地质雷达探测的超前预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张梅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3):1-6,13
文章以宜万线野三关隧道"602"溶腔为例,对深埋大型富水溶腔隧道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包括查找溶腔、判释溶腔、锁定溶腔、打开溶腔、处治溶腔等释能降压技术,以及泄水洞、信息化注浆、开挖支护、长期监测、结构安全评价等过溶腔安全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隧道设计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昌宇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1):90-93,116
岩溶地区隧道修建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岩溶水对施工安全、结构安全、运营安全的危害,并严重影响建设工期和工程投资。为此从岩溶发育的类型、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等方面,通过近年在株六、渝怀、宜万等铁路项目的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隧道工程设计理念、设计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选线应尽量避开岩溶水的径流带及深部缓流带的建议;针对岩溶危害,在隧道结构设计时应结合安全评价,采取适宜的加强措施;岩溶水一般宜按"宜疏不宜堵"原则治理,辅助坑道、洞口设置等应重视对岩溶水引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方法是以全工序高效率大型机械配套为基础,用以解决复杂山区长大山岭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及经济等施工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文章从隧道设计角度论述了钻爆法机械化修建面临的掌子面安全控制与洞身段变形控制两大关键挑战,并总结了以机械化全断面全地质型施工技术、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掌子面超前主动支护技术、掌子面超前支护“定量化”精准设计技术、低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早高强喷混凝土主动支护技术、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封闭技术、围岩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等为核心的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设计关键技术,为推广应用隧道钻爆法机械化修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瓦斯隧道施工控制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提出每年投入7000亿修建铁路,隧道占很大比例,其中施工遇到的瓦斯隧道越来越多.文章以兰渝铁路13标段瓦斯隧道群的施工实践为例,探讨了瓦斯隧道的特征和危害,并提出隧道瓦斯的预测、检测和防治措施,以及防爆设备的防爆改装依据和改装项目,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煤系地层区修建隧道时对瓦斯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且瓦斯涌出又具有随机性、分布不均匀性的特点,因此该类瓦斯隧道的瓦斯灾害危害性更大,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文章通过对我国已有大量瓦斯隧道的研究,总结出非煤系地层瓦斯隧道主要有三种成因类型:一是构造连通型,根据不同的构造类型,又可分为裂隙连通型、断层连通型与褶皱连通型;二是围岩变质型;三是复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