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转向操纵过程中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分析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姿  余群 《汽车工程》1998,20(2):71-76
本文指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其操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中生理/心理问题,首先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提出了一种合格驾驶员的心理模型;然后提出了驾驶员身心反应测试的几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的测试,得到了不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不同路线下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本文为建立一个包括驾驶员心理特性,行为规律的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智芳  鲁丛林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4):167-168,177
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是影响交通诱导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建立了诱导信息条件下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模型,仿真分析了诱导信息和驾驶员的经验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路网交通流分布、系统整体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行次数的增加,2条路径的交通流波动逐步减小,系统总行程时间逐渐减少,逐渐趋于系统均衡。驾驶员的长期经验、诱导信息的长期准确对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系统均衡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VMS交通诱导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VMS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信息发布对驾驶员行为决策的影响,指出当前VMS信息诱导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研究VMS下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信息板通过向驾驶员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诱导驾驶员选择合理路径.影响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驾驶员个体属性、道路属性、可变信息板属性等.使用RP调查获取驾驶员行为数据,探讨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影响较大.在驾驶员个体属性中,驾龄和道路熟悉度对驾驶员行为影响最大;道路属性中,驾驶员对拥堵状态最为敏感;VMS信息中,年长的驾驶员偏好实际交通信息,年轻的驾驶员偏好驾驶建议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指引诱导功能,以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驾驶员使用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行为进行调研,着重考察驾驶员出行前的准备行为以及出行中无指引信息情况下的选择行为。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驾驶员出行前会查询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图且较关注行驶时间;在出行中指引信息缺失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继续直行及转向较高等级的道路等。基于此,交通管理者可以对指路标志的布设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提高整个诱导系统的指引可达功能。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失误机理辨识的可靠性静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员失误机理辨识是驾驶员可靠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根据驾驶员行为新模式,归结出5类驾驶员行为模型,然后,从静态角度推导出5种计算驾驶员可靠度的公式,并求出了相关参数,文中通过213例驾驶员失误臻因分析案例,详细地辨识了驾驶员失误机理,阐明感知错误肇发交通事故高的原因,从而为驾驶员失误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交通诱导信息的发布可大大提高路网的运营能力,为缓解交通供需矛盾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交通诱导信息作为城市交通流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驾驶员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使道路上的交通流重新分配。本文以SP调查数据为支撑,从出行行为角度分析交通诱导信息方式对驾驶员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非集计模型建立驾驶员选择行为模型,预测分析拥堵状态下,驾驶员对不同交通诱导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而有序地引导驾驶员出行选择,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诱导信息在网络中的引入,使得诱导信息与驾驶员出行行为之间、驾驶员出行行为决策与网络流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利用动态规划原理,对诱导信息条件下的驾驶员在网络中的出行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流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用定量仿真方法建立驾驶员模型的不足,应用GPS技术,采用定性仿真方法中的归纳推理方法建立驾驶员行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决策判断过程,预测各种输入情况下的驾驶员行为输出,在建立驾驶员-汽车-道路系统仿真模型时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眼动仪及车速记录仪记录了5种试验条件下3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和车速数据,分析了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的车速变化特征、驾驶员眼动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宽度变窄,驾驶员的注视点变近,对障碍物的注意变得集中,且习惯于以左侧障碍物为参照来调整车辆运行状态;通道宽度变窄使驾驶员信息感知阶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减小,而操作校正阶段时间所占比例增大,且通过条件越差,对驾驶员的刺激越强烈。  相似文献   

11.
该文编译自欧共体法律手册No3820/85条款,由欧共体立法委员会于1985年12月20日颁布,同时废止No543/69旧条款。新条款主要对以下几点作了重要修订:1.使用范围;2.成员国的特权;3.名词定义;4.特权车辆的种类;5.驾驶员年龄、上岗条件;6.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场所;7.驾驶员的报酬方式;8.规定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9.旅客服务;10.修订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降雨是平时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天气。雨天环境的特殊性往往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导因子。对于雨天环境下驾驶行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驾驶员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通过对雨天条件下驾驶行为进行研究,明确降雨对于驾驶员的实际操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降雨天气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具体分析,即驾驶员视野、轮胎抓地能力和道路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车联网下驾驶员对诱导信息的不同信任度对路网交通流的影响,在对驾驶员特性和路径决策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车联网下路径选择决策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进行仿真,模拟不同信任度情况下的道路运行状况。结果表明,随驾驶员对诱导信息的信任度及车联网装载率的提高,交通流分配合理性和道路通行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路况的改善,车辆行驶速度在不断地提高,这对驾驶员的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一、二级道路为例:车辆在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11米/秒),驾驶员比较容易观察、判断处置道路情况;如果车辆是80公里/小时(22米/秒)的速度行驶,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在同样的时间,车辆行驶距离增长,道路情况也会随之增多,驾驶员就会感到措手不及,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驾驶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观察、判断、处理情况是受到时间制约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夜间环境道路监控补光灯对青年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考虑不同光照强度和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2个变量,通过UC-win/Road软件设计城市道路仿真场景,采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并结合眼动仪、生理记录仪采集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3种特性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对青年驾驶员的3种特性的影响及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青年驾驶员的注视时间、瞳孔面积变化率及脑电(α+θ)/β均减小,心率增长率、制动踏板深度比例及制动反应距离均增加,表明光照强度越大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驾驶操作特性越不利;②在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时,光照强度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③当光照强度小于50 lx时,脑电(α+θ)/β和驾驶操作指标变化较缓,而光照强度大于50 lx时,脑电(α+θ)/β指标下降显著,变化率大于10%,其数值低于3.70,表明青年驾驶员产生情绪波动,警觉性显著增大,制动踏板深度比例显著增大,其数值大于0.55,制动反应距离超过13.40 m,制动操作力度较大,操作稳定性降低,且避让行人的成功率显著降低,不利于夜间行车。因此,建议道路监控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宜小于50 lx。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状况令人担忧,各项统计指标不断攀升。在此,笔者结合驾驶行为特征研究和驾驶员心智技能素质训练的讨论,探讨解决驾驶行为的安全性问题,期望对提高驾驶员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能有所帮助,促进心智技能素质培训的尽快普及。  相似文献   

17.
车辆行驶安全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生产厂商通过不断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以减少因车辆本身故障所引发的事故;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制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加强车辆交通管制,减少车辆行车事故。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驾驶员因违反交通规则,尤其是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而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及在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驾驶员开车行为特性,利用模糊决策理论介绍了汽车预期行驶轨迹驾驶员模糊决策模型,并结合驾驶员预瞄最优曲率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同时也论述了该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在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描述驾驶员对汽车行驶方向的控制行为,并为汽车智能驾驶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搭建了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测试平台,通过对不同疲劳状态下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的测试,研究分析了单纯困倦和驾驶疲劳对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困倦或疲劳程度的加深,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有延长的趋势,但延长的幅度并不特别显著,约0.1s;而反应时间的离散程度变化极为显著,超长反应时间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使驾车的安全风险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20.
安靖 《汽车运用》2007,(8):37-37
在汽车驾驶中,就性别而言,男驾驶员安全意识差,经常高速行驶,爱超车,开“英雄车”、“赌气车”,对超速行车往往采取不在乎的态度;驾驶时带酒气、爱旁观;这是男性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上的弱点。而女性一般较男性观察问题细致,处理事情谨慎,车辆的日常保养和行车前车辆准备工作细致而周密,不易疏忽每一个可能导致车辆事故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