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搭建了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测试平台,通过对不同疲劳状态下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的测试,研究分析了单纯困倦和驾驶疲劳对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困倦或疲劳程度的加深,驾驶员有效反应时间有延长的趋势,但延长的幅度并不特别显著,约0.1s;而反应时间的离散程度变化极为显著,超长反应时间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使驾车的安全风险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驾驶模拟器开展驾驶员临界反应特性的研究很少。本文在调查问卷、驾驶员静态指标的测量以及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测定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建模,并通过数据校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这种方法为研究驾驶员应急反应行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驾驶员动视力的好坏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驾驶员事故群与无事故群动视力的差异的显著性,论述了检测驾驶员动视力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动视力检测仪的检测原理、仪器的结构及检测方法。该仪器可以自动地对各类人员进行动视力、动静视力和静视力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梅迎  李龙辉 《北京汽车》2013,(4):35-36,46
针对影响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实效性,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检测的思路。通过对事故组与无事故组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数据调查,从速度估计、选择反应时间、动视力和暗适应4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对比,并制成图表。结果表明,对于年龄较小的驾驶员,应提高速度估计的检测权重;对于年长的驾驶员,特别是50岁之后的驾驶员,应突出动视力以及暗适应的检测权重。  相似文献   

5.
在GBA(game boy advance)硬件平台上开发驾驶不稳定性检测装置,能够测试驾驶员的声音简单反应时、图片简单反应时、声音图片混合简单反应时、图片复杂反应时和跟踪运动目标的反应控制能力,从而检测驾驶员是否受到不稳定因素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及时准确测试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动作,反应特性交通事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驾驶员反应时间、运动时间及动作稳定性的测试分析,探讨了其与交通事故倾向性的关系,并寻求其规律,以便科学灶对驾驶员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特性.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行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环境驾驶仿真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交通环境照度、驾驶速度和视觉注意转移方向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速度对视觉注意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年轻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年长驾驶员短,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于年长驾驶员,黄昏时的视觉反应时间比白昼时长;视觉注意从近处转移到远处的反应时间比从远处转移到近处要长;但通过提示,预先告知在视觉深度转移方向时,反应时间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信号倒计时对驾驶员启动反应时间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驾驶员启动反应时间的自动检测.然后分别采用描述统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有、无倒计时的驾驶员启动反应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核密度估计法核函数采用高斯核,最优窗宽采用递归法进行求取.结果表明:信号倒计时对驾驶员的启动反应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倒计时的启动反应时间的均值比没有倒计时的要快0.5251 s,并且在有倒计时情况下驾驶员的启动反应时间更快、更集中,说明倒计时装置可以减少绿灯初期的启动损失时间,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素质驾驶员对突发事件反应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车辆制动距离,而反应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驾驶员素质差,会使反应时间延长。但驾驶员的素质又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车速过高,驾驶员精神紧张,时间稍长即处于疲劳状态,其应变能力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驾驶员在真实交通危险工况中的制动反应时间。通过对上海地区采集到的真实交通工况进行筛选和分类,得到6种典型的危险工况类型。对这6种危险工况,特别是"前车减速"工况中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随危险工况类型不同而不同。相对于由其他车辆导致的危险,当危险是由行人等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引起时,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更短。在"前车减速"工况中,当车速上升、危险紧急程度增加或者在非路口行驶时,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为开发适合我国特殊交通状况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素质检测系统各检测仪(注意力检测仪、反应时间测试仪、速度判断测试仪、暗适应测试仪、操作机能测试仪、行为特性测试仪、动视力测试仪)的基本性能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驾驶员的视觉感知阈及城市道路交通特点,分别建立了城市道路中直道、弯道以及超车3种情况下跟驰车辆驾驶员视觉滞后时间的计算公式。从城市交通具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跟驰车辆驾驶员总反应时间中视觉感知滞后时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汽车的制动距离因素划分为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驾驶员反应时间与起努制动速度两个因素,文章提出了有效地控制制动距离的主观因素的自我调整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辛德胜 《汽车工程》1998,20(3):183-183
本文就驾驶员动视力的好坏以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重点了分析了驾驶同事故群与无事故群动视力的差异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驾驶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将导致检测数据波动较大,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文中设计了3组不同的试验,通过数据分析,说明了驾驶员的操作规范与否对制动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军画驾驶员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的组成,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可以对新老驾驶员进行全面的生理、心理素质测试,以筛选事故倾性驾驶员,为制定科学的驾驶员素质标准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检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Dlib和变种Transformer的哈欠检测方法。首先,基于Dlib的人脸关键点模型构建驾驶员眼部和嘴部的哈欠特征矩阵,然后在视频检测领域提出一种变种Transformer模型对哈欠特征矩阵进行提取和分类,最后基于YawDD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哈欠检测准确率达96.8%,高于已有算法,适用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哈欠行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虑个性化的驾驶员特性对AEB控制策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驾驶员驾驶风格的AEB控制策略.根据AEB危险场景下的驾驶员反应时间和情境风险度评价得分提出了驾驶风格识别系数的评价指标,通过驾驶员特性所呈现的人群聚类规律,将驾驶员分为谨慎型、普通型和激进型,同时引入危险系数来分级控制安全距离模型的制动减速度,完成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驾驶行为共性建模的速度-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对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进行准确描述及对现实交通中的速度陡降现象进行解释,首先提取出驾驶行为共性:(1)驾驶员利用与渴望车速对应的心理车头间距来判断前方的交通流状况;(2)驾驶行为中加速或减速行为是驾驶员根据前车传递的交通信息和自己对此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理解来进行的,并且以回波速度向后传递。此后,在对这些驾驶共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车头间距和驾驶员反应时间等为参数的回波速度和速度-密度关系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驾驶员反应时间这个参数在加速和减速时的不同选择对速度陡降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使用MATLAB7.0软件数值模拟计算回波速度和速度-密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回波速度最大值与相关文献给出的值吻合,速度-密度关系曲线与观测的数据吻合,驾驶员反应时间变化是产生速度陡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理论出发,从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阐述了驾驶员职业适宜性理论,在实验和大量的事故倾向性调查资料基础上,建立了驾驶适性检测模式和适性的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开发出适性检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对部分驾驶员的试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系统软件的开发为驾驶适性研究 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