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针对船用指北方位平台式惯导模拟器的需要,设计了一种贴合于舰船实际情况的轨迹发生器。根据舰船常见的运动状态给出了轨迹发生器的解析式方程,以及需要输入软件系统的运动参量,并在实验部分对设计的轨迹发生器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将轨迹发生器生成轨迹以及惯导在轨迹发生器生成的IMU参数下,自主、组合工作模式生成的轨迹进行比较,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船用指北平台式惯导模拟器的设计提供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船用惯导的研制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对于它的定位精度如何评定,还没有统一的办法。国外有不少惯导定位精度评定中的圆概率半径的近似表达式,但用不同的近似表达式,会有不同的结果。对圆概率半径近似表达式的相应区间估计,本文绘出了我们自己的圆概率半径的近似公式和相应的区间估计。我们从船用惯导定位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和圆概率半径的定义式出发,经过两次变量拟合和一次变量替换,推导出理想的,可用来作点估计的圆概率半径近似表达式,又采用Bootstrap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区间估计,为我国船用惯导精度评定的规范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捷联式惯导系统的特点,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设计出了可以模拟多种环境、扩展性很强的仿真器.该仿真器包括轨迹发生器,惯性敏感元件仿真器,导航计算机仿真器和误差处理器4个模块,完成了对捷联式惯导系统的模拟,为相关导航系统算法的验证提供了数据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轨迹模块设计的捷联惯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远  李恒  丁涛  付欣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3):122-124,190
基于仿真系统要求,文章提出了系统功能模型,并详细推导了一种水下航行数据产生方法。该方法可以给出一套求解各种导航参数的解析公式,并能导出捷联惯导系统的原始输入数据;仿真实验以生成轨迹为基准,对系统进行仿真,根据其输出参数与轨迹仿真器对应参数的吻合程度来检验仿真程序的合理性。仿真结果符合检验标准,基于模块设计的仿真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单轴旋转自动补偿原理,建立了单轴旋转式捷联惯导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惯性测量组件的误差模型和旋转式捷联系统误差传播方程,解释了误差补偿机理。针对船用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了基于四位置转停的船用激光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对导航系统的总体方案、原理方案和转位方式进行了论述,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的航行轨迹数据采集算法对数据没有进行优化处理,导致数据采集精度低,无法满足船舶微惯导网络需求。因此,提出一种船舶微惯导网络中航行轨迹数据采集算法。在采集算法设计中,首先进行船舶航行轨迹的数据挖掘。然后,以航行数据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完成船舶航行轨迹数据算法优化。最后,通过对航行轨迹的分析,实现船舶航行轨迹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算法,在相同的更新速度条件下,相比2种传统算法,数据采集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以船用各种高精度光学捷联惯导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高精度标定技术研究,完成船用高精度光学捷联惯导系统码头标定实验室样机建设,实现不同类型光学捷联惯导系统的自动化标定,并通过综合仿真验证系统、跑车验证系统来确认标定结果的有效性,确保惯导系统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船舶导航设备相对独立且被GPS所垄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船用北斗/惯导组合导航系统,首先分析了组合导航系统的优势,其次建立了组合导航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导航系统具有更精确、更完备的导航信息,且可靠性更强。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万德钧  曹凯 《船舶工程》1990,(4):53-56,47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它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精度的姿态和位置信息,因此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导航界的重视。本文就船用捷联式惯导系统的数据采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中首先论述了惯性仪表的数据采集方法,然后针对船用捷联惯导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船用捷联惯导系统的惯性仪表数据采集电路,并对其数据采集、同步和中断等部分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65-68
针对平台式惯导系统阻尼系统设计复杂的问题,根据罗经对准网络与阻尼网络的等效性,研究一种新的捷联阻尼算法。以捷联式惯导系统的数学平台代替平台式惯导系统的实体平台,设计捷联式惯导系统阻尼网络,包括水平阻尼网络和全阻尼网络,推导方便计算机运行的水平阻尼算法和全阻尼算法。结合某型激光陀螺双轴旋转惯导系统半实物仿真,对水平阻尼和全阻尼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船用平台式惯导系统状态转换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仰制在状态转换过程中,由于平衡状态被破坏而产生的超调现象,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现以实际研制的平台惯导系统为对象,对状态切换和综合校正过程中的超调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产生超调现象的原理,并采用自动补偿和状态最佳转换技术来减小状态转换过程中的超调。计算机仿真和工程试验表明,上述技术能很好地抑制状态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超调现象。  相似文献   

12.
静电陀螺是一种高精度陀螺仪,用静电陀螺组成的惯导系统目前已经开始在舰艇和飞机上得到应用。考虑到对静电陀螺加精确的控制力矩目前尚有困难,所以一般利用静电陀螺组成解析式惯导系统。本文从线性动力学方程出发,讨论了经补偿后剩余的陀螺常值漂移、与重力加速度g一次方成比例的漂移以及加速度计零位误差对系统的定位误差、方位误差以及数学平台相对垂线偏差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比较了水平阻尼和全阻尼状态下系统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解析式惯导系统中,陀螺常值漂移被地球自转所调制,使纬度误差的传播有发散趋势,但如果将漂移控制在0.001度/小时,则系统的定位误差将小于0.1海里/小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捷联惯组动态对准精度低,初始误差大且每次各异的缺点,提出利用船位推算位置误差对航向误差角进行补偿的方法.船体从起始位置航行到达一个位置已知点,由船位推算位置与实际位置的误差即可计算出航向误差角,同时消除累计位置误差,提高导航精度,最后通过湖态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104-108
推导船用自由方位惯导系统在地理坐标系下的系统误差方程,通过求解静基座状态下的系统误差方程,研究各类误差源对自由方位惯导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动基座下系统误差仿真。理论分析及系统仿真表明,相比于指北惯导系统,自由方位惯导系统由于平台相对地理坐标系存在旋转角速度,调制水平方向惯性测量元件常值误差造成的系统误差,使得除平台x方向陀螺造成的经度常值误差项外,其他项均为震荡性误差,达到了抑制惯性测量元件误差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载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特点,利用工程软件Matlab对基于飞行轨迹的捷联惯导系统算法进行了仿真。先是通过建立基本运动模型模拟出载体的飞行轨迹,然后进行逆运算求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模拟输出量(角速度和比力)作为系统输入,并加入模拟噪声,最后通过合理的力学编排计算出运动载体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赵琳  孙枫 《中国造船》1995,(3):87-95
本文设计了一种实时的动态GPS/INS组合模拟器,为测试GPS/INS组合系统精度、考查组合系统性能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实验设备。本文推导了GPS/INS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拟器,对本文提出的两种船用组合方案做了比较,其中一种方案已经通过了1994年在南海进行的海上试验。实际应用表明石GPS/INS模拟器可以模拟不同性能、不同工作状态及不同精度的GPS和惯导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激光惯导旋转调制技术是一种自校正方法,其补偿手段是在不依赖外部导航信息的前提下,自动补偿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偏引起的系统导航误差.该旋转调制技术已经在国外舰船型号上成功应用,通过对陀螺和加速度计常值漂移、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等因素在单轴旋转下的调制情况进行了研究.系统设计中,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系统在旋转和非旋转情况下各误差因素对系统定位误差的影响.仿真表明,采用单轴旋转调制技术能够抑制长期的定位误差发散,在角运动状态下旋转系统能比无旋转系统保持更好的姿态精度.  相似文献   

18.
该雷达训练模拟器的设计采用以工控机为核心,二片单片机8098构成控制系统,使系统具有速度快、人机界面好、可扩充性好;应用集成电路技术及硬件设计的模块化,使系统体积小、操作使用和维护方便、快速;软、硬件采用多种抗于扰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级旋转自补偿技术,可以使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发散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是在现有元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精度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的误差项,旋转补偿技术具有不同的调制效果.针对目前较为常见的三种旋转调制方案,对被调制后的误差公式进行了推导和分析,给出了各旋转调制方案的调制机理,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船用捷联惯导系统在系泊状态下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并利用PWCS理论对系统模型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在可观测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计方位失准角ψU的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系泊状态下初始对准时间,提高了对准速度。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