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福  王琦  吴立洋 《船舶工程》2020,42(10):68-73
针对潜没式护舷的结构形式和性能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橡胶护舷单体、并靠两船和潜没式护舷整体及局部的有限元模型。以两船并靠状态下的运动响应结果为输入条件,对船体和潜没式护舷的低速碰撞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并靠状态下潜没式护舷力学性能,并对护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海上并靠方案和潜没式护舷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新福  赵珍强  黄海波 《船舶工程》2018,40(S1):174-175
针对某些大型舰船海上靠泊时接触位置在水面以下,普通护舷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潜没式护舷的技术形式,对其原理和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些大型舰船海上靠泊时接触位置在水面以下,普通护舷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提出一种潜没式护舷的技术形式,对其原理和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型公务船泊外形与普通散杂货、集装箱船舶差别较大,靠泊船型外形轮廓对码头护舷选型与布置影响较大。福建沿海某公务船码头原护舷选型及布置未充分考虑公务船外形及大水位差影响,实船试靠时护舷不满足安全靠泊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并吸收借鉴类似码头护舷布置经验,对该码头护舷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主要在码头面上设置靠船立柱,配置转动式橡胶护舷,经过实船涨退潮周期靠泊验证,总体使用效果良好。该码头护舷改造为大水位差地区大型公务船泊位护舷选型及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于波 《船舶》2010,21(1):44-47
充气橡胶护舷是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的船舶停靠防碰撞装置,通常应用在船靠船(ship to ship)、船靠码头(ship to wharf)以及潮位变化较大的码头安装。本文主要介绍了充气护舷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并对各种应用环境下护舷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橡胶护舷设计中的几个技术和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介绍在码头护舷选型设计,布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和经济问题,并阐述在大水位差码头设计中采用浮钢梁式靠船橡胶护舷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船对船驳载作业,当两船旁靠并排装卸货时,为了避免两船直接碰撞造成危险,需要在相互旁靠的两舷之间设置足够吸收其冲击能量的橡胶护舷和附件。介绍了护舷设备组成、OCIMF规则的推荐布置、碰垫的理论选取方法,并以55000DWT自卸船为例,介绍了实船碰垫的选取和安装。对船舶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行运动护舷(PM护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护舷,在PM护舷承受偏心靠泊荷载冲击作用时基本上能保持竖直状态,从而减少桩基靠船墩等支撑结构的作用力.由于其结构比传统护舷更复杂,内部机构所承受的荷载也较难确定,在实际应用中曾发生过一些结构破坏.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水面下的锥形封闭式舷鼓可能是造成护舷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孙菊香 《航海》2012,(6):65-67
船用靠球是船舶接舷、靠岸不可缺少的缓冲器具。充气式橡胶靠球利用空气的压缩弹性来缓冲碰撞,与一般的实体橡胶靠球相比,具有接触面积大、反弹力小和吸收能量高的特点,是一种美观、实用的护舷器具,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船  相似文献   

10.
单铁兵 《船舶》2019,30(3):1-10
对大型浮式平台与供应船之间的旁靠带缆系统进行选型设计,同时开展两船旁靠作业时耦合响应特性的水池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两船体六自由度的相对运动特点、旁靠系泊缆的受力以及护舷的挤压应力随风浪流角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两船在纵荡、横荡及首摇这三个低频方向的相对运动幅度较小,一般不会成为制约旁靠卸载作业的控制因素,但另外三个波频方向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不受旁靠缆绳的约束,是影响旁靠作业窗口期的重要因素;缆绳张力和护舷挤压力对来流角度较为敏感,且供应船处于上风位时,缆绳的张力、护舷的挤压力比其位于下风位有明显增大,建议供应船尽可能位于浮式平台的下风位旁靠作业。  相似文献   

11.
赵珍强  张海洋  刘刚 《船舶工程》2011,(Z2):187-189
大型船舶进港或海上靠泊时撞击位置有可能延伸到水下,普通的漂浮型护舷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提出一种气液混合新型护舷形式,对其原理和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压缩时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于柔性靠船桩与码头之间是否需要设置护舷,前沿有护舷的柔性靠船桩计算方法等问题仍需要进行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两侧均有护舷的钢管靠船桩进行分析,认为靠船桩宜采用p-y曲线法,内侧护舷按非线性弹簧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靠船桩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内侧护舷的设置有助于降低靠船桩内力;钢管桩采用高强度钢材,采取局部加强能显著提高靠船桩性能。  相似文献   

13.
护舷是船舶与陆域建筑物接触的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防止船体免于在靠泊、停泊中产生损坏,也能够起到保护陆域结构物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护舷设计应包含几种护舷布置的替代方案,护舷选型的确定对泊位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码头的设计荷载。依据俄罗斯规范对码头护舷选型进行案例分析,并与国标进行比较,为港口工程工作者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LNG船型干舷高、外侧弧度大、船体中心不对称于管汇中心,靠泊时会遇到船舶与护舷接触点过高、与护舷接触面积过少的问题,常规靠船结构及设施难以适应多等级船舶的停靠要求,存在靠泊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结合嘉兴港某LNG码头进行靠泊结构设计和靠泊设施布置,通过不同船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船岸匹配,分析橡胶护舷和船体平行舯体长度的匹配度,提出在靠船墩内侧上方设置反向靠船构件,优化内、外侧橡胶护舷布置高程,以满足多种等级船型靠泊适应性,保证船舶与护舷的接触面积,避免护舷局部压强变大,船体受损。采用物模试验测定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等物理量,验证靠船构件和护舷布置的合理性,确保满足LNG船舶安全靠泊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码头附属橡胶护舷的设计对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码头工程的通航安全评估中应对其选型的合理性和布置的适应性进行论证。橡胶护舷的选型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标准,平面布置更要满足一定的竖向与横向布置原则,以兼顾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舶靠泊要求,并有效保障船舶和码头的安全。文中的研究对码头附属橡胶护舷配置的合理性评估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阐述悬挑式垂直双鼓一板护舷的胸墙模板工艺,解决悬挑式垂直双鼓护舷胸墙模板的施工难点,说明此类胸墙模板的结构体系、模板支拆工艺、成熟的细部构造和施工控制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5,(5):378-384
边际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时将储(运)船舶停靠在导管架平台内,在导管架上布置横、纵护舷以约束储运船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随机波浪作用下,船体在固定护舷约束下的运动和动力响应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原型3 000 t级储运船舶,当船侧与横向护舷间隙为500 mm、纵向护舷间隙为零时,船舶各运动分量较为自由,未见甲板上浪情况。单个横向护舷最大吸收能量为1 465 k J,纵向护舷最大吸收能量为745 k J。随着船侧与护舷间隙减小,船舶各运动分量运动受到限制,不同程度的出现甲板上浪现象,护舷吸收能量相比于间隙为500 mm情况有所减小。当考虑船舶运动及甲板上浪时,船体与护舷间应适当留有间隙;当考虑护舷及船体碰撞安全时,应适当减小间隙。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靠泊码头的需要,船舶的护舷器材经历了用棕绳做成的靠球、实心橡胶护舷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几个阶段。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具有角形压缩的可行性、吸收能量高、船壳板受到的压力小及随浪运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浮式充气橡胶靠球的类型为高压型和低压型。其中,低压型是2014版的充气护舷标准中新增加的品种,反映了国际上充气护舷的新需求和新的发展趋势。新出现的靠球品种有注水靠球、游艇靠球、聚氨酯实心靠球等,对靠球的气密性、弹性变形量、压缩复原性、平行压缩性能、角形压缩性能和耐久性能做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在船与船的接舷作业、码头防护时,充气橡胶靠球的用途和安装方法。可通过对冲撞能量的计算,经济合理地选用恰当尺寸的靠球。  相似文献   

19.
考虑风、浪、流的联合作用以及平台护舷非线性恢复刚度,研究船舶系泊状态与平台的撞击力及其分布规律。针对不同的风、浪、流的作用方向以及不同的风速、波高及流速,计算波浪和海流的载荷,建立系泊船舶的分析模型,采用频域与时域分析方法,进行系泊船舶运动及其与平台之间碰撞力的仿真,得到系泊船舶与平台的碰撞力时间历程,并分析不同碰撞力发生的概率,确定发生最大碰撞力的风、浪、流方向,比较常量护舷刚度与非线性护舷刚度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橡胶护舷刚度的选取对于碰撞力的计算结果影响显著,选取非线性护舷刚度计算靠泊碰撞力十分必要,用目前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碰撞力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一种旁靠补给系泊系统,目标船舶和补给船通过缆绳连接,两船之间设置有浮箱防止碰撞,浮箱两面均设置有护舷起缓冲作用。本文重点研究旁靠系泊系统的动力特性,并在频域和时域进行研究,频域研究中得到船舶的幅值响应算子RAO;时域研究得到两船相对位移响应和缆绳的张力最大值,通过设置不同的系泊系统组成参数等,研究各个参数对系泊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可为未来的旁靠补给方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