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天线技术又叫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其核心在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最早应用于雷达和舰船声呐探测等领域,19世纪70年代逐渐被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随着船舶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智能天线通信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智能天线通信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问题,重点研究了智能天线系统的信号过滤和干扰抑制技术,分别从自适应抑制原理和干扰抑制系统的硬件进行介绍,本文的研究对改善船载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精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天线特征的估算,分析了相干假目标干扰技术对该雷达的干扰效能,从而揭示了一种限制和破坏“宙斯盾”作战系统工作效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相控阵天线方向图是天线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舰船关键区域的场分布以及电磁兼容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作者针对2种相控阵天线的仿真方法,即全波仿真分析法、方向图乘积法进行研究,评估2种方法的精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舰船相控阵雷达目标定位模型输出值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舰船相控阵雷达的方位超分辨数学建模研究。首先,对相控阵雷达电轴进行信号捕捉的动态校准;接着完成对校准目标基础图像的成像;然后对图像信号进行模型输出量的降噪处理;最后,对模型输出量的超分辨系数进行优化,完成对舰船相控阵雷达方位的超分辨精度优化。通过多组数据模拟测试,证明该方法定位误差低于0.7 m,可以提升定位精度,改善模型输出量适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所用抗干扰过滤软件,一直存在抗干扰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嵌入式的舰船抗干扰过滤软件设计方法,首先分别计算嵌入式舰船雷达照射周期和静默周期的雷达天线接收信号,并对雷达观测信号进行预白化处理,利用kurtosis系数的局部最小值计算雷达信号独立分量分析的目标函数;然后经过迭代计算获得雷达信号解的混合矩阵,分离雷达观测信号的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最后利用低通数字滤波器,对嵌入式舰船雷达观测干扰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模拟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点频干扰信号和宽带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抗干扰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舰船总体天线布置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侦察接收天线头受经功率雷达照射是否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如何估算雷达照射功率密度和照射功率的计算方法,如何对偏轴崖人进行修正,如何考虑因周围环境的电磁反射增加周围环境反射增强因子的取值,最后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和对天线头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对舰船总体天线布置和电磁兼容设计,以及选择最佳布置方案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舰船等复杂武器平台由于上层结构的复杂性,其雷达电子战系统天线的辐射近场分布预测和天线间耦合度计算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复杂平台上典型雷达天线辐射近场的各种主流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效率、预测精度、工程适用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对复杂环境下雷达天线间耦合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兼具精度和效率的MLFMA+UTD改进思路,为解决舰船平台上雷达电子战系统间耦合能量的计算难题及其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雷声公司已在荷兰岸基设施上成功演示双波段数据链与先进相控阵雷达(APAR)的集成,并演示了其作战能力,扩大了欧洲能够进行舰船弹道导弹防御舰船数量。此次试验用于验证信号多波束捕获跟踪雷达(SMART-L)和先进相控阵雷达(APAR)传感器套件与"标准"-3(SM-3)导弹的集成,演示对非"宙斯盾"舰的防御能力。试验中,所使用的双波段数据链与X波段先进相控阵雷达进行通信,该雷达在丹麦、荷兰和德国海军均有使用。目前很少有欧洲海军舰船能够参与到北约国家远程弹道导弹防御中,因为各国雷达无法与"标准"-3导弹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在定位舰船磁性目标时,受到航行环境的影响,存在目标定位偏差大、时间长的缺点,提出数据挖掘技术的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根据舰船磁性目标特征的确定原理,确定了舰船磁性目标的特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将舰船磁性目标特征提取出来,利用平滑处理技术对舰船磁性目标特征进行滤波处理,在引入舰船磁性目标的边缘停止函数基础上,对舰船磁性目标特征进行映射,预处理了舰船磁性目标特征,通过分析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原理,布置磁性传感器,通过判断磁性传感器采集的舰船磁性目标是否有效,实现了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的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精度,还可以加快目标定位速度。  相似文献   

10.
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价值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舰船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舰船雷达隐身对作战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建立了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效用模型,分析计算了舰船雷达隐身后对发现距离、目标识别、导弹截获概率、质心干扰等4个方面的战术价值,这些模型和计算结果对隐身舰船在海上作战中的战术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相控阵雷达威力范围是相控阵雷达重要的战术指标.文章建立了雷达天线方向图数学模型、雷达天线增益数学模型、雷达天线探测空域数学模型,给出了威力范围可视化模型以及基于OpenGL的可视化方法.最后,文章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论文建立的模型以及提出的可视化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船舶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MIMO技术是利用多副天线搭建起配置满足需求的网络矩阵,在不增加带宽的基础上提高无线通信的容量。MIMO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目前在舰船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MIMO通信技术的噪声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IMO系统进行了干扰信号建模,研究一种通信干扰抑制技术,介绍了该干扰抑制技术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和探讨了相控阵雷达反电子对抗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雷达波束宽度等特性对其进行侦察、识别同时提出了几种对相控阵雷达进行干扰的可行性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干扰效果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庄蕊  蒋婷婷  廉悦 《船舶》2012,23(4):75-79
总结了舰船设计中电磁兼容仿真计算所需的天线模型类型,结合工程应用论述了其适用范围及关键参数设置原则,通过舰船电磁仿真软件(Ship EDF)进行天线建模及仿真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对通信天线进行矩量法全波建模、对雷达天线进行等效惠更斯源建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对舰船总体甲板多天线布局具有较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是舰船电磁干扰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着舰船作战性能的正常发挥.提出采用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来解决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并通过一个典型算例对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在理论上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最后对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的工程实施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指出了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数字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用于通信、雷达以及医学成像等方面。本文以船舶通信为应用背景,对数字阵列信号处理在船舶通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给出一种舰载超短波相控天线阵列的通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超短波相控阵天线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提高通信系统的辐射功率。  相似文献   

17.
红外、雷达隐身在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宏  石岚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5):111-114
红外、雷达隐身技术是舰船隐身技术的主要研究重点,对舰载红外、雷达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舰载红外源包括:内部红外源、外部红外源。提出了解决这些红外辐射所采用的各种抑制红外措施,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舰载雷达隐身包括:外形设计、天线设计、吸波材料设计,以及各国海军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来进行雷达隐身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机械结构简单,可对雷达天线法线的姿态角进行控制以保证雷达波束指向,但在舰船发生摇摆时,雷达波束绕天线法线发生旋转。本文分析了大地直角坐标系和舰船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在舰船直角坐标系中对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的姿态角进行定义,用空间解析几何法推导出已知舰船平台罗经信号、天线法线姿态角时两轴转台系统的稳定方程和波束旋转角方程,为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的伺服控制和波束相关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机械结构简单,可对雷达天线法线的姿态角进行控制以保证雷达波束指向,但在舰船发生摇摆时,雷达波束绕天线法线发生旋转.本文分析了大地直角坐标系和舰船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在舰船直角坐标系中对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的姿态角进行定义,用空间解析几何法推导出已知舰船平台罗经信号、天线法线姿态角时两轴转台系统的稳定方程和波束旋转角方程,为舰载雷达两轴转台系统的伺服控制和波束相关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舰船等复杂武器平台由于上层结构的复杂性,其雷达电子战系统天线的辐射近场分布预测和天线间耦合度计算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复杂平台上典型雷达天线辐射近场的各种主流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效率、预测精度、工程适用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对复杂环境下雷达天线间耦合度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思路,为解决武器平台上雷达电子战系统间耦合能量的计算难题及其电磁兼容设计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