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长江官洲河段位于安徽省内,上起吉阳矶,下至皖河口,为首尾束窄中间放宽的鹅头型分汊河道,全长28.0km。该文根据历年水文泥沙及水下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分析了该河段的近期演变情况。通过对洲滩及汊道演变分析,得出结论:目前该河段河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岸线基本稳定。受上游东流河段河势变化影响,局部河床会发生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2.
冷魁 《公路》1993,(11):20-25
对铜陵长江大桥桥址河段的河床演变及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不大,不会引起本河段河势的变化,对行洪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全面地分析认为,桥址Ⅲ相对较差,桥址Ⅰ,Ⅱ均具有良好的建桥条件。对桥型的选择,仅从防洪,航运角度看以选对河道水流影响最小的桥型Ⅱ为宜。  相似文献   

3.
2022年1月4日,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见图1)。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起于铜陵市陈瑶湖镇花园村,跨越长江,经过羊山矶,止于铜陵市大通镇民族村,路线全长11.88 km,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3种过江功能。该桥按照“4线铁路+6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上层桥面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 km。  相似文献   

4.
2022年1月4日,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见图1)。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起于铜陵市陈瑶湖镇花园村,跨越长江,经过羊山矶,止于铜陵市大通镇民族村,路线全长11.88 km,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3种过江功能。该桥按照“4线铁路+6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上层桥面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 km。  相似文献   

5.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深水基础施工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深水基础几个颇具特色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6.
扬中河段位于长江下游,该文根据历年地形资料,结合扬中河段的地质条件及河型、来水来沙情况,预估河床演变趋势,得出河床演变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年大量水文、泥沙、河床地形及近两年大范围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及河床演变分析 ,对福州河段南北港河床演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闽江福州河段综合治理的原则及重点防护河段 ,承受 2 0 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岸线 ,控制北港分流 ,指出北港采沙的危害 ,选择南港采沙场 ,为福州市防洪安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1 工程概况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公路网主骨架国道主干线在宜昌长江河段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桥址位于宜昌市虎牙滩,北岸距城区约15 km,陆路距三峡机场约8 km.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了有支流汇入河段洪水运动波和扩散波实时洪水预报模型。模型参数采用带可变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进行实时估计。模型被用于长江宜昌至枝城河段进行模拟预报 ,预报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常泰长江大桥合理的桥跨布置方案,对桥位处的河床演变进行分析与预测,综合考虑工程河段河道条件、航道条件及通航环境等因素,分析论证大桥的通航孔布置及墩位布设方案.经分析论证,最终桥位跨长江主航道采用主跨1176 m、边跨490 m的桥型方案;天星洲左汊及录安洲右汊采用主跨388 m、边跨168 m的桥型方案.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铜陵市拟建轮渡所码头结构型式及所在河段基本概况 ,分析了拟建码头对长江河势及行洪所产生的影响 ,计算了由此而引起的局部流速及局部壅水高度增加值范围 ,从而提出在长江岸边兴建码头对河势和防洪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长江源生态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 ,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 1998年发生了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表明这样一个事实 :“中游受灾 ,祸起源头、殃及下游”。因此 ,长江源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武汉市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长江源地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提醒长江中、下游地区密切关注长江源 ,并相应探讨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过江通道"五桥一隧"规划,建设中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需在六合境内的主要防洪通道——滁河,建设滁河特大桥。该文首先对滁河流域和滁河特大桥处的水文地理与地质特性进行了介绍;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地方水利规划,结合流域防洪标准、水文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对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其对流域与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大桥建设后桥身的雍水和建设前后河道水流场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滁河河道防洪能力影响较小,且滁河特大桥工程设计满足防洪要求的结论。最后,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河道及河堤采取的相应防护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长江大桥主航道桥设计要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跨越长江北港,全长16.55 km,其中跨江段桥梁是一座巨型组合桥,长9.97 km,由主航道桥、辅航道桥与非通航孔桥组成.主航道桥需通行5万吨级船舶,桥型采用主跨730 m的双塔双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人字形桥塔,设计中预留了轨道交通线空间.着重介绍主航道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越江桥梁长9.97 km,桥梁预留轨道交通过桥功能.为适应复杂建设条件采用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大跨组合箱梁以及多种跨度的PC箱梁等多种结构形式,采用对称悬臂拼装、整孔预制吊装、节段预制拼装等多种施工方法.重点从大跨度斜拉桥、大跨度组合箱梁、桥梁预制拼装以及公轨合建等方面介绍上海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构思.  相似文献   

17.
天兴洲长江大桥北汊水中墩基础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聪慧 《世界桥梁》2007,(2):9-11,50
根据长江历年水文资料、地质情况,分析了天兴洲长江大桥北汊水中墩基础施工的工程特点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施工组织的原则制定和实施过程、各墩位平台及围堰的方案比选,总结了该桥深水钢围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原有相应涨差河道洪水预报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差分方法推导出仅用下游站流量或水位资料表达的改进型相应涨差模型。并用具有可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实时校正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识别。该模型用于长江枝城至监利河段的实际预报检验 ,证明模型结构合理 ,算法简捷 ,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