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工程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是防治隧道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但是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往往存在诸多弊端或效果不佳.依托新建沪昆高速铁路大独山隧道工程,结合隧址区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TST超前地质预报、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对大独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破碎带、高压富水带、岩溶裂隙发育状况等进行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并结合实际开挖情况验证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加快中国铁路建设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铁路工程的主要结构单元,如路提、桥涵、边坡、隧道等工程的属性,认为铁路工程主要是地质工程。从而提出地质工程理论是加快铁路建设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应的两项主要应用技术,即:(1)地质勘察和预报;(2)地质改造。对上述两项应用了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南线芦山隧道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山隧道地区是西南线草坪街垭口越岭方案岭北引线的控制地段,地形地质复杂,地质控制选线.本文根据在初测中地质工作实践,结合本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联平 《科技交流》2000,30(2):66-71
芦山隧道地区是西南线草坪街垭口越岭方案岭北引线的控制地段,地形地质复杂,地质控制选线。本根据笔在初测中地质工作实践,结合本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黔桂铁路改扩建工程地处西南山区,穿越贵州、广西两省区,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线路方案选择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在该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大力开展区域地质选线工作对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消除运营隐患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方法: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钻探、静力触探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选线段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质角度确定线路方案。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案地质条件必选,最终确定了地质条件好的线路方案。研究结论:西南山区地形地质复杂,线路方案比选中应充分研究沿线地质条件,绕避复杂、严重地质不良地段。本文系统介绍了黔桂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几处典型的、成功的地质选线,概括性地总结了地质选线应绕避的重大地质问题,其选线思路、比选条件及评价意见等可作为其它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田德铁路地处复杂山区,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介绍了田德铁路岩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并对岩溶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同时针对沿线的岩溶发育特点,提出了岩溶中低山区选线原则和各类工程在岩溶区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在策马村隧道斜井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兴长大铁路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构造断层、溶洞及其它不良地质构造等情况,造成突水、涌泥或塌方等地质灾害,往往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施工过程中辅以斜井,增加开挖工作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工期.然而,在斜井位置的选定和掘进过程中,地质情况的不明往往增大了施工困难.以太兴铁路策马村隧道斜井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地质详勘报告,综合TSP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超前预报、超前地质水平钻孔和工程地质资料,对策马村隧道斜井在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含水或夹泥构造、断层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开挖揭露验证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信性,对类似铁路隧道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朔黄铁路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朔黄铁路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及根据不同的地质问题采取的不同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对本线控制性工程长梁山隧道进行了地质超前预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蔡云廷 《铁道勘察》2006,32(4):41-43
深圳地铁罗湖站是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起点站,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存在很多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初期的勘察资料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掌握的资料,对深圳地铁罗湖站的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主要存在围岩稳定性,基坑涌砂、突水等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分析和总结,不仅对该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问题有了很清楚的认识,也可以作为同类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位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某大型PHC桩工程实例应用,介绍了场地地质条件和管桩设计情况、施工技术要求与主要检测方法,分析了PHC桩的技术特点和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兰渝线张家庄至杨家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测区范围内的不良地质及对线路的影响做了详细描述,对长隧道DK方案、长隧道D1K方案、水坡路基D2K方案及白土坡河右岸D3K局部方案进行了地质条件比较.从地质角度分析,各方案所经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病害,经综合考虑,推荐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DK长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13.
长沙劳动路湘江隧道是正在勘察设计的城市交通过江的主要方案。对湘江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明挖段和暗挖段,结合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见的涌水、坍塌、江水倒灌等灾害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地质角度对穿越湘江通道方案进行了评价,给出了湘江隧道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应慎重采用隧道方案,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阳安铁路增建第二线山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区铁路的大量修建,山区铁路地质选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阳安铁路是典型的山区铁路增建第二线项目,该项目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既有河谷线地段,增建第二线线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等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作用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线路通过断层应以大角度、简单工程通过,其余不良地质应以绕避为主;(3)在充分总结汲取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地质选线、定线原则;(4)通过对阳平关至响水、西乡至石泉、石泉至池河三段线路方案的比选,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向莆铁路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向莆铁路棋盘石隧道工程实践,在全面比较不同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用最新水平的TSP203地质预报系统作为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同时结合地质调查分析、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手段,对隧道通过大理岩段进行了地质超前预报,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叙述了遥感技术在 8万 km2 范围内 ,对四川、重庆向东的三条铁路线的方案比选工作的应用情况。文中重点叙述利用卫星图像开展宏观背景的研究 ,以及卫星图像与航空遥感图相结合 ,开展工程地质判释的概况。遥感判释为方案比选提供了客观全面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意见。并最后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各条线通过的不良地质情况以及各条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三方面 ,对三条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位于闽赣交界的山区,横穿武夷山脉,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采空区、崩塌、滑坡、落石等不良地质及区域断层分布广泛。初测阶段,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既有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测绘、钻探等综合勘探方法,开展山区铁路的地质选线,对降低工程投资、控制建设成本、减少地质灾害、减轻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赣龙扩能改造工程中几处典型地段的地质选线,可供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论述地质条件对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和周边环境的风险作用,归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地质风险作用机理。从岩土工程勘察、地质风险认识和风险治理等方面明确地质风险的控制对策,阐明地质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应不断加强对地质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寻找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预报重点,理清现阶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回顾与地质预报工作现状调查,对主要的几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特点进行归纳,从手段和方法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重点是灾害性地质的预报,应结合地质理论对工程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后作出,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上;提出了地质超前预报纵、横向探测范围的建议值。研究结论:地质预报工作是信息化施工的延伸,预报应考虑施工过程在地质体上的作用,探测技术可尝试对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工程特性进行监测与控制等观点;提倡制定地质预报规程,统一作业水平,建立地质预报评价体系,进行多手段、多方法的协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现有卫星、航空遥感资料,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判释解译了内昆线新寨新隧道的滑坡、崩塌、岩堆、落水洞、漏斗等地质病害;对内昆线新寨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为隧道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基础工程薄弱、自然条件、地形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高山峡谷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