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分析寒地城市地铁客流与网络特性,挖掘客流与寒地气候的相关性,本文利用《寒区城市多模式公交协同运营技术与示范工程》2013—2020 年共 8 年 11 万余条地铁客流数据进行研究。提出效用阻抗Space L-Space P模型建立地铁抽象网络,将时间维度细分为周、月和年这3类, 研究地铁客流特性与扰动因素,并建立寒地城市地铁网络失效模型,分析扰动后地铁站点与线路的客流分布。进一步选取哈尔滨市与南京市地铁数据,运用转移熵因果关系分析地铁网络客流分布与气候的相关性,得到寒地气候对地铁客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所采集的地铁客流数据能够充分展现客流的状态与变化趋势,能够满足客流数据分析的精度与质量要求。近8年,哈尔滨市地铁客流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地铁客流分布呈现2月为客流低峰,3月客流逐步回升,3~12月客 流较平稳且具有轻微波幅;换乘客流中夏季呈现8月大于7月大于6月的趋势,冬季则2月换乘客流最低,大多在周一与周五达到周换乘客流量极值。由地铁网络失效模型识别出关键站点,得到 哈尔滨市冬季客流略高于其余3季,冬季地铁网络较脆弱,结合实际数据的模拟分析表明,温度与地铁客流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哈尔滨市的相关性大于南京市。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和到达规律,建立疏散运能匹配度模型来判定出站客流疏散的时效性。首先,构建出站客流到达换乘点的客流量计算公式,结合疏散运能计算公式,建立疏散运能匹配度模型。然后,从常规公交调度调整、线路和站点调整以及其他途径三个方面对运能调整进行建议。最后,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在交通量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枢纽的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沿线枢纽存在疏散运能不匹配的结论,需要进行运能调整以完成客流的及时疏散。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出站客流与疏散运能匹配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客流转换潜能,主动引导出行方式的结构优化,为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构建BRT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交通模功能定位道路条件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种投资低、建设周期短、公共运输服务水平高、环保节能的新型城市公式,的基等),被誉为“城市轨道交通替代方案”、“未来公共交通解决方案”。本文在确定德州市BRT系统的础上,通过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城市经济、城市空间结构和政策等)和内部影响因素(客流、对德州市构建BRT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现状的调查,以TOD模式作为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分析哈尔滨市公交发展的概况以及路网布局和客流分布的特征,由此预测哈尔滨市的公交需求总量,界定其公交走廊线路,分层次地规划研究哈尔滨市的公交方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及都市带公路快速客运系统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中国都市圈及都市带的形态特征,给出了交通线路的结构特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客流总量、客流组成和客流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客流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提出大力发展公路快速客运是现阶段的理性选择;都市带应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路交通为主体,以支线航空为补充的综合快速客运系统格局。  相似文献   

6.
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是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和优化布局的基础.首先简要介绍基于公交IC卡数据分析公交客流特征的技术.进而以北京市为例,对公交客流的时空特征进行宏观、中观分析,对公交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适配性做出评估,指出公共汽(电)车系统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公交线网布局、运力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实现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时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现状的调查,以TOD模式作为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分析哈尔滨市公交发展的概况以及路网布局和客流分布的特征,由此预测哈尔滨市的公交需求总量,界定其公交走廊线路,分层次地规划研究哈尔滨市的公交方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第29届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面临来自大量的赛时观众、游客出行的奥运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交通需求,交通形势严峻。做好赛时交通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工作成为奥运会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研究常规和赛时需求管理政策下的公共交通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客流在高峰日和开闭幕式的时间分布与场馆周边、大型集散枢纽和通道的时空分布特性,分别针对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提出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保障方案,运用公交模型核算赛时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供给能力,证明公交系统有足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奥运举办和城市运行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公交客流预测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模、布置场站及布设线路的根本依据,也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神经网络的作用机理和公交客流生成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交客流生成量预测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土地利用(8个神经元)、人口数以及区位系数作为输入神经元,输出神经元为公交客流的产生量和吸引量,隐层神经元数根据最大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试算求得.以哈尔滨市一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与检验,结果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公交集团是以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为主业的大型公共交通企业。截至2016年底,北京公交集团共有员工99956人,客运车辆21651辆,运营线路1020条。2016年集团公共电汽车行驶里程12.76亿公里,客运量35.27亿人次。近年来,受地铁快速发展、互联网大巴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的影响,北京公交集团客流大幅下降,客运量从2009年的49.66亿人次下降至2016年的35.27亿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普遍面临公共汽(电)车客流下滑的问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大发展背景下公共汽(电)车交通定位和认识的分析,指出公共汽(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新时期公交优先战略重心应重回公共汽(电)车领域,积极推动公共汽(电)车体系改革。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汽(电)车改革举措的经验剖析,提出以下建议:新时期公共汽(电)车改革应以线网结构性优化调整为关键突破口、以换乘免费或换乘优惠为基本前提;在实施方面应该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和风险防范机制,采取小规模、高频次、快速迭代的渐进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型轨道交通捷运系统是一种介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地面公交之间的一种中运量交通系统,包括胶轮路轨系统、胶轮单轨系统、有轨电车和中低速磁浮等形式。它拥有专用路权,具有运行噪声低、转弯半径小、景观效果好及编组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客流强度相对较低的郊区新城内部及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迎来了新形势新要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新业态等城市运输方式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等因素,导致常规(地面)公交客流大幅度下降,公交出行吸引力持续降低。本文以常州公交为例,研究分析城市常规公交现存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提升城市公交运营服务能力,增大公交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城市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进而准确预测地铁运营后的客流需求,针对其客流吸引特性开展研究.以大连地铁2号线所在黄河路路段为调查对象,分别开展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地铁运营前后,小汽车、常规公交与地铁三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基于随机效用理论,分别构建地铁运营前后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并提出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依据实际调查客流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验证其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本例中地铁运营后,分别从小汽车与常规公交中吸引客流5.4%与6.4%;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差异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6.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国内外若干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实例,综合介绍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理念、路网结构特性、路网合理规模、客流集散点的标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用地控制等方面的探索性思路,并提出了若干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信息、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市区不断扩大,交通量迅猛增长。在呼兰县、阿城市等相继划入哈尔滨市区范围后,政府加大了其市政建设的投入,吸引了很多大中型企业进驻其中,呼兰区利民大道(原哈黑公路)作为城区的北侧出口,是通往黑河、绥化的必经之路,现有道路无法承担巨大的交通量,因此,哈尔滨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拓宽改造。介绍了该条道路的拓宽改造设计,及对道路拓宽改造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轨道交通。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是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带(或称城市群、经济圈)范围内,各城市之间公交化的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合理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城际轨道交通是介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之间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行方式。其特点为:客流性质方面,客流存在明显的日波动、周波动,客流成分以往返客流为主,列车编组少于干线铁路;运输任务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基本不承担货物运输,以客运为主;经营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可以实行与房地产捆绑经营。  相似文献   

19.
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Reguonal Rail System),是指在中心城市辐射经济圈中的便捷、快速、大运量、衔接合理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介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行方式,具有一系列特点:从客流性质上看,客流存在明显的日波动、周波动,客流成分以往返客流为主,列车编组数少于干线铁路;从运输任务上看,城际轨道交通基本上不承担货物运输,以客运为主;从经营方式上看,城际轨道交通可以实行与房地产捆绑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快速公交系统的客流得到可持续发展,和根据城市新区公交导向发展的客流变化分析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发展阶段,针对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阶段以及它支撑快速公交系统的程度,分析其设施配置方案的不同级别,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导向发展的协调规划模型,分析公交导向发展和快速公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利用模型模拟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进程和快速公交系统的设施配置,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