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港口企业现状,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深入剖析港口企业多元化进程,提出参与组织国际贸易,发展港口“主导产生链”是港口企业的内在要求,并对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少群 《集装箱化》2011,22(2):20-23
通过梳理泉州港口企业上市的政策背景、泉州港发展现状和规划布局,分析泉州港口企业上市的必要性,参照国内其他港口企业的上市模式,探讨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泉州港口企业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金健 《集装箱化》2014,25(8):17-19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推动港口物流呈动态良性发展.本文从港口物流的角度,探讨位处物流链上端的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以期为港口物流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1 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当前,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企业以订舱、报关、运输为核心业务,加剧港口物流领域同质化竞争,加之个别私营物流企业采取一些“灵活性”竞争措施,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狭小.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除要求企业将业务做精做细、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外,还要求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以及拥有区别于业内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楼朝明 《集装箱化》1999,(11):14-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无论是部属大型港口企业还是地方中小型港口企业,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一个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的问题,面临着多层次的市场竞争。港口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目前正在探讨、摸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欣 《中国港口》2010,(6):11-12,18
<正>未来几年,我国港口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总结回顾过去10年的港口企业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十二五"港口企业发展的外  相似文献   

6.
魏飞 《港工技术》2022,(6):68-7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港口企业新的建造形式、生产方式及运营模式。港口是推动我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桥梁之一,加强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有利于港口企业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掌握数字化建设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从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入手,利用文献分析工具并从数字化技术应用角度揭示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吴剑 《水运工程》2011,(11):142-145
港口物流企业联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港口物流企业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企业有利。介绍了联盟实现方式、组织结构设计原则、运营调度及其优化研究现状,给出了港口物流企业联盟运营调度优化模型建立实例,根据实例的运算结果,证明了该港口物流企业联盟的运营调度优化模式是可行的,在港口物流企业联盟的调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正> 国有中小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企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和港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港口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如何主动走向市场,努力做大做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繁荣我国的港口事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对中小港口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是理清企业产权关系,培育现代经营管理人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港口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罗凯 《世界海运》2009,32(8):42-43
港口行业已逐步实现标准化经营,围绕货物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从而使得港口企业服务日趋同质化。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差异化优势,除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外,对港口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港口企业文化作为近几年“软实力”研究的热点,首次将人的因素和企业效率挂上了钩。而事实也说明,中国港口历经近60年的发展,粗放型、“经济人”式思路的经营理念已暴露出很多问题,强调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正成为我国港口企业管理新的风向标。本文旨在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探讨我国港口企业管理的新思维,以此为改善港口企业管理绩效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09,32(8):38-38,40
青岛港发展模式在中国港口发展史上具有领航意义,在经历了码头性港口、物流配置中心发展模式后,向着以具有完备产业链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模式发起冲刺,特别是人格品牌的打造,成为中国当代港口战略发展最经典的范例之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站在“经理”的视角上看问题,具有争先创优的责任意识,促使企业不断创造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