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时间的交通影响范围量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华生 《中外公路》2006,26(3):292-295
该文基于出行等时距线包络范围为交通影响范围的思想,对不同交通方式的等时折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国内外成熟的路阻函数,对具体的出行时间的量化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5,(3)
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是交通影响评价的基础,也是交通影响评价的难点问题。现阶段国外主观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国,国内已有的模型方法存在参数标定和假设过于理想化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而本文提出的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在考虑了出行时间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对出行者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较大的行程时间可靠性因素,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道路交通情况的、操作更简便的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新方法。最后本文选取了北京市的某一个具体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实例应用验证,并与目前应用的其他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本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交通影响分析中基于时间的交通影响范围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ImpactAnalysis,简称TIA)已成为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建设项目审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交通影响范围的量化是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采取主观方法,本文选取出行时间作为综合评价交通影响范围指标,通过道路时间路阻函数,结合实例论述了基于时间的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T TIA,并对交通规划软件TRIPS实现该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交通网络上交通阻抗的选取一般选用时间、距离、费用等因素,其最优路径通常为最小阻抗路径。随着城市交通变得日益拥挤及影响出行因素的不可靠的增加,行程时间可靠性成为人们选择出行路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中考虑这个因素,建立了行程时间可靠性函数,并对其进行变形处理,提出了行程时间可靠性费用的概念,将其作为路阻函数,将求解最大可靠性路径问题转化为求解最小行程时间可靠性费用问题,使路阻不但考虑了交通阻抗中最关键的因素即出行时间,又考虑了出行时间的不稳定性,更符合实际路网中出行者对于出行路径的选择行为,还能作为路阻费用在交通规划软件中方便使用;最后将该方法用于交通影响评价中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并在TransCAD中进行了实现,将其结果与基于时间确定的交通影响范围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受益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ITS效益评价基于车辆所有者经济效益不同,给出了基于居民出行方式分担比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效益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车辆运输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CO2排放环境等成本节约效益,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总效益.在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计算中,考虑收入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目的人工时间成本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采用有无对比法,提出了因交通方式转移而产生的车俩运输成本、CO2排放环境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以武汉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给出了影响范围与主要参数取用方法,进行了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实证研究.解决了交通大数据平台效益分析定量化的问题,为交通平台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的确定是交通影响分析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评价体系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理论和方法,将阈值分为出行阈值和规模阈值,并给出不同交通状况等级下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的确定方法。最后以上海市典型建筑TIA阈值的确定为例,给出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出行时间不确定性对出行者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计划延误成本增加.向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可减少出行时间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减少计划延误成本.为了估计其负面效应和出行时间信息的价值,研究了一个出行时间不确定性下的出发时间选择模型.假定在不同的出发时间下,出行时间分布的形式不同.模型中出行者可得到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 T IS)提供的基于平均出行状况的交通信息或基于当日出行状况的交通信息,同时他对得到的信息有自己的感知值,基于此感知预测出行时间并选择出发时间.用算例反映了出行时间不确定性、不同信息状况和信息预测的质量对出行者广义出行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信息的收益不应该只表现为传统的出行时间节省,它还能减少约30% ~40% 的计划延误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交通影响分析范同确定方法研究中存在的国外方法主观性强、国内方法参数众多、实用性差等问题,在给出城市道路剩余等效通行能力百分比概念,并证明了交叉口转弯比例具有时间稳定性后,给出了建设项目出行量分配方法和基于此的交通影响分析范阿确定的实用方法,并基于上海情况给出了推荐值。  相似文献   

9.
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确定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范围已有方法的模糊性、未考虑各种建设项目本身发生量及背景交通状况不同的问题,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密度比和交叉口转弯比例,提出了新的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以上海地区交通数据为例将城市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相应的剩余等效通行能力,并按交叉口转弯比例分配建设项目出行产生量,由两者平衡得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经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可操作性,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参数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往往受出行计划的限制。为定量分析其产生的时空约束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时空棱柱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出行过程中的时空约束范围。通过计算时空可达性(包含变量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交通时间)定量描述时空约束,并将其作为选择方案的特性变量加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基于时空约束的多项Logit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与检验,分析了时空约束对出租车、私家车、地铁及公交汽车4种出行方式的综合影响。将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吸引力-交通时间进行组合,研究了其共同作用下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行计划中存在限制型活动的情形下,时空约束为显著性影响因素,其对4种交通方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出租车私家车地铁公交汽车;对于不同时空范围内的出行,活动地点吸引力-自由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吸引力-交通时间共同作用时,对出行方式选择概率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交通抽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旅游交通调查在旅游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在深入分析区别于居民出行和流动人口出行的旅游人口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分层次、系统化地设计了旅游交通调查的内容,并设计了旅游交通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以及调查对象地域的确定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分层次随机抽样调查的旅游交通抽样调查方法,并采用比例分配或最优分配进行层样本量分配,由此推导出确定样本总量和抽样率。进行了调查精度检验方法与精度标准的探讨。结合三亚市旅游交通抽样调查实例,论证了该旅游交通抽样调查设计是合理、可行、满足精度及旅游交通规划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开发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首先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的体系框架,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确定了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以及用于出行方式分担预测的距离竞争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综合交通规划中,参考国内相关城市案例数据及营口老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标定了上述模型中的参数,研究表明预测模型在开发区的交通规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标准对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相对模糊、未能定量化的弊端,在深入分析已有定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拟建项目周围交叉口的服务水平降低一个等级为影响范围阈值,将这些交叉口及路段合围的区域确定为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结合实例验证了此方法适合于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缺乏交通出行率指标的现状,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及交通出行率的研究方法,在对北京市城区范围内334个住宅小区进行交通出行率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出行率重要相关参数,并分别用平均生成率法、参考调查点法(图表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初步得到了北京市住宅建筑出行率指标的建议取值标准。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城市其他类别建筑项目交捅出行率调杏和分新处理工作.所梧出的居住娄王聿笛.交踊出行率指标值可供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中,出行者会在综合考虑时间、费用、环境及可选交通工具等客观因素后理性地决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出行者作为有限理性的主体,其主观的心理因素对出行交通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分析心理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心理因素影响下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中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研究出行者出行选择问题的传统理论——“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分析了“前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框架。基于前景理论,以实时交通信息影响下的日常上班出行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时刻作为参照点,确定了价值函数。通过对可供出行者选择的时间范围进行分段,研究了在不同时段出发,出行者如何预测路径的行程时间。出行者将选择可获得最大价值的时刻作为出发时刻,以此为目标建立了出发时刻的选择模型。通过设定到达目的地时刻的满意区间,研究了出行者下次出行是否改变和将如何改变出发时刻。  相似文献   

17.
杨小龙  易陵 《公路》2011,(6):128-131
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高密度、群体性的多项目建设现状,提出了适用于一定区域内多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利用烟羽模型确定单项目交通影响范围;考虑多个项目的交通影响聚合效应,将经验法通过改进用于确定多项目的影响范围,利用定量分析(烟羽模型法)与定性分析(经验法)的结果,从而为多个建设项目提供更合理、更精确的交通影响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可变收费货车出行者出行时间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效用理论为基础,通过意向调查研究了高速公路货车出行者出行选择模型。针对许多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段交通量较大,而其他时段交通量较小的现状,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分析可变收费实施后不同属性货车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确定影响出行者出行时间选择的模型变量,得到货车出行者在各水平收费标准时的出行时间选择模型。以京沪高速为实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意向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选择货车所载货物类型、车货重量作为属性变量,建立了该高速公路货车出行者在两种不同方案下的出行时间选择模型并进行了标定。利用模型标定结果可对可变收费方案进行评价,从而优化可变收费方案,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居民弹性出行特征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下的产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弹性出行在所有出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而对居民弹性出行的研究愈发重要。为研究居民弹性出行特征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居民弹性出行行为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结合方差膨胀检验方法研究影响居民弹性出行特征各因素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后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居民弹性出行前获取出行时间信息、天气信息作出出行选择时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程度。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因素中年龄、游客类型、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等显著影响居民弹性出行选择;居民出行前获知交通信息,弹性出行的概率能有效降低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20.
交通影响分析(TIA)作为一种控制城市新建项目产生交通需求量使交通供需达到平衡的手段被引进使用.而交通影响分析范围是TIA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针对目前诸多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大多具有模糊性、未考虑各种建设项目本身发生量或所处地域背景交通状况不同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密度比和交叉口转弯比例确定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的方法.它充分考虑了3个主要的决定因素 道路交通环境,项目产生量及其方向性.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可操作性,且确定的范围也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