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商法>第268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这是我国处理涉外海事案件适用国际海运惯例的总原则.如何适用国际海运惯例,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水运管理》2007,29(10):33-36
为帮助海事管理机构有效实施国际海事条约,切实履行"船旗国"及"港口国"监督管理义务,从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一般原则出发,结合海事管理现状对调整海事行政关系的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和范围进行分析,澄清在适用国际海事条约时存在的不确定性认识,解决目前在海事管理实践中困扰海事执法人员的条约适用问题,认为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应以直接适用作为主要适用方式,除条约自身有特殊规定外,其适用范围应仅限于涉外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妍 《水运管理》2023,(6):10-13
《海商法》第268条是国际海事条约适用于我国相关案件的主要规定。近年来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适用的3要件屡屡被突破则严重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因此正确解读《海商法》第268条是解决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适用性的关键。在《海商法》的修订过程中,立法者应当对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性作出回应,建议将《海商法》第14章改为“法律适用”,以取代现在的“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4.
确立涉外海事诉讼 管辖原则的重要性 涉外海事诉讼的管辖权是指一国根据国内法和本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对某一海事诉讼行使审判权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6,(8):42-46
国际海事条约在世界海运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法律体系差异较大,因而对国际海事条约在其国内法系统中如何适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关立法相比,中国国内没有法律直接规定国际海事条约的适用问题,但从一些相关部门法中可以看出是兼采用"转化"与"纳入"方式的。在司法实践中,这往往给审判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立法者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世界其他主要航运大国的立法情况,对国际海事条约在中国的适用进行细致规定。  相似文献   

6.
于均鹏  娄林 《中国水运》2007,7(6):248-249
国际海事公约在我国海事管理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国际海事公约在我国海事管理法律体系的地位和在我国海事管理中的适用方式,解决国际海事公约与国内法的冲突,并加以灵活的运用,对于海事部门正确履行国际义务,行使公约规定的权力,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国际公约在国内适用的一般原则、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调整担保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中,担保法是一般法,其他规定有担保内容的法律法规相对于担保法来说,是特别法。我国《担保法》第95条明确规定:“海商法等法律对担保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包含的另一层意思是,除海商法等法律中有特别规定者外,适用担保法的一般规定。也就是说,海商法无规定,担保法有规定的,适用担保法的规定;海商法有规定,担保法未作规定的,或者海商法的规定与担保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海商法的规定。那么,海商法上的担保究竟有哪些特别规定呢?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简述我国海商法中的担保与担保法…  相似文献   

8.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国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规定不一样,因此,在涉外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关系中就需要进行法律选择,以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国际社会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主要有适用法院地法、适用侵权行为地法、适用船旗国法、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几种立法模式,中国《海商法》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宜规定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适用船旗国法,若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其他国家的法律有更密切联系,则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以无人货物运输船技术特点为视角,系统检视国内外法律和国际海事条约有关船舶定义、船员定义、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及共同海损等规定。研究结果表明:无人货物运输船在无人船法律地位的识别、正规瞭望的判定标准、救生设备的配备标准、施救的条件、救助的方式和共同海损的适用条件等方面与现行海事海商法律制度存在冲突。为进一步鼓励无人货物运输船的发展、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应在国际海事技术规范和国内海事海商法律等方面积极协调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0.
焦自华 《水运管理》2007,29(3):34-38
结合海事行政处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分别对国际海事公约、条约、规则和我国法律法规、规章、法律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海事行政处罚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黄毅 《世界海运》2013,36(1):52-54
<正>一、引言我国水上货物运输法律适用实行"双轨制"。《海商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这就是说沿海货物运输不适用《海商法》第四章的规定,第四章仅适用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除《合同法》第十七章运输合同的规定外,我国在法律、行政法规层面上缺乏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海事法院审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12.
多式联运合同的法律适用在美国的里程碑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多式联运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虽经国际社会的努力,达成了《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但是该公约一直没有生效,现行的情况是具体案件仍适用各国的国内法律。在我国,根据海商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多式联运承运人的责任划分采取的是网状责任制,其中海运段适用  相似文献   

13.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适用的现状 我国<海商法>和<合同法>都对货物运输合同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海商法>第51条第一款列举了十二项承运人免责的理由,其上第1项规定对于"船长、船员、引航员或者承运人的其他受雇人在驾驶船舶或管理船舶中的过失",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第12项规定对于"非由于承运人或者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过失造成的其他原因",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及其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条交通部主管全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依照本规定对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活动实施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和违反保证时的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是我国<海商法>所特有的,它来源于英国海上保险法.本文结合我国<海商法>、<合同法>以及英国海上保险法的有关规定,讨论了保证的含义和性质、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以及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如何理解和适用保证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析了海峡两岸海事监管法律制度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区际法律冲突解决理论为指导,结合海峡两岸实际,提出参加共同的海事条约、制定全国统一海事监管法律、签署两岸专门协议等三种解决两岸海事监管法律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佳贵 《集装箱化》1999,(4):13-14,21
4 1998年《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可能引起的法律冲突。1998年《海上货物运输法》草案尽管组织良好.由于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关系十分复杂,其部分规定还是不可避免地引起混淆或者和其他法律规定或已有判倒发生冲突.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欧盟立法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方 《中国船检》2006,(6):76-77
欧盟(EU)的众多机构都要参与EU的立法过程,但EU的立法主体是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其甲,欧盟委员会负责提出立法建没,而最终通过法律的是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条约对EU立法的规定和程序都作了说明,每一项欧洲法律依据的都是条约中的某一个特定条款被称为立法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建设 《水运管理》2000,(12):20-23
近年来 ,我国在建立运输法律制度方面已逐渐完善 ,但是在港口方面至今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港口法》一直未能颁布实施。虽然交通部于1978年和 1979年分别颁发了《关于港口作业事故处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 )》和《关于港口作业事故处理的几项补充规定》 ,作为我国处理港口经营人货损赔偿的依据。但是 ,这两个规定存在着许多不足 :(1)内容陈旧和不完善 ;(2 )没有对国内贸易货物灭失、损坏的赔偿责任 ;(3)港口经营人的责任限额明显过低等等 ,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因此 ,存在着法律上的空隙或者不完善。同时 ,在港口法律的理论研究方…  相似文献   

20.
海损事故发生后,船舶所有人往往会向法院申请限制其赔偿责任,责任人是否享有责任限制的权利、享有责任限制的基金数额、以及是否应该赔偿经济损失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与责任人的责任限制权利能否实现以及能在多大限度内实现密切相关。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解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方面往往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在对国际社会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适用方面的几种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海商法》第275条的规定应修改为适用法院地法及最密切联系地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