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海》2005,(1):86-86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透露,今年7月11日是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郑和精神,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大连海事大学将筹建“航海博物馆”。据悉,航海博物馆拟分为航海史展厅、高等航海教育展厅、船模展厅等部分,重点展示近现代中国航海历史和高等航海教育成果,反映航海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樵海 《航海》1993,(4):25-26
一四0五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船队离开刘家港开始首次航海。当船队来到印度半岛西南的古里国(今卡利库特),至此离国已有两年了,郑和决定返航。没想到郑和船队回国途中,经过苏门答腊的旧港(今巨港)时遇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相似文献   

4.
《游艇业》2008,(4):23-23
2008年7月11日,第四届航海日庆祝活动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港办州太仓市隆重举行,活动主题是“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旨在更好地传承郑和精神,弘扬奥运精神,倡导航运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理念,促进航海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多位国家领导人、多国驻华便节和港、台及有关国家郑和研究会代表或发来贺信或亲自出席了该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航海史,没人会不提到郑和,600年前,即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5,(4):F002-F002
今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航海壮举,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郑和七下西洋广泛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成为航海史上的千古佳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原因的几种说法《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这样说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说法,我们做一些分析。1.踪迹建文帝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墓,人们的猜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08,(3):11-11
2008年“中国航海日”纽委会宣布,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13.
《船舶工程》2005,27(4):10-10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2005年7月8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展出。今年海博会采取“1+4”形式,除了主馆“郑和馆”外、还有航海、海洋、船舶、港口展览会四个分馆。  相似文献   

14.
郑和,云南昆阳人(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父与父亲同叫哈只。哈只并不是真名,而是阿拉伯语haji的音译,意思是“巡礼人”,即朝圣。当时人们把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尊称为哈只。礼部尚书李至刚说郑和“自幼有材志”,这与他从小所受教育及其祖父、父亲的经历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16.
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是15世纪的大航海家,他不仅在航海史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朽丰碑,也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跨洋越洲,开创远洋航行的光辉新篇。无论是在船队的规模和在远洋活动的范围上,或是在远洋组织指挥和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下西洋之举都明显领先于哥伦布等人。诚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05,28(3):47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日,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相似文献   

18.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20.
闻言 《珠江水运》2006,(Z1):130-132
从古今航海业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相结合的实例出发,论述了世界航海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关系,提出弘扬郑和精神,坚持开拓创新,是促进航海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