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下水影响竖井开挖工作甚巨,竖井开挖成败除了地质因素外,有效之止水灌浆工作亦为主要关键.雪山隧道竖井地址岩体破碎,地下水丰沛,3#竖井开工初期止水灌浆成效不如预期,致开挖工率远低于预定进度,经检讨评估后,排气井采水玻璃灌浆工法(Labile Wasserglass grouting)、进气井GL:-157.60以下采皂土水泥灌浆工法(Bentonite Cement grouting)降低开挖面侧壁之渗水量,辅以强制抽排水系统,得以顺利开挖.鉴于3#竖井皂土水泥灌浆成效良好,1#竖井止水亦采用皂土水泥灌浆工法,由实际开挖过程验证,皂土水泥灌浆工法可有效降低开挖面侧壁渗水量.针对水玻璃灌浆工法(Labile Wasserglass grouting)及皂土水泥灌浆工法(Bentonite Cement grouting)之成效,比较不同灌浆工法对竖井开挖工率之影响程度,期供后续竖井工程选择止水灌浆工法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位于台北盆地软弱冲积地盘,为市区捷运交会车站前转弯段堆栈隧道(曲率半径210 m)之联络通道.应用超高压三重管RJP深层喷射搅拌工法理论,于联络通道开挖区四周设计强度型地盘改良区,开挖区内土体则俟潜盾隧道完成后,由隧道预留灌浆孔施灌二重管化学止水灌浆,藉由严谨之监造制度及精确之施工精度,堆栈式联络信道得以顺利且提前完工.  相似文献   

3.
隧道交叉段变形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经现地量测数据验证之数值分析模式,利用参数分析探讨岩石材料在弹性模式与弹塑性模式下,主隧道于人行聨络横坑开挖期间在交叉段附近产生之变形行为;采用参数包括不同覆岩深度、不同材料强度及不同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联络横坑之开挖,隧道交叉段附近之变形,依材料是否已达塑性及主应力大小与方向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变形趋势;在弹性模式下,主隧道交叉侧之变形随联络横坑之开挖而往开挖方向位移,在弹塑性模式下,则依主应力大小与方向之不同而呈现不同之变形行为,此结果显示,隧道交叉段之变形机制主要受现地主应力大小与方向及塑性区形成两项因素控制,依此机制可解释主隧道交叉段于联络横坑开挖时之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口岸暗挖段在管幕+冻结超前预支护体系下采用5台阶14部工法分台阶分部开挖。隧道开挖施工工序复杂,包括掌子面注浆、初期支护、临时支撑体系、二次衬砌、临时支撑拆除及三次衬砌等多道工序交叉作业。通过对该支护体系下开挖方法的介绍,结合施工监测数据,表明:顶管管幕+冻结止水帷幕的超前支护下5台阶14部开挖工法合理可行;支护体系随开挖随支撑,有利于隧道开挖安全有序推进;冻结对开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冻土开挖困难与冻胀的影响,需在保证隧道封水安全的条件下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5.
机场滑行道下方以NATM排除地锚之潜盾施工案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CU02A标穿越WC滑行道路段,其潜盾机到达端遭遇二期航厦开挖施工残留之地锚障碍,上下行隧道预期至少遭遇约20条残留地锚,其钢腱将增加潜盾机钻掘之风险及影响滑行道营运,此为潜盾少见遭遇之特殊障碍情况。为将影响滑行道营运风险降至最低,经评估以NATM隧道方式事先去除残留地锚,并于NATM隧道外衬砌施作完成后,再将土方回填,以便潜盾机直接驶入,于既有端墙弃壳,降低潜盾施工风险。遭遇地锚障碍路段,先由局限地面空间施作垂直双环塞止水灌浆及抽水井降水外,并由航厦地下层之既有侧壁破镜后,进行NATM隧道开挖,前已成功穿越滑行道与完工。本文首先介绍本工程方案评估及对策发展思维,接续由施工阶段NATM隧道施工结果,探讨其开挖安全稳定及沉陷管控,最后就潜盾隧道穿越WC滑行道至到达之施工成效进行检讨,以期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卵砾石层潜盾隧道设计考虑研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搜集既有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案例显示,其施工可能遭遇如大卵石障碍物、卵石引致切刃磨耗、钻掘引致沉陷、潜盾机具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之因应设计考虑与土层隧道者不同,亦为卵砾石层潜盾隧道重要课题之一.主要为依搜集台湾与日本卵砾石层潜盾隧道案例,基于卵砾石层工程特性,进行相关卵砾石层潜盾隧道设计考虑研析与建议,包括:1)地质调查项目与内容;2)设计研析,含结构分析考虑、潜盾机设计、开挖面稳定、背填灌浆、地盘改良、地中障碍物排除、地表沉陷特性等,期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连渊  刘鑫 《中外公路》2012,(2):12-15
为实现基坑止水结构形式设计选择的定量化,使其达到最优化设计,笔者通过分析侧向止水结构的类型及影响因素,运用权重分析法对侧向止水结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向止水结构类型多样,影响因素众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止水效果及造价等因素下,侧向止水结构的选择侧重也不同;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6.0m且渗透系数较小时,可优先选择钢板桩;开挖深度6.0~10.0m时可优先选择深层搅拌桩;当开挖深度在10.0~30.0m、含砾石的地层(渗透系数大)、施工过程中有净空限制或与刚性桩密贴时则优先选择高压旋喷桩;开挖深度超过30.0m时优先选择地下连续墙。  相似文献   

8.
素混凝土咬合桩在深基坑止水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证明了素混凝土咬合桩作为基坑止漏的一项补救措施是可行的。该文结合广州市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岸上段深基坑施工,分析了素混凝土咬合桩的施工要点,总结了施工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个别元素法为分析工具,以具键结特性之二维圆盘颗粒进行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分析.根据本研究建立之互层岩体单压试验模型,在层面倾角由0°变化至90°的条件下,模拟之单压强度与杨氏模数二者与层面倾角之关系,符合前人实验结果.在隧道分析部份,本文先以均质等向线弹性材料之圆形孔洞应力分析进行模式验证,结果显示解析解与数值分析之应力等高线图分布一致.互层岩体隧道分析则是在不考虑衬砌与岩栓等支撑结构的前提下,仅先针对互层倾角的变化与材料力学参数的折减,对圆形开挖断面之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与结果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刘洪震  姜永涛 《隧道建设》2011,31(4):519-523,528
以某城市交通隧道地表坍塌为例,分析地表坍塌的原因,阐述管线对地表注浆加固的影响。为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坍塌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取三管旋喷桩止水帷幕、帷幕内三管旋喷和洞内水平旋喷的加固堵水方案,加固了坍塌段地层;2)针对砂卵石遇水易坍塌的情况,采取地表降水井和洞内水平降水孔联合降水方案,保证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状态;3)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4部CRD开挖工法,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