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以大鼠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了损毁中缝大核 (NRM)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 34个 WDR神经元中 ,有 2 7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所抑制 (占76.67% ) ,5个单位表现为兴奋 ,2个单位无反应 ,对有抑制作用的 1 9个单位进一步观察发现 ,损毁中缝大核后 ,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抑制率由损毁前的 31 .92 %降至 2 3.44%。结论 提示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的镇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 SCH可兴奋大多数 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而对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片肽类物质及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C-反应)为痛指标,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而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阿片肽类物质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以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的指标,观察了牵拉腓肠肌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在观察到的80个WDR神经元中,有51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牵拉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所抑制,16个单位无反应,13个单位表现为兴奋。对有抑制作用的51个单位的进一步观察发现,瞬时牵拉的抑制作用强于持续牵拉,双侧牵拉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侧牵拉。提示肌梭作为肌肉丰厚处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器,其传入活动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rostralventromedialmedulla ,RVM)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 ,同步记录RVM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方法 ,观察琥珀胆碱 (succinyl choline,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甩尾相关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影响。结果 ①RVM内的细胞依据其放电活动与甩尾反射的关系可区分为三类 ,即 :在甩尾动作发生前 4 0 0ms左右放电骤停的off cell,在甩尾动作发生前 2 0 0~6 0 0ms放电骤增的on cell,以及与甩尾反射没有关系的N cell。②股动脉注射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活动可使绝大多数的off cell发生兴奋 ,表现为放电频率增加 ,“撤”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可使绝大多数on cell发生抑制 ,表现为放电频率减小 ,“给”反应延迟出现 ;同时使甩尾的潜伏期明显延长。③肌肉注射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 ,股动脉注射相同剂量的SCh ,对off cell的兴奋作用较未注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可使RVM内off cell兴奋 ,on cell抑制 ,提示RVM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电刺激和微注射吗啡均能显著抑制广动力型 (WDR)和特殊伤害感受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但是对 NS神经元放电的抑制明显地大于对 WDR神经元。电刺激 PAG能完全抑制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于 PAG微注射吗啡后 ,NS神经元和 WDR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均显著减少。但 NS神经元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电刺激 PAG能使外周传入诱发的背根电位 (DPR)慢电位 (DR- 波 )明显增大 (P <0 .0 0 1)。本研究结果揭示 ,PAG对脊髓 WDR和 NS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作用的程度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以对 NS神经元的抑制为著。由观察 DRP的结果提示 ,在 PAG对脊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下行抑制作用中 ,可能有突触前抑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参数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腰部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和特异伤害感受型 (NS)神经元的活动 ,观察了不同强度 (1mA ,5~ 6mA)和不同频率 (5、2 0、5 0、10 0Hz)电针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 (C 反应 )的影响。结果 强电针时选用低频 (5Hz)较好 ,而弱电针时选用高频 (5 0Hz)为佳。结论 电针对脊髓伤害性传递的抑制作用具有强度和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碘季铵酚(GT)对琥珀酰胆碱(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对象,在支配腓肠肌的胫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先注射一定剂量的GT,4min后再注射SCh,以放电频率峰值(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MIF)和峰频率(PF)出现时间为指标,定量计算出GT对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抑制效应。结果①当GT的剂量分别为0.005、0.010mmol/kg和0.020mmol/kg,SCh的剂量为0.005mmol/kg时,DP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67.2%、52.5%和37.1%,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61.4%、40.2%和25.4%,PF出现时间分别较对照值后移43.9s、64.3s和80.4s;②当GT的剂量为0.005mmol/kg,而SCh的剂量为0.010mmol/kg时,DPF和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83.3%和77.8%,PF出现时间较对照值后移22.5s。结论GT对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脊髓局部应用DA对清醒大鼠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发现DA对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RHS、TES诱发反应均有抑制作用;DA对TES诱发反应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后串放电脉冲数的减少,但在有些神经元还伴有后串放电的潜伏期延长、时程缩短或频率下降;DA的作用可被静脉注射DA能受体拮抗剂氟哌啶所翻转。本文在国内首次证实,DA对大鼠背角伤害性神经元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RNiswellknownasanimportantnucleusinmotorcontrolofextra pyramidalsystem .However ,anatomicalstudieshaverevealedthatasignificantproportionoftherubrospinalfibersterminatesintheventralportionofthedorsalhorn (laminaeⅤ Ⅵ ) ,andinpartoftheintermediatehorn (laminaeⅦ ) .Suchterminaldistributionsuggestthatrubro spinalneuronsmaymodulatetheresponsesofdorsalhornneuronsinvolvedintherelayofsomatosensorycutaneousinformationtomorerostrallevelsofner voussystem .ThereareevidencesthatRNstimula tionaffectsnoc…  相似文献   

12.
以大鼠腓肠肌内肌梭传入单位的传入放电频率为指标,观察静注不同剂量(0.5~5.0mg/kg)的SCh后,放电频率变化的全过程,研究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时效关系及重复用药是否具有蓄积作用或快速耐受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静注SCh后,经过约10s的潜伏期,肌梭传入放电开始增加,约1min放电频率达峰值,随之放电减少,约2min放电频率的最大增值降低到80%,约5min降低到50%,约12~26min恢复到注药前的基础水平;并得出了各剂量SCh所对应的时效关系曲线。实验证实:以25~35min的间期,反复应用SCh(4~6次),未出现蓄积作用或快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筒箭毒碱 (TC)对琥珀胆碱 (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为对象 ,在支配腓肠肌的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 ,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以放电频率峰值 (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 (MIF)和峰频率 (PF)出现的时间为指标 ,观察TC对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 ①注射TC 0 .0 0 1mmol·kg- 1 5min后再注射SCh0 .0 0 5mmol·kg- 1 ,DPF和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 4 2 .2 %和 2 4 .0 % ,PF出现时间后移 71.9s;SCh的剂量不变 ,当TC的剂量增加到 0 .0 0 3mmol·kg- 1 时 ,DPF和MIF分别降低到 10 .4 %和 8.7% ,PF出现时间后移 96 .3s ;当TC的剂量增加到 0 .0 0 5mmol·kg- 1 时 ,则可完全抑制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②分别在注射TC 0 .0 0 1mmol·kg- 1 后35min和 70min再注射SCh 0 .0 0 5mmol·kg- 1 ,则DPF降低到对照值的 5 7.4 %和 6 9.3% ,MIF降低到 4 6 .8%和6 5 .8% ,PF出现时间后移 4 5 .9s和 2 8.7s。结论 TC对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usclespindleisdetectedtobenotonlythepro prioceptorbutalsothereceptorofacupuncture[1] .Previousstudiesinourlabrevealedthatactivatemus clespindleafferentsbystretchingthehindlimbmus clesofratssignificantlydepressedthenociceptivere sponses (C fibres evokedre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