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丰台西站由于存在编组计划执行、车流交叉干扰、列车集中到发、调车机车运用和交换车流组织等问题,严重制约运输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丰台西站运输组织现状,提出调整编组计划,利用联络线减少站内交叉干扰,协调施工前后的作业组织,落实好错峰方案,压缩调车机车非生产时间和加强交换车组织等对策措施,以优化丰台西站运输组织,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向塘西站技术作业量、车流结构、不均衡运输、运用车保有量和机车交路等因素对该站货车中时的影响。为加快货车周转速度,提出了提高技术作业效率、减轻列车到发不均衡程度、提高无调中转车比重、优化折角车流组织、降低运用车保有量、延长机车交路、采用运输生产激励手段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丰台西站部属现在车保有量完成情况,分析其部属现在车保有量偏大的原因:车流到发不均衡,有调车流比重大;机车阶段性供应不足,车流阶段性积压;京广方向开车受限,存车量大;施工频繁,临时集结任务较多。对此提出优化运输组织,加强本务机车组织,及时做好调整运行图和列车编组计划工作,合理组织施工作业等压缩部属现在车保有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康东站地理位置、车站布局、行车系统等现状及站改情况,在阐述调整运行图后实际货物列车到发、车流构成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车站能力适应性的分析,提出提高列车接发效率、提高列车解体效率、优化分工提高组织水平等优化运输组织的措施,以及实现场站合理分工、增设机车出入段线路、增设西康下行客车线等发展安康东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环境和要求与铁路接发列车作业进行比较,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实践进行分析,查找非正常接发列车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接发车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庄健 《铁道货运》2010,(1):31-32
在分析襄樊北站现有通过及改编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车流组号、提高到发场通过能力、优化货物列车牵引定数、提高驼峰双溜放比例等措施,以提高车站的通过及改编能力。  相似文献   

7.
郑州东动车所承担着日常动车车底检修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车底存放、向车站正点输送车底的任务。因每日存放车底数量多、股道数量有限、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业务量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能力运用紧张。因此,全面分析郑州东动车所站场结构,合理利用站场设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干扰,提高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宏亮  杨再喜 《铁道货运》2013,31(8):26-29,5
结合打拉亥站现状及作业情况,分析车站到发线的使用和园区内装车作业情况,提出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作业组织和站场设备改造2个角度,在合理使用到发线、组织列车均衡到达、压缩装车时间等优化作业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打拉亥站站场改造,达到提高专用线的装车效率和车站运输组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广元铁路枢纽运输组织能力对全路运输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广元铁路枢纽运输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广元铁路枢纽运输组织存在的枢纽相关车站能力有待提高、枢纽车流均衡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从兰渝线全线贯通调整运行图后枢纽线路、咽喉能力、解编能力、贯通货物列车占线时间、实际货物列车到发、车流结构等影响因素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提高机车、机班运用效率,调整、优化列车运行图及编组计划,合理压缩各项作业时间等提高运输能力,以及加强车流组织、实现分界口分班车流均衡交接,充分利用非"天窗"时间、组织分界口分阶段车流均衡交接,提高编组质量、增加贯通货物列车等优化运输组织的建议,以期提高广元铁路枢纽运输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铁路局根据侯月、石太和丰沙大"三线"货运增量方案,对车流组织进行调整,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结合新列车运行图实施前后的运输指标变化情况,丰台西站提出采取强化联劳协作组织,积极组织车流调整,提高本务机车利用率,减少车站交换车数量,重点组织管重开车,提高调车机车运用效率,确保始发列车满轴满长等应对货运增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南阳枢纽运输现状、南阳西站通过能力低、机车换挂次数多等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南阳枢纽货运机车交路在实际运输组织中对运输生产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枢纽地区列车运输的特点,提出将浩吉线机车交路拉通至信阳北站,西安局集团公司延安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和武汉局集团公司江岸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在南阳西站继乘;将江岸机务段机车交路通过南阳西站延长至西峡站、襄阳北站,武汉局集团公司江岸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和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机务段南阳西机车乘务员在南阳西站继乘等优化方案,将机车换挂地点外移,减少南阳西站机车换挂次数,将由于机车机班存在的问题对南阳枢纽运输畅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并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使之能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和作业时间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车场分工、优化相邻编组站车流组织、优化折角车流在站内的组织、组织好列车反接和反发、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数量,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根据榆次站现有车流情况,针对太中银铁路开通后还存在一场北咽喉机车转线交叉干扰、二场能力不足、无法实施驼峰双推单溜作业和榆西站北咽喉无机待线等影响榆次站作业效率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理论测算,分析了实施站场改造后可以节省转场等待时间、提高驼峰解体能力、提高二场通过能力和减少榆西站车列等待机车时间。  相似文献   

15.
颜颖 《中国铁路》2010,(5):52-55
客贷分线后,途经北京铁路枢纽的车流数量和去向将出现较大的变化。干线车流径路、站内车流、集结方向和外围运输环境的变化对丰台西站的运输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2009年运行图的客货列车结构分布,对车流结构、车站作业能力进行测算,并对车站作业能力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设备能力、运输组织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摘挂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区段内车流组织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摘挂列车开行方案除受区间通过能力、车站设备能力、车流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是否开行区段列车有关。根据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运行特点,通过分析区段与摘挂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小时消耗以及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以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集结车小时和运行车小时、摘挂列车在站停留车小时和停站次数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最后结合数值算例,利用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总车小时消耗最少的车流组织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防错办一直是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大型客运站接发列车作业组织现状,从人工作业安全、列车运行调整、防错办设备使用、作业组织分工和员工技能5个方面,对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错办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于防错办难点分析,从加强技防物防手段应用、提高接发列车计划质量、强化实作培训、优化劳动组织、加强落标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对车站接发列车防错办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保障车站作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朔黄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的大幅增加,给朔黄铁路运输能力带来较大压力。为挖潜提效,提高朔黄铁路运输能力,在阐述朔黄铁路大幅增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机车及乘务员数量存在缺口、黄骅港站翻车机翻后牵出调车能力不足、黄万线通过能力紧张、车流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提出加速机车周转、黄骅港站作业组织优化、黄万线电化改造、加强车流调整、压缩神池南站列车追踪间隔等运输组织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徐州北站上行出发场作业实际,分析并指出本场接发列车组织难点,强调新职车站值班员技能业务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从车流特点、机车交路、股道运用、作业安排、客车运行规律等方面,尝试探讨本场列车组织能力的培养思路及途径,以期快速提高新职车站值班员的业务素质能力,确保本场作业高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榆次站位于石太线、南同蒲线、太焦线、太中银铁路的交汇处,管辖3个车站、7个车间,下设Ⅰ场、Ⅱ场、Ⅲ场、Ⅳ场、西场、客站、Ⅶ场7个车场。根据榆次站各车场的分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站场设备、车流现状、运输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作业组织,调整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设备补强措施,优化机车运用,加强列检作业组织,修改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升榆次站能力的扩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