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是让行交通规则的通俗解释。其具体含义是:在元信号控制人行横道上,或在有信号控制且行人信号灯为绿灯时,机动车必须让行人优先通过;而在无人行横道的地点、或有人行横道,但是行人信号灯为红灯时,行人必须让机动车优先通行;在无信号控制时,低等级道路上车辆让高等级道路上乍辆优先通行。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道路交通的"行人优先"通行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右转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对行人、骑车人及机动车驾驶员在交叉口冲突时的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73.36%的行人或骑车人在发生冲突时让右转车辆先行,17.65%的机动车驾驶员跟随前方强行通过的车辆通过冲突点.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1、让车不主动.许多驾驶员觉得自己车速很快,不情愿给后面的车让路;也有的驾驶员因自己车辆前方有情况不便让路.但不论哪种情况,长时间不让车会引起后车驾驶员的不满、反感和急躁,遇到性急的驾驶员,则会采取强行超车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斑马线前车让行人,传递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与道德文明;行人快走,点赞回敬,感受到的是杭州这座品质之城的善意与温情。谈起杭州,不得不提"礼让斑马线"这张金名片……只要有行人通过斑马线,两侧的车辆就会主动停下礼让,而行人快速通行,回礼致敬也蔚然成风。从2018年首次倡导斑马线互敬日开始,"1·11斑马线互敬日"已经陪伴杭州人民走过了两年,正式迈入3.0时代。相比前两年,今年的活动立足"童心",以儿童的视角出发,挖掘"斑马线互敬"的B面,倡导行人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向斑马线前主动礼让的司机回礼致敬,为正能量点赞。  相似文献   

7.
正5月23日,集团公司举行了"文明行车、礼让行人"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集团公司"文明行车、礼让行人"活动的序幕。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成涛在启动仪式上提出要求:希望集团公司全体驾驶员充分认识到礼让行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为落实"讲文明,车让人"的理念,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从5月11开始,在全公司开展"绿色斑马线,文明车让人"活动。在驾驶员中倡导"斑马线——安全线——生命线"的安全文明理念,动员广大公交驾驶员争做"礼让行人、公交当先"的倡导者和示范者,让"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风尚,提升公交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方交通》2006,(5):13-15
一、行人通行规定 1、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 正确。 2、行人横过车行道时,可以在行人过街设施内通过,也可以从人行横道线内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正54路、55路有轨电车的驾驶员们无论是谁提到工农大路站调度员赵立梅,心里都会有一种温暖感。年轻的公交车驾驶员亲切的叫她赵姐,年龄大些的驾驶员则尊敬的称之"赵调"。在车队里她是驾驶员们的知心大姐,同时也是路队的"眼睛"。赵立梅现年49岁,在电车总公司工作已有3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王某怎么也没想到,因“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而被值勤交警罚了款。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正值交通流量高峰期,王某开车正要通过一个右侧无横道的T型路口,前方的红色信号灯亮了。王某是第一辆车,他很“自觉”地将车停在停车线内,很快,身后来车堵了一大串,有的还不住鸣笛。一旁值勤的交警走了过来,示意王某将车停在一个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此时,红灯变成了绿灯,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对于交警的询问“为什么不按信号灯通行?”王某颇为委屈:刚才明明是红灯啊!红灯就得停车。交警翻阅了王某的驾驶证,初领证件日期表明,王某是个新手。看来他对T型路口的走法真的不懂。于是,交警现场给他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五)款,对T型路口的黄灯亮时(闪烁)及红灯亮时的车辆通行,作了明确规定:右转弯的车辆和T型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有黄灯亮时或红灯亮时,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由于某些驾驶员对该项规定知之不多,所以在实际行车过程中,该行不行,造成交通堵塞。T型路口不受黄灯或红灯信号限制能够通行的车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驾驶员来说,右边无横道车辆,即右边无横道来车;二是本车在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目视觉的运动行人检测与跟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检测与跟踪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行人,提出了一种在摄像机静止情况下基于单目视觉的运动行人检测与跟踪方法。检测阶段通过自适应背景模型快速提取背景图像,用动态多阈值方法二值化差分图分割运动行人;跟踪阶段引入灰色模型作为行人运动模型,预测行人运动,融合行人多种特征建立目标匹配模板,对行人连续跟踪。通过单个行人通行和多个行人同时出现这两种交通环境下的视频图像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单个行人通行时,跟踪的正确率为95%;多个行人同时通行时,识别每个行人并分别跟踪的正确率为87%。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干路设计中,囿于人性化依据的缺乏及片面强调小汽车通行效率,部分过街设施的形式选择不尽合理,给行人过街带来了不便及风险。首先回顾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研究。然后对比了上海、北京、西安4条干路与巴黎、纽约、东京3条干路的行人过街设施构成,揭示了中国干路行人过街设施形式单一且缺乏路中安全岛。基于意愿调查,研究了少年、青年、老年3组行人对不同类型干路过街设施形式的偏好。以公众意愿为准绳,结合干路过街行为分析、事故统计,提出不同环境下干路过街设施选型要求,探讨了立体过街设施及路中安全岛的设置要求。特别指出:"过街行人免遭伤害"应成为干路过街设施选型的重要依据,小汽车通行效率与行人自由程度应为保障过街安全而让步。  相似文献   

15.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并且不影响路面车流的行驶。在人行道被占用且仍有可供行人通过的宽度时,行人通行的空间变小,行人的行走受到限制,速度降低,舒适度减小。当人行道完全被占用时,行人利用最外侧的车行道来绕过被占用的人行道路段,直接与车辆发生冲突,车辆的行驶对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使人产生恐惧感,行人的出行安全没有保证。人行道被完全占用时,行人占用车行道通行,使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同时使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行车延误增大。  相似文献   

16.
道路的步行条件差是诱发行人违法,进而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城市道路步行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中,应当根据行人出行需要的特点,着力提高其行人通行能力、减少绕行距离、降低通行延误、改善步行舒适性和道路辨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交叉口行人过街心理及交通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是影响交叉口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交叉口行人过街心理及行为的意义,分析行人过街过程及心理特征,总结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穿行速度特征、可接受间隙、违章行为及道路交通环境对行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行人的违章心理进行论述,并提出减少行人违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是影响人行横道设置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速度和过街特征的研究,分别建立了以密闭容器为基础的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模型,和以可接受间隙为理论依据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以期对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劲松 《轨道交通》2009,(12):52-54
自动检票机(闸机)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在剪式门闸机中,闸机通行算法用于监控行人在闸机内的通行行为,直接影响运营收入。评价通行算法的前提是需要建立一个通行算法评价标准,而在通行算法评价标准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实用的闸机行人模型。  相似文献   

20.
1.旁若无人,扬起一路飞尘.有的驾驶员驾驶车辆通过行人密集区时不减速,扬起的灰尘滚滚而来.还有一些垃圾车、施工车辆不遮盖,一路行驶一路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