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17,(4)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冻融循环频繁等各种不利条件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影响显著。通过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弯拉试验与单轴抗压试验,研究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的影响。借助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SBR-AC-13和SBRAC-16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6.5%,130号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6.0%。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及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在沥青混合料油石比6.0%~7.0%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沥青用量,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7)
通过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分析温度、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影响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弯曲试验参数计算模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纤维含量特征参数能综合反映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文中试验范围内,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最佳纤维体积率、长径比和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分别为0.35%、324和1.13。  相似文献   

3.
沥青玛蹄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了多水平的试验方案,利用DSR,BBR对沥青玛蹄脂的高,低温流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含量与粉油比对沥青玛蹄脂的高温性能有强烈的交互作用;增加纤维含量和粉油比对沥青玛蹄脂的低温抗裂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质沥青和分别掺加25%、33%和40%湖沥青的12个沥青胶浆样品,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常规沥青评价对湖沥青改性沥青的适用性;对SK70沥青分别添加灰分和矿粉得到的两种沥青胶浆进行沥青常规试验,探讨粉胶比对其常规指标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各种沥青胶浆的试验结果上,提出了沥青常规评价指标不再适用于评价湖沥青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沥青结合料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的影响,采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弯曲试验的方法,研究沥青膜厚度、沥青类型和粉胶比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的影响.发现沥青膜厚度、沥青类型和粉胶比对沥青碎石路面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沥青膜厚度的减小,沥青碎石马歇尔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高温稳定性提高,水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降低;SBS改性沥青较基质沥青的路面性能较好;随着粉胶比的增大,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抗裂性先增大后减小,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提高.结果表明:沥青膜厚度为9~11μm时,沥青碎石的综合路面性能较好;SBS改性沥青可有效提高沥青碎石的路面性能;粉胶比为0.8~1.2时,沥青碎石的综合路面性能较好;高温地区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和低标号沥青,且沥青膜厚度宜为9μm,粉胶比宜为1.0~1.2;寒冷地区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和高标号沥青,且沥青膜厚度宜为11 μm,粉胶比宜为0.8~1.0.  相似文献   

6.
粉油比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粉油比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辙试验、旋转试验机试验,对不同粉油比的沥青胶浆进行动态剪切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沥青胶浆的微观界面,研究了粉油比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油比越大,抗车辙能力越强,而且粉油比是通过影响沥青胶浆的抗剪切强度来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并提出了最佳粉油比范围在0.8~1.2之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和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和模量的影响。引入强度冻融折减系数和模量冻融折减系数,表征冻融循环次数和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材料参数的明显影响,并给出了上面层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修正了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设计材料参数,减小了设计与实际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粉胶比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显著,合适的粉胶比是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重点.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粉胶比下沥青胶泥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抗水损害、抗疲劳性能,提出重庆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合适的粉胶比范围.  相似文献   

9.
邱志雄  姚岢  李智 《公路》2005,(12):170-174
通过对粤赣高速公路沥青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比对试验是判别试验室试验水平高低的有效方法。重点阐述了比对试验的实施方案,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特别介绍了如何运用2个数据一致性统计量(k值和h值)来判断试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以及试验室数据的误差水平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描述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变形性能,在分析其蠕变全过程变形特征和常用粘弹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纤维沥青混凝土五单元八参数粘弹性力学模型。通过不同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小梁弯曲蠕变试验,求解模型参数,研究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模型参数及沥青混凝土粘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五单元八参数模型表征的考虑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影响的纤维沥青混凝土粘弹性本构方程,并进行了粘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单元八参数模型能表征纤维沥青混凝土蠕变全过程的粘弹性变形特征,与蠕变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纤维含量特征参数能综合反映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沥青混凝土粘弹性能的影响,在所研究的试验范围内,纤维沥青混凝土最佳纤维体积率为0.348%,长径比为324,纤维含量特征参数为1.128。  相似文献   

11.
以沥青试验为依托,重点阐述了比对试验的实施方案,数据处理分类,数据内涵,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以及对处理数据结果的正确分析。在处理比对试验结果数据上,引入了两个数据一致性统计量k值和h值,从试验结果离散性和准确性统计分析入手,全面评价实验室内试验数据的误差水平和可靠程度,同时,分析试验误差产生原因,给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实际运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方案。根据大量的实测沥青路面温度数据研究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回归分析对沥青路面温度场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考虑到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气温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的差异,分别研究了基于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沥青路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不同温变阶段下任意深度处沥青温度的预估模型。对实测数据与预估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李江  封晨辉 《公路》2005,(1):169-173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的试验方法。采用4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试验方法。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相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到最佳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评价方法:成型再修正马歇尔试验。  相似文献   

14.
重载作用下典型路面结构动态响应数据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试验路埋设沥青应变仪、温度场传感器等路面响应监测设备,采集了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不同路面结构沥青层底动态应变响应,分析了动态应变响应特征和应变响应与路面温度、轴载的关系,比较了不同结构的沥青层底最大应变值,构建了路面结构沥青层底应变响应预估模型,揭示了不同路面结构在重载及温度耦合作用下的沥青层底动态应变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载的增加、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变增大;不同路面结构沥青层底应变响应变化与其结构组合、交通荷载及环境因素有关,表现出一定的重载和温度敏感性差异;在对比的结构中,组合式基层结构比永久性路面结构具有更小的沥青层底拉应变,传统半刚性基层结构在重载和较高路面温度下具有较大的沥青层底应变响应。  相似文献   

15.
齐海波  任德亮 《公路》2003,(6):147-149
沥青最佳用量是提高公路路面质量的前提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出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建立在最小二乘法基础上,能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得出最佳沥青用量OAC1和OAC2,并自动生成试验报告,便于施工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不足所致,仅依赖改性沥青的粗型密级配沥青面层将无法满足路面抗车辙要求.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各种外加剂后,对其动稳定度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现有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对比,提出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是较为经济可行的试验方法。破坏能是较好的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指标。应用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所得数据,给出了破坏能的简单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南南部地区沥青路面常用水泥石灰河砂土基层。为了改进其路用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添加纤维丝对改善半刚性基层路面性能的影响,并对多组不同的试验比较分析,得到在水泥石灰粘土河砂=642664的基础上,摻0.05%聚丙烯纤维,能提高其劈裂强度。  相似文献   

19.
超薄沥青混凝土不同配合比设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峰  汪辉  杨伟华 《公路》2007,(11):168-172
超薄沥青混凝土由于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如何进行超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8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性能指标与油石比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最佳配合比设计,而且有试验作为验证,为超薄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内外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还未有深入研究。为此,对SBS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常规与非常规(美国SHRP)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进而对物理改性沥青和化学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对两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工程铺筑试验路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BS化学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为优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路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