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既受上游石泉枢纽日调节影响,又受下游安康枢纽水库调度的影响。河道水流既有山区河流滩险水流特性,又有库区河道水流特点。同时,该河段为连续急流弯道段,研究难度大。文中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技术手段,研究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工程方案。针对天然河道边界复杂等特点,研究采用正交贴体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平面二维水流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比降及水流流速等进行了验证计算及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枢纽回水变动区的水流运动特性。根据河段的河道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点,提出了航道整治原则。在上述整治原则的基础上,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能够达到设计航道尺度的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龙滩库区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碍航浅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考虑上游库区来水来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总结有效处理碍航浅滩的整治思路,为今后南方山区库区变动回水段航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段的河道特点,分析了柏果滩至雁子石滩河段在上下游枢纽运行前后的水文变化。采用定床水流河工物理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受枢纽调节影响的天然状态水流特点和碍航因素。依据枯水期浅滩局部通航水深不足、水面比降较大等碍航因素,结合回水变动区航道整治原则,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达到了Ⅵ级航道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4.
邱喜  尹崇清 《水道港口》2008,29(2):130-135
重庆主城区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三峡水库按175 m方案蓄水后,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主城区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两岸边滩加高加宽,弯道凹岸冲刷,凸岸淤积,河床演变剧烈,泥沙淤积将会对重庆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力度,采取建库拦沙及蓄水攻沙,根据泥沙淤积情况规划调整河道岸线,实施港口改造和航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将成为减少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豹子头~柳沙娘滩的成滩原因,提出以疏浚为主,整治建筑物的辅助整治原则;在定床试验和定床加沙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回水变动区河段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陈婷婷  杨涛 《水运工程》2023,(8):134-138
以金沙江白鹤滩库区为例,对于老君滩滩王所在的变动回水段河床比降大,无法采用整治措施达到规划航道等级的要求,传统的用保证率流量和坝前水位组合方案不符合实际航运要求及通航情况。探讨采用类比溪洛渡运行的方法,并考虑白鹤滩回水及整治措施的影响,综合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同时对天然情况和整治措施后的通航保证率分段计算,以供航道整治决策。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以来,每年汛前水库腾库消落至145m水位运行。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库区汛前水位与腾库后水位变幅和回水变动区范围越大,回水变动区消落期事故频率将大大增加。三峡水库175m蓄水在即,本文通过对水库156m蓄水以来回水变动区水上交通事故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沙陀枢纽变动回水区通航水流条件受上游思林枢纽日调节与下游沙陀枢纽水库调度的双重影响,利用两坝间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变动回水区段的整治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变动回水区内滩险能达到Ⅳ航道等级标准,为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义安  洪毅 《水道港口》2004,25(Z1):79-81
针对上下游枢纽回水不衔接河段具有坝下及变动回水区的双重属性,结合黄河贵德—李家峡河段及刘家峡变动回水区河段航道整治,提出了航道设计参数考虑电站日调节影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峡水库过渡期新拟定的水位调度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在分析回水变动区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部位和冲淤规律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九龙坡河段和朝天门河段的整治方案,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淤积对重庆河段的航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整治方法获得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11.
观音滩河段是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内几个急流滩之一,根据观音滩河段天然条件下以及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在三峡成库前后航道条件的变化以及3 000吨级和万吨级船队自航上滩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是目前山区航道整治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广西绣江交口电站的变动回水区河段为例,分析了变动回水区的水沙特性,分别利用水位、流量样本及不同方法计算与分析本河段的设计水位,提出了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宏乾  石令 《港工技术》2021,58(2):113-116
铜锣峡水文观测项目位于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其河床地形和水流流态复杂,对ADCP测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组根据以往经验结合测区环境情况,在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等环节采取了提高流量测验精度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山区冲积性河流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西绣江交口电站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整治为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山区冲积性河流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整治问题,提出了沿程变整治线宽度、变整治水位的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毅  王义安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07,28(4):250-256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变动回水区河段年际、年内来水及来沙不均。定床模型试验提出了变动回水区河段航道以整治为主、疏浚为辅的整治原则,整治建筑物高度丁坝取0.5 m,锁坝取1.2 m;变动回水区上段整治线宽度取300 m,下段取200 m。经动床模型多方案试验比较,推荐方案满足III级航道标准,但变动回水区上段产生累计性淤积,河床普遍发生淤积抬高现象,使航深变浅,航行条件恶化,若要达到III级航道标准(航深1.7 m×航宽70 m×弯曲半径500 m)约10 a时间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16.
水库回水长度解析解在理论上和简单数模理想算例中均得到了验证,但目前尚无实际工程的检验。在介绍分析水库回水长度解析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广西浔江长洲枢纽回水长度变化规律,实例验证了回水长度解析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应用解析理论分析了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并分析讨论了两种回水计算方法的关系,以及现实回水计算一般难以观测到回水极值现象原因。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回水长度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关回水长度变化规律的传统认识是回水长度解析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纳溪沟墩柱梁板式码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该码头的特点探讨墩柱梁板式码头在三峡库区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墩柱梁板式码头能够较好地适应三峡蓄水后出现的历时长、水深大现象.该结构形式的码头一方面有利于抬高施工水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排架间距,从而实现码头全天候建设,同时增加了码头结构安全性,其将可能作为库区变动回水段码头的一种新型结构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