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已成为城市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耍因素,我们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短对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展开.必须加课对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认识.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它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推进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特定资源.利用它对优化和改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宏伟规划和计划,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目前.中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建设55条线路.约1500公里.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10个城市已经建成城市轨道交通420公里.其他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40公里.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深入,但在铁路运输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方面的建设却略显不够.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站衔接不合理,导致旅客换乘时间长.走行距离长,使旅客在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之间的换乘不方便。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主要城市相继开展了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2009年底.中国已有10个城市、33条线路、约93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37个城市中,国家已批准27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预计到2015年前后,这27个城市将建设2000多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北京、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尚处于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初始发展阶段,尽管现在有大约30个城市有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愿望,但真正建成通车运营的城市还不多,建成的线路还很少.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还处于传统管理阶段。即对内,线路独立运营.尚无联通联运;对外,单独运营,自成体系,尚未构成综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及效率,成为轨道交通业界及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在公共交通中.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正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可以预料到.城市轨道交通也是我国解决大城市长期交通堵塞.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随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地铁和轻轨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下,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和债务融资.在地铁和轻轨盈利初期.这样庞大的财政资金投资、相对低廉的票价收入、运营成本等,必然造成北京市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和盈利情况.探讨了逐步降低财政补贴,依靠市场化运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的到来.轨道交通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建设完善的轨道交通应急平台迫在眉睫。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建设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总体构成、物理层次结构,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功能构威。  相似文献   

9.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技术经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还是传统的钢轨-钢轮走行系统的地铁和轻轨,然而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对城市振动.噪声、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地铁和轻轨的发展。因此.国外在传统地铁与轻轨的基础上,从走行.导向、驱动以及信号控制、管理维护等各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研发出了各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我国各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经济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政府、公众、舆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强,轨道交通工程从建设到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振动、噪声、电磁辐射、地下水、景观等环境问题已备受各界公众关注。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轨道交通多沿既有或规划城市道路敷设。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若未考虑好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将会引起征地拆迁、道路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从两者的空间关系、线形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从环境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空间关系,以技术指标匹配性为参考指标,进行线路走向选择。通过工程实例的对应研究,论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城市道路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中涉及的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规划廊道的整体环境影响、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环评指标体系、规划方案调整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与探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规模没有环境制约因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是其环境影响的根源、对其两侧土地利用规划的累积或整体影响是其具体表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对2011—2014年环保部审批的31个城市轨道交通变更环评项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主要变更情况。结合最新的变更环评管理要求,从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环保措施等5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并提出其重大变动的界定条件。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变更环评的重点评价内容。最后,从国家和地方2个层面提出对策措施,并建议强化环境监理和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以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定位及其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项目各方的利益需求得到平衡与满足的基础之上,因此全面识别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紧密相关的单位或群体,并分析其各自的利益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定位及其价值的实现显得至关重要。此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核心相关者的确定及其利益需求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计算流体动力学在轨道交通环控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并将其与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环控计算机模拟软件SES进行比较,对CFD在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目前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有限的廊道会导致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最终选择同一路由,随着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络的发展,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快速路与轨道交通不同的敷设方式,分析轨道交通区间、车站与快速路在同一廊道布置存在的问题,以温州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项目的研究为依托,就快速路与轨道线路一体化方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共建方案,为今后的两大工程一体化的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认识误区分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座式单轨是一种优良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具有环保性能好、景观效果好、地形适应能力强、投资低、建设周期短、占地少等优点,也存在冰雪天气适应能力差、牵引能耗高的缺点,部分人士对跨座式单轨在橡胶粉尘、疏散救援、运营安全、运营成本、适应范围、景观影响和土地开发等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对上述缺点及认识误区一一进行释疑,并分析跨座式单轨未获广泛推广的原因,进一步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分析,提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的转变,应消除对跨座式单轨的认识误区,在其适应范围内大力推广,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大城市解决居民出行的有效手段。然而,城市轨道交通高昂的融资成本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本金(政府)+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详细计算了各种不同还款模式的还款本息值,分析不同还款方式对轨道交通建设各方的影响,从而使各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在降低融资成本运作方面有所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