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太民 《北方交通》2012,(3):122-124
地铁车站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与线路、行车、信号、通风空调等专业紧密相关,各个专业之间的优化组合对于降低地铁车站造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的平面布局设计,合理的车站布局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铁的工程建设费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武汉地铁工程的建设情况,从地铁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特点和因子分析科学分析法为着手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地铁项目造价风险问题的影响因子,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而提出了地铁工程造价风险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有效管理地铁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快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舒适,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呈现出重要作用,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合理布局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建设成本巨大、营运成本高、工程复杂而技术指标要求高,需要严格和科学的投资管理和有效的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我国地铁工程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造价不低。据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地铁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应急抢险组织体系、预防与预警、分级响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地铁应急管理提出预防措施,通过该方法的实施,地铁应急管理建设将得到全方位推进,突发事件的损失也将降低。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13,(5):52-52
近年来,国家批复了多个地区的地铁建设。在地铁建设中,地铁盾构施工需花费巨资。另一方面,地铁隧道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缝渗漏水问题不仅增加了运营安全风险,也大大提高了运维成本。如何保证地铁隧道安全的同时降低施工、运维成本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定量分析了地铁成本各分项指标及各指标所占比重,计算了地铁土建成本和机电设备成本。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数学模型,并提出分析步骤,最后以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为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铁建设8项成本中,土建成本比重最大,占36.36%,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97亿元;其次为机电设备成本,占19.83%,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07亿元。利用所建模型计算通风空调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果分别为4 180.4万元和3 237.8万元,屏蔽门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较低,因此,前期建设成本高的方案可能后期运营成本低,其全寿命周期成本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列车停放、运行、整备、检修和管理的核心区,是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地铁车辆段设备配置不统一、建设过程中设备安装接口冗余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BIM技术,提出以检修计划定设备配置的原则;以基于BIM技术模拟接口管理的地铁车辆段设备标准化配置理念,从而提高地铁车辆段设备配置和安装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车辆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有效的保障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为后续车辆段总体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我国地铁建设加速发展,发改委基础产业司批复了合肥、长春、大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加上武汉和深圳新批复的规划线路共13条线路。2012年4月28日,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中国城市地铁版图,再次扩容。我国地铁建设热潮正在从中国大城市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地铁建设规模,地铁建设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9.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问题是筹集资金。解决地铁建设资金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降低地铁工程造价,一是拓宽筹资渠道。只有将两个方面相结合,才能使我国更多的城市能够修建地铁,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高速运行的同时,客运量大,地铁轨道很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伤损,包括磨损、磨耗等,如进一步的恶化,很容易造成地铁运行事故,通过频繁的更换轨道钢轨造价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轨道钢轨磨损的事实。而轨道养护打磨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的防止轨道钢轨的耗损的同时,避免了轨道运行事故的发生。为此,在介绍我国地铁轨道打磨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地铁轨道打磨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地铁轨道养护打磨技术的标准,为延长地铁轨道使用寿命、防止地铁轨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大规模兴建地铁,由于地铁施工将对城市交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工作应引起政府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结合深圳地铁一期的建设经验,从交通疏解工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并论述了交通疏解工程项目机构设置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交通工程学基本理论 ,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 ,提出了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一般技术路线 ,并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如何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石家庄轨道交通线上的3个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并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站点周边用地设施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石家庄3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混合利用程度较低、商业设施比例偏低,不同特征的出行者对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设施需求存在差异。提出了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优化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业服务设施的比例;重视提高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新建线路穿越既有线路车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保障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围岩与结构的稳定,针对具体工程,对需要采取措施的近接施工,采用力学仿真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新建车站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优化设计既有车站的应力、变形规律,而获得相应的支护措施和最优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隧道漏水对地铁的运营、养护及维修危害较大。在堵漏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轨道、管片进行监控量测,传统的人工监测无法实时掌握隧道结构的动态变化并满足信息化施工要求。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既有线的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为案例,分析介绍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运营堵漏施工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是对地铁运营综合能力的考验。通过对地铁突发事件的构成元素和应对技能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能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连地铁109标段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分析施工过程中边坡稳定性问题.主要采用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对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并采用全站仪对边坡水平位移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全面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及水平位移数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挖基坑坡顶监测点累计最大沉降值为9.2mm,最大水平位移为17.8 mm,均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边坡基本稳定,能够保证安全施工,可为同类工程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地铁盾构施工会使周边临近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对构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铁路通信发射塔一年后,经检测发现发射塔基础产生了较大不均匀沉降.基于该铁路通信发射塔,结合工前、工后(施工1年后)检测结果及施工过程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考虑地铁盾构施工造成的结构不均匀沉降及结构初始差异沉降,综合分析盾构近距离施工对通信发射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通信发射塔的安全状况.研究表明:盾构隧道施工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通信发射塔结构变形在安全容许范围内,结构变形均能满足发射塔材料安全性要求,通信发射塔基础东北角与东南角塔基承载力安全系数较低,需对其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0.
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技术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国外利用盾构法技术修建地铁车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修建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时,采用直径6m左右单线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区间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建地铁车站的4种施工方案.根据广州地铁3号线林和西路站的主要技术标准、修建规模以及各施工方案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车站结构.最后,讨论了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施工步骤、车站结构设计方法、特殊管片的设计、环境控制和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