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期数字化不足、 数据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为目标, 提出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概念, 即以 GIS 技术为基础, 结合 BIM 技术, 研发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 本文分别在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三维建模、 可视化分析对 BIM+GIS 数字化平台进行了阐述, 并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桥梁建造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是"BIM+项目管理"的密切结合。针对桥梁钢围堰施工,探讨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仿真、碰撞检查、节点优化、项目管控、3D打印等工作,为科学有效指导现场施工、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苏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存在的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过程管理难度大、缺乏协同配合、无法在后台实时监管的难点与痛点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的优势,充分借鉴BIM+GIS技术在铁路、公路行业的应用,从航道工程建设、养护、服务三个维度,探索BIM+GIS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入论证BIM+GIS在航道工程设计施工、航道养护巡检和清淤管理、船舶导助航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效果,以期为航道建设、养护、运行服务等全业务链提供数字支撑。  相似文献   

4.
孟柯 《交通与运输》2020,36(4):66-70
为了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的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研究应用BIM技术。首先,制定了在全生命期应用BIM技术的管理模式、总体策划、统一标准,建设交付了全线数字资产;其次,在全过程实施多项特色应用,开发应用基于BIM的信息管理平台;最后,从投入产出和综合效益分析了项目上应用BIM技术的效果,总结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项目中形成的各类实施导则和管理办法、完整的数字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实施经验,可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了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多种信息。如何将BIM与GIS相结合,实现建筑物微观单体与空间宏观信息的统一建模、信息共享与可视化表达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论文对如何利用BIM和GIS融合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BIM三维设计与GIS宏观管理一体化开发的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悉尼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BIM与GI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隧道工程BIM实体结构分解,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对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同时将每一项工作任务与具体的BIM模型进行挂接,实现BIM工程结构实体与工程施工行为的工序对应,即按隧道施工工序,组成各个工序的工班。结合广东省云茂高速公路TJ9标金林隧道运用的互联网+BIM技术,将BIM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采用工班长负责制,剥离施工中队直接管理施工工班的劳务分包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在项目部与工班之间有施工分包商这一层的"管理成本",还实现了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BIM综合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并保证了"工班制"经营模式下所有基础数据的实时协同与集成,为进一步探索基于WBS的"工班制"经营模式在BIM的创新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BIM技术的出现,为桥梁施工走向信息化、可视化、及提高桥梁施工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以乌奎高速公路立交特大桥曲线连续梁(48+80+48 m)转体结构为依托,采用BIM核心建模软件(Revit)为该桥梁建立BIM模型,并结合Navisworks软件,附以时间纬度,形成4D模型,从而探索BIM技术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M技术具有的"骨架+躯体"特点与隧道工程的线状特征相适应;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建模可归纳为山体建模、路线骨架、构件躯体、参数驱动和属性附加等5个步骤;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了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与运维部门间的协同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山地城市路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地理信息(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到山地城市路网优化设计中来,构建了以道路等建构筑物信息为模型,以三维GIS为模拟分析手段的地理设计方法,实现了在大范围三维GIS场景中BIM要素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并以重庆港城工业园区B区路网工程为例,使用GIS与BIM技术对该路网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优化后的路网与周边地形、地貌以及地理环境的完美融合,且节省工程投资3.4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文中阐述了建筑信息化(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结合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建类高职院校开展BIM技术教学的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开展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针对传统建工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建筑信息化教育课程设置方法,并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提出校企协作的团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石睿  陶鹏 《北方交通》2020,(5):13-15,20
在工程建设项目传统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了BIM构件管理内容,研究BIM技术对项目管理流程的再造。重点阐述了BIM构件信息对建设管理中的进度、质量、安全、计量等管理内容的细化作用,对每阶段的管理内容结合BIM构件信息做出了相关举例说明,并将整个建设阶段的管理通过构件信息串联起来,实现项目整体和局部的精细化管理,为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战略布局数字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运、管、养"全寿命期提供多维度、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大型国有控股高科技公司,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城市基础设施+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业务融合能力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维BIM+信息化的丰富经验和行业案例上海城建集团全产业链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公路建设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可视化管理集成系统平台中的研究;并概述了对试验检测、质量评定、计划进度、工程图文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C/S结构和B/S结构在公路建设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BIM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BIM技术对于互通立交桥工程的建设仍然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提高互通立交桥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首先分析了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随后分析了传统互通立交工程建设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某桥梁工程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互通立交桥建设方法,以期为类似互通立交桥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是有效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新技术,可为BIM提供三维可视化场景分析应用数据基础。本文介绍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原理,并梳理了其作业流程,讨论和列举了该技术与BIM结合的应用方向,以一个实际项目案例说明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BIM中的应用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及管理需求,研究隧道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构建及应用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基于BIM的4D施工管理技术。将构建的隧道BIM模型与进度计划进行关联,形成4D施工信息模型,基于该模型实施4D施工模拟与优化、进度动态管理、安全评估与预警管理、质量监控与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功能,实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管理。最后通过实际项目进行BIM应用,证明了BIM技术在铁路项目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能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基于桥梁工程自身的施工难度和BIM技术的使用优势,结合实例分析BIM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使用。BIM技术在桥梁设计阶段,可应用在快速建模、模型计算等方面;在桥梁施工阶段,可用于数字信息化施工、施工模拟、数据管理、物料设备管理等方面。实践证明,BIM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用能够促进施工的顺利运行、提高桥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BIM理念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日益普及,但是BIM技术在指导桥梁设计方面仍有较大局限性。为了提高桥梁结构整体建设质量,本文简述了BIM技术的内涵及其应用在桥梁设计中的优势,随后分别从可行性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尽阐述了BIM技术的应用。最后结合某桥梁工程实例,对BIM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阶段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年公路桥梁设计经验,从新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新技术应用的优势上,提出几种常见的新技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BIM技术、GIS技术,同时详细分析新技术应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大直径桩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的建设。从铁路桥梁大直径桩施工的工程实际入手,结合大直径桩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的技术难点以及国内成功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铁路桥梁大直径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