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成网条件下沪宁杭城际高铁公交化开行方案进行了研究;确定各线的列车运行交路与停站方式,设定各线子系统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沪宁线—沪杭线—宁杭线,以最高优先级的沪宁线为基准,高峰时段采取各线大交路同网同间隔的运营模式。以列车编组和行车间隔作为主要决策变量,构建带有约束条件的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为最小化各线断面客流量与列车标准载客量的方差之和,最小化运用车底数。利用多目标规划的模糊优化算法,运行lingo软件求解,得出了成网条件下沪宁杭城际高铁公交化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一定客流时段内城际直达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确定列车开行频率和列车编组。对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进行分析,将城际直达客流的广义出行费用分为票价费用、候车时间、延迟费用、拥挤费用。得出了广义出行费用下客流乘车选择的一般规律:选择各列车的客流,其期望出行时间连续分布在所乘列车两侧,各个列车的客流吸引范围具有一致性。建立了以客流总出行费用最小和企业效益最好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和开行频率是列车开行方案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小编组和高密度的开行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通过对达成城际客运市场现状、公路和铁路运输优劣势比较等几个方面对达成客运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际列车开行的优化方案,为提高铁路运输在城际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到2010年,沪宁线上将存在三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即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既有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应开行什么样的旅客列车以及怎样开行才能使沪宁城际铁路尽可能吸引客流,满足各种服务对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列车开行方案是有效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组织手段。基于城际铁路客流的时变特性,将时空网络方法引入城际列车开行方案决策,增加考虑客流出行时间信息,从而能更加全面评价所得方案。在构造开行方案时空网络图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包括列车运行成本、旅客旅行时间、旅客出发偏差时间和未上车惩罚和列车数量等的总成本为目标,考虑时空网络客流及列车流守恒、发车时间间隔和列车能力等约束,建立基于时空网络的城际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设计双层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其中内层算法优化列车停站方案,外层算法优化列车起讫点、开行数量和始发时间。算例计算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为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到2010年,沪宁线上将存在三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即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既有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应开行什么样的旅客列车以及怎样开行才能使沪宁城际铁路尽可能吸引客流,满足各种服务对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际铁路列车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天各时段旅客出行需求量。为了研究这种影响关系,获得吻合出行需求的城际列车开行方案,首先建立旅客时段出行需求与广义出行费用间的弹性需求函数,并基于给定候选列车集构造旅客出行网络,进而以最大化列车开行收益为优化目标,构建面向弹性需求的城际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模型结合弹性客流在出行网络上的路径选择,从候选列车集中选择开行列车,并优化其停站方案与始发时刻。在生成初始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设计其邻域解生成策略,构建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算例优化不同分布客流的列车开行方案,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能够获得更吻合弹性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且有助于提高旅客服务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锴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2):10-11,23
城际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有别于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从线路功能定位、客流特点出发,对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的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探讨,提出开行大站直达和站站停2种列车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城际列车历年来的旅客运输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找出客流波动的内在规律和成因,预测其未来客流量;通过市场调查,对旅客职业构成、旅客出行偏好、出行目的等诸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其未来客流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际列车营销对策。努力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6)
运营组织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行车间隔时间是运营组织的主要参数。提出了以乘客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加权平均值最大为总体目标的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并在一条具体的实例线路上演示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本研究思路借鉴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理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优化研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域快轨列车控制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及车站作业时间等影响因素,借鉴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思路,归纳出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类型及定义,并针对不同越行条件下的各种间隔时间提出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线路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区间追踪间隔时间为45~52 s,起车附加时间为22~56 s,停车附加时间为19~46 s,列车到通间隔时间为45~51 s,通发间隔时间为18~19 s。与OpenTrack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平均误差约为0.21。列车间隔时间理论计算方法的提出,为市域快轨系统运输组织计划编制过程提供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群的建设在快速推进中,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交通支持,京津冀城市群是其中的重要发展区域,提出了"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轨道交通是区域交通的骨干方式,在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中,城际铁路是服务于城市群内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目前国内运营的城际铁路主要采用传统大铁制式,从运输组织到运营方式都与干线铁路类似。但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受到运营理念及管理制度等体制限制,以及信号系统、售检票系统等硬件限制,运输组织以及车站乘客组织等难以满足城市间大量乘客频繁出行的需求,需要采用公交化运营以符合这种高频率人物交换的发展趋势。因此,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方法,并考虑城际铁路运营的特点需求,通过对运输组织模式、售检票系统、站台候车组织模式、动车组及站台门系统进行研究,形成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客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城际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修建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分析城际轨道交通的特点、功能定位和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层次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我国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而国内还没有推出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相关的标准或规范,故对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层次划分缺乏统一的认识.在总结国内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划分的差异性,并结合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划分建...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列车衔接时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协调优化各线列车运行计划,使不同线路的列车在换乘站形成良好衔接,能够缩短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合理的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是编制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基础。基于乘客的换乘等待心理和列车运行延误的随机性特点,确定了列车衔接时间的组成。分析了列车运行延误对列车间衔接关系的影响,建立了换乘等待时间的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该模型可为列车衔接计划中安排的换乘衔接关系确定最佳的列车衔接时间,为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协调编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首先在概念上对“城际轨道交通“进行界定,并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背景、规划编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初步探讨在实施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路中高架车站站台型式选择的过程,通过对既有线路高架车站站台型式的技术经济、车站结构、区间及运营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比较,提出了采用岛式站台型式可更好地适应郊区线客流特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交通区域化和区域交通城镇化的背景下,在区域层面实现轨道公交化对促进跨市交通联系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区域尺度安排城际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已相对成熟,但以城市轨道交通向毗邻城市延伸的方式构建轨道公交化区域还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对成熟的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跨市延伸为案例,剖析这种模式的发展基础、实践进展和潜在策略。研究发现,在都市圈内各政府政策的统筹下,对接各自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可能,并提供新的区域公交化交通组织方式;然而,未来仍需要谨慎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化延伸的作用,并加强府际治理和审批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几大要素进行分析,寻找轨道交通车辆选型时确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等级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车底数的目的.研究结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等级时一般以平均车站间距作为首要依据,车站间距约为3.4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2.3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1.5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 km/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