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速铁路高低和轨向不平顺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从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平顺性检测内容、影响轨道平顺性的主要指标和根据TQI值确定线路综合维修任务方面论述确定高速铁路有砟轨道不平顺区段;针对线路平纵断面偏差数据采集,从测量设站原则、设站精度要求和数据采集间隔要求方面进行阐述;从平纵断面优化原理、平纵断面起拨道量计算、实测数据优化处理和确定维修作业数据方面分析起拨道量数据优化处理,并对现场实际应用的作业条件、作业数据和作业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无碴轨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塘 《铁道建筑》2004,(7):60-60
无碴轨道结构因其高平顺性和少(免)维修的优点,在国外高速铁路上获得了广泛应用,日本、德国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修建的高速铁路以及台湾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比例接近10 0 % ,法国也在地中海线2km隧道内进行了无碴轨道试验,中国各类无碴轨道铺设长度已达3 0 0多km。无碴轨道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3.
高平顺、高稳定、高可靠是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对轨道平顺状态进行全面准确评价是保证轨道高平顺性的根本前提。针对我国现行轨道不平顺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定义一种用于描述局部波动的多尺度标准差卷积变换模型,并借助脉冲函数分析该模型的基本特性。结合某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分析该模型对轨道平顺性的评估效果,基于最大熵原理确定最优局部管理区段长度为15m,并提出轨道局部波动指数概念。实例分析表明,轨道局部波动指数反映了局部波动与轨道平顺状态的内在关联,能够对轨道局部波动进行准确定位,可以为轨道养护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性和稳定性要求高,轨道平顺性控制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影响轨道平顺性的因素很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规范中轨道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指出了轨向、高低在周期性不平顺时,指标计算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检测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测点相互校核,取最大值为该点的轨向、高低偏差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设计线形、下部结构变形、轨道结构部件精度、轨道施工等因素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提出了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长轨精调等控制措施,解决了大跨桥梁温度变形对CPⅢ测量的干扰、充填层施工过程中轨道板易扰动等难题。研究成果对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指导工务维修是高速铁路维修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轨道检测波形图的分析可以掌握轨道不平顺的状态,方便快捷地查看波形可以极大地提高轨道不平顺分析效率.本文介绍了轨道检测波形综合展示分析软件的研发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轨道平顺性对高铁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精密测量和精准调整是保障轨道平顺的关键技术。随着高铁轨道平顺精度标准越来越高,加之维修“天窗”时间短,就需要高铁施工、运营维护作业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精测精调能力。因此,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高铁精测精调工作要求、具备高速铁路精测精调人才职业特质的人才,成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造成轨道结构应力集中,影响无砟轨道结构平顺性和耐久性。本文针对我国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与砂浆层出现的离缝问题,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经验,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客运专线运营的快速维修工艺,并对设备和材料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异丁烯树脂低压注浆方案。结合已运营的客运专线出现部分轨道板与砂浆层的离缝问题,采用异丁烯树脂注浆加固填充后,轨检数据良好,经过两年运营,表明这套离缝快速维修技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动检车检测得到的轨道几何波形数据,采用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与轨道局部波动指数(Local Track Fluctuation Index,LTFI)评价方法,实现对线路轨道平顺性的综合评估。采用概率置信度阈值,实现管理限值自适应,完成对轨道几何波形较差位置的超限评估与定位。以杭深(杭州—深圳)高速铁路实测数据为应用实例,给定99%的置信概率,评估该线路的平顺性,并通过统计箱形图对评价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轨道局部不平顺的程度并指明位置,让工务维修人员快速、直观掌握线路平顺状态,对高铁轨道科学养护维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值管理是评价线路平顺性状态的重要指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均值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杭长、宁安客运专线和合福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动静态检测数据,发现在线路状态较好的情况下,无砟轨道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很小,尤其是轨向、轨距不平顺。轨道平顺性状态、结构形式及初始状态是影响无砟轨道动静态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阶段应注重无砟轨道精调质量的提升;在运营阶段应结合不同轨道型式自身的结构特点对无砟轨道进行动静态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成渝铁路资阳沱江多线特大桥(主跨为(90+180+90)m连续梁拱)为例,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度桥梁轨道不平顺性进行分析。对梁体变形、动力学进行理论计算后,对轨面高程在最不利温度荷载组合作用下静态高低不平顺进行检算,得出影响轨道不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光电传感、应力应变检测等技术手段,结合有限元计算对轨道不平顺性进行分析。在静态荷载与动态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轨道不平顺性的注意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我国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和安全服役性能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对建立健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度桥梁设计标准、轨道养护规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