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某船前机舱除氧器凝水中进入滑油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经实船运行表明该故障得到了有效排除,为船舶类似故障的排除故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Removal of condensates from wet steam flow in the last stages of steam turbine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stage efficiency and prevents erosion of rotors. In this paper, homogeneous spontaneous condensation in transonic steam flow in the 2-D rotor-tip section of a stage turbine is investigated.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ith experimental data reasonably well.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work, a 2-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et steam flow in adjacent root sections of a complex steam turbine stage was carried out. Computation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removal of humidity.  相似文献   

3.
针对蒸汽动力液压调节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以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为例,通过由LabVIEW软件和数据采集卡组成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对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的工作水压力、流量进行实时测量,同时记录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为蒸汽动力液压调节系统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典型疏水阀在蒸汽动力船舶中的适用性,进一步选取适合于蒸汽动力船舶的疏水阀,进行热动力型、热静力型和机械型3类典型疏水阀的性能试验,并对浮球式疏水阀进行抗倾斜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各疏水阀的工作特点,并分析实船疏水系统在抗倾斜、抗背压及过冷度等方面的需求,给出各疏水阀在实船疏水系统中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机械式疏水阀的抗背压性能最好;在倾斜状态,自由浮球式疏水阀的疏水量低于杠杆浮球式疏水阀;杠杆浮球式疏水阀可以用于低压连续疏水,圆盘式疏水阀和倒吊桶式疏水阀可以用于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管路疏水,双金属式疏水阀不适用于船舶蒸汽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结合所选用的气凝胶材料厚度规格,初步确定了不同管径、不同温度下,气凝胶保温层的厚度;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气凝胶的保温性能,根据所需包覆物体实际形状,制定相关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了实现舰船蒸汽动力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出一种总体数字孪生模型应用体系。[方法]从物理对象、过程要素、生命周期及虚拟空间这4个维度,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总体“四维思想模型”,并创建总体全生命周期的“五阶体系模型”,涵盖概念论证、系统设计、总装建造、试验试航及运维保障这5个典型的阶段。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等先进技术,形成由物理层、接口层、数据层、模型层、调度层、功能层及应用层组成的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总体数字孪生“7层架构模型”。[结果]舰船蒸汽动力系统虚拟设计分析及试验平台的验证结果表明,数字孪生体系框架可以有效支撑系统方案设计、操作运行分析及试验方案评估,从而实现舰船全生命周期中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协同。[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舰船蒸汽动力系统的总体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概略论述俄罗斯潜艇从二战后613型潜艇的37Д柴油机动力装置发展到“阿穆尔”潜艇的燃料电池动力装置,并从1950午后627型潜艇的BMA核蒸汽动力装置发展到第三代核潜艇949A型的核蒸汽动力装置的全过程,重点介绍解决的技术关键、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9.
船用蒸汽管道系统振动及抗冲击特性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颖 《船海工程》2007,36(5):69-7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舰船用蒸汽管道系统的振动和抗冲击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蒸汽管道系统中使用液压阻尼弹簧吊架,能较好地抑制蒸汽管道振动,降低冲击对蒸汽管道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和ATD-GC/MS检测方法分析某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汽轮机油散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散发口附近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6.1 mg/m3,为舱室环境浓度(0.83 mg/m3)的近20倍。除常见的芳香烃和烷烃外,散发口附近还检出高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DTBP),该物质为汽轮机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建议我国在进行舰船舱室空气治理时,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汽轮机油品质改进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利用 Tenax-TA 吸附管采样和 ATD-GC/MS 检测方法分析某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汽轮机油散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散发口附近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6.1 mg/m3,为舱室环境浓度(0.83 mg/m3)的近20倍。除常见的芳香烃和烷烃外,散发口附近还检出高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DTBP),该物质为汽轮机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建议我国在进行舰船舱室空气治理时,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汽轮机油品质改进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船用蒸汽动力装置盐度过高的现状,分析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在其冷凝器后和造水机后加装除盐装箕的新构想.通过分析得出在造水机后加装除盐装置方便可行,并依此设计1台除盐装置.设计计算表明,加装除盐装置能使口用水柜水质提高近50倍,冷凝器后凝水总含盐量下降22%,基本上解决盐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主冷凝器是蒸汽动力船主汽轮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功后,在主冷凝器中的凝汽管外放热并被冷凝成水,海水作为冷却水在凝汽管内流动,凝汽管胀接在支撑管板上。文章以航行状态下某型蒸汽动力船主冷凝器凝水盐度超过警戒值的情况作为故障案例,通过分析装备结构及原理,排查确定了故障原因为主冷凝器凝汽管泄漏。对特情处置过程进行了复现和总结,为凝给水系统检修和故障排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葛付祥 《船艇》2005,(5):50-52
以蒸汽动力装置为军舰提供动力的舰用锅炉,其水垢的生成,影响着舰船锅炉的性能和寿命,进而影响着舰船动力的发挥。防止和清除水垢,对确保舰船的动力性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船用蒸汽动力系统在紧急减速或换向操作过程中,回汽控制技术是缓解锅炉内锅筒超压问题的有效手段,需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建立增压锅炉、主汽轮机和螺旋桨等设备的蒸汽动力系统仿真模型,针对大型舰船紧急减速过程和换向操作过程中快关阀无回汽、快关阀有回汽、慢关阀无回汽这3种工况,开展回汽控制特性的仿真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中设置的倒车汽轮机,一般情况下只在船舶倒车工况时工作.为了克服船舶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倒车汽轮机和回汽控制技术.本文以大型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案,并对换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的主蒸汽压力偏差相对于不使用回汽控制的协调控制方式减小了1%,主蒸汽压力更稳定.可以得到结论,使用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可以解决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中设置的倒车汽轮机,一般情况下只在船舶倒车工况时工作。为了克服船舶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倒车汽轮机和回汽控制技术。本文以大型船舶蒸汽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案,并对换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的主蒸汽压力偏差相对于不使用回汽控制的协调控制方式减小了1%,主蒸汽压力更稳定。可以得到结论,使用具有回汽控制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可以解决换向过程中锅炉超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船用滑油冷却器流致振动和微振磨损问题,清晰滑油冷却器易发生振动破损的薄弱部位。建立滑油冷却器壳侧及管侧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流固耦合计算方法计算滑油冷却器壳侧滑油和管侧冷却水的耦合压力场、耦合流速场及耦合温度场,获得压力、流速、温度等关键运行参数的分布规律,基于管壳式换热器流致振动的诱发机理,揭示与流致振动密切相关的壳侧流体流动能量分布规律。由于滑油横向冲刷换热管束,促使壳侧流体掺混剧烈,导致壳侧流体压力场和速度场剧烈脉动,温度场不均匀分布,壳侧对流传热系数呈先降低再快速升高变化规律。根据滑油流动能量分布图谱,判定滑油冷却器进、出口区域的换热管束承受流致振动破损较为严重,其中进口区域换热管承受流致振动破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自从蒸汽动力和钢制船体出现以来,快速巡洋舰和鱼雷艇就成为传统大型战舰的死神,战列舰一度被认为不再适合担任海上霸主的角色。但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和装甲工艺的改进,战列舰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从第一艘真正的蒸汽动力铁甲战列舰“蹂躏”号(HMS-Devastation)服役到另一个时代的开启者“无畏”号(HMs—Dreadnaught)诞生,大约经历了5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列舰的发展突飞猛进,从人力操作的露天炮塔到液压控制的装甲炮塔,从前装滑膛炮到后装线膛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