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黄河兰州城区河段受刘家峡水电站、小峡水电站等综合调节作用,河段水文条件变化复杂。为合理确定设计通航水位,根据河段水文特性及兰州站水位-流量变化关系,基于综合历时法、保证率频率法及图解适线法确定设计流量,采用曼宁公式并结合枢纽调度运行方式确定该河段下游末端相应的设计水位,建立一维数学模型对设计通航水位进行研究,得出黄河兰州城区段航道设计通航水位值。结果表明:设计最高通航流量下,工程河段为天然状态,可按3 a一遇流量与曼宁公式法推求尾门水位组合计算沿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流量下,工程河段受小峡水电站回水影响,宜按90%保证率流量与小峡水电站坝前水位组合计算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鸭绿江八道沟—云峰大坝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取值问题,进行区段内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以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八道沟—云峰大坝段沿程180余公里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值。该值可直接应用于本河段后续航道设计研究。该研究方法对缺乏资料的枢纽上游以及天然河道最低通航水位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铜锣峡炸礁方案进行论证研究。模型对铜锣峡河段的实测水面线和流速分布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较为一致,可正确模拟实际河道的水流运动。方案实施后,铜锣峡河段在设计水位及设计水位以上2 m时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变化不明显,断面平均水位降低幅度较小,断面平均流速和比降无明显变化,炸礁区域设计水深足够;且铜锣峡河段流态尚好,航槽内左侧流向较方案前更加顺直,流速总体不大。总体来说,炸礁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条件较好,炸礁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是目前山区航道整治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广西绣江交口电站的变动回水区河段为例,分析了变动回水区的水沙特性,分别利用水位、流量样本及不同方法计算与分析本河段的设计水位,提出了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龚国祥  郭敏  张芹 《中国水运》2007,(10):54-55
结合汉江丹江口、王甫洲枢纽坝下非恒定流特性分析,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和丹江口至襄樊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受径流调节影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昌河段位于赣江(南昌—湖口)航段上游。近期受人为因素影响,河段河床、水流特性发生较大改变,致使设计水位发生一定变化。为合理确定设计水位,根据近期河床演变情况及外洲站水位流量情况,采用综合历时法、频率保证率法、水位流量关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近期变化不大,宜采用频率保证率法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逐年下切明显,宜采用水位流量法确定。  相似文献   

7.
浅谈万安水利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万安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再扣除非恒定流对水位影响值,未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实际应用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更符合枢纽下游航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陈晓云 《水运工程》2013,(3):140-143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地处感潮河段,如何计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航道建设技术论证的首要工作。通过初步论证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对于南京以下河段,现行航道水深起算基面不能视同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不宜轻易调整航道水深起算基面、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统一采用海港方法计算并根据水文条件变化作必要调整、个别河段航道设计水深需大于12.5 m。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收集的历史水文资料,对比分析了近年来研究河段设计通航水位变化情况,其中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下降明显,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仅小幅下降.结合珠江三角洲河道特性及广东省对采砂活动的控制情况,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该河段的水位将基本保持现状或小幅变化且不会对东平水道通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7,(1):49-53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长江航道系统整治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和水库设计运行方式,推算了三峡单库运行、三峡与上游控制性水库联合运行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采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主要水文站的水位变化趋势,结合近期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各站的影响情况,预报了三峡蓄水后20 a、30 a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为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长江下游港口和航道的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迫在眉睫。南浏河段河道条件复杂,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现状条件下,要对长江中下游主航道进行经济合理的整治开发必须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保证。不受潮汐影响或是受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该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来计算取值,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方采用低潮位累计频率曲线90%来取值,南浏河段受径流、潮汐共同作用,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依托万泉河一期航道建设研究,建立了万泉河嘉积至博鳌河段二维正交曲线水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天然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依据对枯水期大潮、枯水期小潮、洪水期大潮3次潮流模拟成果,详细分析了目标河段地形、水位、比降、流速的变化特征,给出了潮区界、潮流界变化规律,明确了感潮河段的具体位置,并重点介绍了博鳌水域流场分布,为万泉河航道建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是一座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大(2)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施工期通航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能否满足大件船舶安全畅通的运输要求,意义重大。根据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各施工导流期的通航水流条件,并针对施工通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二、三期围堰区段流速超标、流态较差、通航流量较低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改善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提高通航流量的综合性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本枢纽工程施工期的通航问题,其研究成果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徒骇河坝上闸下游通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徒骇河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将不规则域下求解变换成矩形规则域下求解,计算中,首先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通过对自然状态下潮流过程的模拟,分析河段通航条件以及潮位、潮流特征。随后对航道不同疏浚方案和取水条件与潮流的相互影响进行计算,研究航道不同疏浚方案引起的潮流变化。最后采用分析方法,对航道不同扩建方案的回淤以及取水口最大取水能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汉江碾盘山枢纽—陈家集航段内泥沙较细、滩槽高差小、航槽变化频繁,中枯水期均有碍航现象出现。通过研究,采用了统筹兼顾、因势利导、固滩护岸、中低水整治相结合的整治原则。根据河床变化特点,优选多组工程方案后,航槽稳定,大大改善了汉江通航条件,试验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枢纽下游水位降落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华国 《水道港口》2006,27(4):217-222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对国内外部分已建枢纽坝下河床调整及水位降落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河床调整的主要因素以及河床调整与水位降落的关系,提出了防止水位降落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郑静  邓丰昌 《水运工程》2017,(11):104-108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直接影响跨航道桥梁改建方案。针对平原河网地区跨航道桥梁改建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桥梁改建案例、典型水位曲线特点、船舶过桥现状、撞桥事故统计数据、内河航道导助航及管理手段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降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可能性,并提出按通航保证率进行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并辅以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作为导助航体系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弯曲分汊河段江心洲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心洲的稳定完整是保障长江航道畅通、解决浅滩碍航问题的重要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弯曲分汊河段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3种洲滩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水深越小,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水深一定时,流量越大,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洲尾则主要是处于淤积状态,流量一定,水深减小则洲尾淤积越严重;水深一定,随着流量的增加,洲尾淤积越严重。3种洲滩形式下,江心洲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时期。  相似文献   

19.
江凌 《水运工程》2018,(7):96-102
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的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航行基准面与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有必要对航行基准面的适应性及调整思路进行研究。基于宜昌至大通河段现行航行基准面使用以来的流量、水位实测资料,分析最枯水位变化特点、原因及趋势,认为宜昌至枝城段航行基准面基本适应,而枝城—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探讨航行基准面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为1∶100的整体模型,进行某宽浅河道低水头水电枢纽口门区的通航安全性研究。采用ADV三维流速测量系统进行流速测量;采用标准矩形量水堰控制模型流量;采用差动式尾门调节模型水位。由于河道地形及枢纽布置的原因,上游口门区流速过大,下游口门区形成大范围回流。通过扩大河道过流面积,移除下游河道中心连续小岛,增加闸孔等措施,减小下泄水流流速,改善河道整体水流状态;通过加长导航墙,改变导航墙透水面积,优化口门区域地形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