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攻击舰初步总体方案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两栖攻击舰总体方案综合评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分析国外舰船立项论证阶段初步总体方案综合评估技术发展,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与决策理论中效用函数理论,从综合效能、技术风险、费用三方面建立立项论证阶段两栖攻击舰初步总体方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为两栖攻击舰立项论证阶段初步总体方案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两栖攻击舰是一种创造性地把两栖舰船与直升机相结合的新式作战平台,以致世界各国海军都竟相发展。 1959年4月,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和建造的两栖攻击舰“硫磺岛”号动工兴建。该舰满载排水量18000吨,舰上最多可能搭载2000名登陆作战人员及其装备,可有效地实施垂直登陆作战。 从70年代初起,美国开始研制一种兼具两栖攻击舰、舰岛运输舰和两栖货船功能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该舰载排水量约40000吨,飞行甲板的长度增加到250米,可搭载数十架直升机和众多的登陆艇。“黄蜂”级舰体加长到257.3米,满载排水量40500吨,它不仅汇集了两栖攻击舰、船岛运输舰、两栖货船等的性能于一身,而且还具备有医院船等功能。 英国近年加紧建造的两栖攻击舰是“海洋”级直升机母舰。这是一艘长203米、满载排水量  相似文献   

3.
最近,英国气垫船集团的工艺组和气垫船航行有限公司发明研制一种新型的以柴油为动力的水陆两用万能气垫船,称为“API-88”型两栖气垫船。此种两栖气垫船是以先进技术设计建造的,其设计为横渡于海峡的大型气垫轮渡。  相似文献   

4.
林应雄 《港口科技》2010,(12):45-45
中航工业集团研制的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水陆两栖飞机——“海鸥300”,2010年11月10日在石家庄首飞成功。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世界各国现役两栖舰艇现状、美国在建两栖舰艇现状以及亚洲各国两栖舰艇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国两栖舰艇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提出了我国两栖舰艇标准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两栖作战舰艇作为完成登陆使命和支援维和及人道主义任务的理想舰型,其战略价值日益明显。西班牙伊萨造船集团公司近年来一直积极研制西栖作战舰艇,它已为西班牙海军建造了2艘“加利西亚”级两栖船坞运输舰,该型舰是伊萨公司设计的先进产品之一。伊萨造船集团公司利用其建造两栖作战舰艇和航母的经验,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先进的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水上减阻仿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排水型两栖车辆航速在15km/h时出现"阻力墙"现象,致使水阻力急剧增大,限制航速进一步提升。文章从蛇怪蜥蜴高速踏水方式构思,基于固-液体高速作用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变两栖车体航态的仿生减阻技术。其依靠仿生叶轮与水的高速作用产生向上托举力和向前推进力,将两栖车体托举出水面,进入高速滑行状态,从而避开"阻力墙"现象。仿真分析了刚性叶片夹角θ、入水深度h、转速ω等物理参数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转速ω的影响,并给出了临界范围。结合先期原理试验,初步验证了此仿生技术能够实现两栖车体辆从排水状态进入高速滑行状态,从而避开"阻力墙"现象,达到减少水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第一艘船坞登陆舰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美国,由美国库尔船坞公司建造,船名为“爱施兰特”号,代号为LSD-1。其后,美国又陆续研制成了多种型号的船坞登陆舰,并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全能的登陆舰艇——两栖攻击舰,将登陆作战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除美国外,像英、法,俄等海军强国也都研制了多种船坞登陆舰装备其海军,从而使其具备在远洋进行中等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一些中小国家也根据自己的需要,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船坞登陆舰。由此可见,这种现代化的两栖登陆舰艇已成为现今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也是现代进行远洋登陆作战不可缺少的必备装备。而我国海军目前装备的两栖战舰无论在装载能力,登陆方式及吨位上都与美,俄,英等海军大国有较大的差距,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对我国未来两栖作战也将会有较大的限制。因此,加快发展我国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改变我军两栖战舰相对落后局面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研制CAI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航海学科CAI课件的现状,提出了该学科CAI的发展趋势、课件的研制方向、研制内容、设计构思等问题,对航海学科CAI课件研制开发起到了帮助和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评判的两栖攻击舰综合效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两栖攻击舰的作战特点,分析了影响两栖攻击舰综合效能的各级因素,建立了两栖攻击舰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两栖攻击舰综合效能进行建模,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综合效能,可为我海军未来发展两栖攻击舰的论证与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区性冲突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冲突的主流。如何推行英国的全球战略,使英国在全球发挥与其国力相称的两栖作战能力,对英国谋求大国地位、确保全球利益至关重要。近年来,英国不断完善航母作战能力,开发新的面向21世纪的航母战斗群,同时也不遗余力地研制新型两栖战舰。随着“海王”和“山猫”直升机及陆战队在“海洋”号上舰,英国具备了现代两栖作战能力。一批新型两栖舰艇将陆续服役。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0,(6):24-24
<正>10日上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水陆两栖飞机——"海鸥300"在石家庄首飞成功。据中航工业通飞总经理孟祥凯介绍,"海鸥300"飞机是中航工业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自行研制的第一个重点型号,由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  相似文献   

13.
目前,被俄法媒体炒作了一段时间的俄罗斯海军将购买法国两栖攻击舰的消息得到了俄军方高层的初步证实。今年明26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尼古拉&#183;马卡罗夫宣布,俄将在今年年底前与法国签署一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采购合同。马卡罗夫指出:“我们正在进行谈判,以便能在年底前达成购买一艘‘西北风’级战舰的协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两栖绞吸式挖泥船初步设计阶段方案确定的思路 ,着重讨论了船体主要量度与形式、行走机构、桥架形式及尺度、立柱尺度及截面要素等具体内容。该挖泥船将陆用工程机械工作方式嫁接到工程船舶上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两柄编队的作战能力出发,建立了两栖编队作战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EF—AHP算法(效能函数层次分析法)对两栖编队作战效能进行评估,计算底层效能指标的效能值和模型的数值,得出评估结果。通过对模型各指标的分析,得出影响两栖编队作战效能的因素,对提高两栖编队作战能力,促进两栖编队合理科学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的动力控制能力,进行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分析,结合力学控制方法进行两栖车辆的水动力建模和控制优化。提出基于运动力学和阻尼力反馈调节的海上滑行时两栖车辆水动力解算模型,构建两栖车辆在海上滑行时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根据滑行时的阻尼力和水动力进行平衡性控制,在考虑小扰动和稳态误差干扰下,根据两栖车辆的受力情况进行阻尼反馈调节,提高两栖车辆的滑行控制能力,并实现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优化解算。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两栖车辆的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提高两栖车辆的海上滑行稳定控制性能,输出动态平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不同滑板角度组合对车体升阻比的影响问题,阐述了滑板滑行机理,并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等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提出采用FLUENT和正交分析法进行某两栖车辆车体模型静水航行的三维数值模拟及优化分析。分析了两栖车辆在不同滑板角度组合和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和升力特性,得出了两栖车辆升阻比的最优滑板角度组合范围,为两栖车辆的设计及优化进行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唐国明  邓克贤 《船舶》1997,(6):25-27
本文概要介绍了用于被动式气垫运输平台的牵引绞车装置。由于目前两栖牵引机具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研制进程未能跟上实际的需要,了为满足大载重量被动式气垫平台的使用要求,研究设计了这套自行牵引绞车装置,使被动式气垫运输平台能在近距离固定航道上自行快速往复移动。  相似文献   

19.
“海洋”号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两栖直升机母舰,也是英国海军第一艘按照用途、预算于1999年建成入役的新型战舰。目前,该舰已奉命驶入海湾地区,预计将参与美攻伊作战行动。该舰在采办、研制、设计和作战能力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新研制特色,值得我们重视关注。  相似文献   

20.
据《国际海军》1998年10月号报道,英国已经最终确定了自选的三国主防空导弹(PAAMS)的系统方案,此举为全面工程研制和初步生产合同(FSED+IP)的签订排除了最后障碍。主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用于英、法、意三国通用型护卫舰(CNGF)的新一代防空作战系统。目前,由主承包商和项目管理机构EUROPAAMS牵头,EUROSAM财团和UKANS财团(隶属于马特拉BAe动力公司的子公司)将分别实施法意一方和英国一方的主防空导弹系统技术方案。在7月初举行的主防空导弹方案定型会上,英国决定采用法国造船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