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冬夏两季路面状况下驾驶员在绿灯变红灯过程中停止或通过决策的差异性,选取了沈阳市6个交叉口,在夏季(正常路面)与冬季(路面积雪状态)采用录像方法采集车速、最大减速度、倒计时信号、E-Police和距离停车线的距离等数据,分析了目标车辆的接近速度,停止或通过的比例以及最大减速度制动区域.研究发现,夏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60~80 m;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往往发生在20~30 m.冬季,交叉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和E-Police,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70~80 m;在只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会在40~60 m制动;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20~40 m.这表明倒计时信号灯有利于车辆平稳地减速,特别是在冬天结冰的道路上,使驾驶员更早做出停止决策,减少了突然刹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例闯黄灯行政诉讼案的判决显示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黄灯设置上缺乏统一规范并存在执法误区.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驾驶员对黄灯的认识与建议进行调查,并对黄灯信号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与作用、时长计算以及对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阐述,明确了黄灯与全红信号各自应承担的功能与时长计算.建议现行交通法规对黄灯的规定改为:“黄灯启亮表示交通信号灯即将变为红灯,碰到黄灯时应该减速停车,除非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在黄灯期间通过停车线进入交叉口.”同时建议增设闯黄灯超速自动抓拍功能,预防抢黄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市翠华路与育才路的T型交叉路口为例,通过VISSIM软件仿真无倒计时信号灯情况下的理想路况,并采用现场观测的方法了解驾驶员在经过红路灯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研究倒计时信号灯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绿灯倒计时并不一定有利于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及通行效率,因此为保证交通安全和效率,应谨慎使用机动车绿灯倒计时。  相似文献   

4.
针对倒计时装置对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进了研究。采集了9个信号交叉口共计13个进口道的相关数据,以红黄灯时段车辆通过停车线情况及交通冲突数作为替代安全评价指标,对比设置及未设置信号倒计时装置的交叉口进口道数据,量化了信号倒计时装置对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叉口直行和左转2个方向上,受到信号倒计时装置影响,车辆在交叉口进口道处的冒险通行频次以及交通冲突数均有显著提升,对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存在负面影响,建议在工程应用中谨慎使用信号倒计时装置。   相似文献   

5.
有无倒计时条件下黄灯第二类困境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论证倒计时对黄灯第二类困境区域分布的影响,以有无倒计时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利用视频观测法,采集黄灯启亮时首停车和末行车至停车线的距离和速度,分析有无倒计时条件下驾驶员行驶行为决策,应用二元 Logit 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有无倒计时条件下停车概率模型,确定第二类困境区域上下边界,并探讨有无倒计时条件下第二类困境区域分布.结果显示,黄灯启亮时车辆至停车线距离和倒计时增大停车概率,但黄灯启亮时车辆速度减小停车概率;倒计时条件下第二类困境区域移向停车线,但其长度仍为24.1 m.因此,倒计时不能缩小黄灯第二类困境区域.然而,确定第二类困境区域边界过程中未考虑倒计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导致低估倒计时的效果,后续研究将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交叉路口红灯信号等待时间对驾驶员反应时的影响.采集交叉口实际交通红灯信号时长(从40、60、80、100和120 s),运用E-prime软件模拟驾驶中的等待红灯环境,考察不同时长的红灯等待之后转换成绿灯的驾驶员反应时的变化.研究样本来自30名具有驾驶经验的大学生,实验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反应在不同时长的红灯等待之后有一定的变化,在红灯时长40 s和60 s驾驶反应时逐渐缩短,尤其是在红灯时长达到80 s之后,驾驶员的反应最快;之后在红灯达到100 s和120 s驾驶员的反应逐渐减慢.驾驶员的红灯等待极限是在80 s附近.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黄灯、绿闪和倒计时等不同信号过渡方式对驾驶行为选择的影响,通过对驾驶人黄灯期间交叉口驾驶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因素的分析,采用现场视频摄录观测方法,对苏锡常地区的若干信号交叉口黄灯期间的机动车驾驶行为选择进行深度调查,对比了闯黄灯车辆行驶速度和初始位置,分析了前3辆机动车的驾驶行为选择.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采用绿闪和倒计时提示对驾驶行为选择影响较大,其闯黄灯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黄灯提示方式,但是倒计时提示会诱发机动车驾驶人加速通过交叉口并增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 Cox 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 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为空气主要污染源,若在红灯怠速下熄火,既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又可省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机动车驾驶员怠速熄火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愿、风险感知、环保知识和机动车知识七个层面,建立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红灯怠速熄火意愿的理论模型,以重庆市主城区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机动车驾驶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驾驶员对机动车风险感知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知识的影响,要推动红灯熄火行为,改善安全方面的顾虑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抢红”不“抢绿”有些驾驶员遇上信号灯时总喜欢加速“抢灯”。“抢绿”是指驾驶员在远处见到绿灯后便拼命提速,往往还未到达路口停车线,绿灯就变成了红灯,实施制动已来不及,结果不是违章就是造成事故。“抢红”是指驾驶员在远处见到红灯时便减缓车速,在保持低速前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倒计时显示可以提醒驾驶员在信号灯灯色发生改变的时间、在“停止”和“通过”两者间作出合适的选择。驾驶员和行人的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驾驶员和行人都愿意选择有倒计时显示的信号控制方式,并且认为有倒计时显示的路VI更安全。对北京市方庄某-4支交叉路口进行了倒计时显示安装前后各1周的驾驶行为录像观测。统计分析发现,安装了倒计时显示后,路口的交通量与没安装倒计时的交通量十分接近;相比于没安装倒计时装置驾驶员在黄灯通过行为和闯红灯行为都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王武宏 《汽车技术》1994,(11):13-18
综述了汽车驾驶员行为的三种典型模式,详细地剖析了汽车人机系统中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建立了驾驶员行为模式,并推导出计算驾驶员失误率的公式。应用交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根据驾驶员失误的心理指标体系,结合实际交通事故案例分析,阐明了心理因素对驾驶员可靠性的影响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度量的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鹏  吴文静  隽志才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18-120,130
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交通标志的信息传输模型。运用信息熵方法将驾驶员接受的标志信息进行量化,并以长春市区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评价现有交通标志的信息传递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度量方法对交通标志视认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衡量标志的设计质量,有助于标志设计者从驾驶员认知角度出发,提高交通标志的工效性。也为筛选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驾驶人作为人-车-路-环境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交通安全中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聚焦驾驶人熟悉程度这一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驾驶人熟悉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其影响安全驾驶的机理等相关研究及成果。首先,基于驾驶人熟悉程度的距离维度和频率维度识别标准,分析了驾驶人对道路、环境及车辆的熟悉程度与其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关联性;其次,从驾驶人控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视觉行为等角度归纳了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最后,就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标准化驾驶人熟悉程度指标的方法,为驾驶安全程度评价及提高交通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及机理研究中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从认知心理学方面探究因道路、环境、车辆等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进一步将视觉特征指标与生理指标结合以量化驾驶人熟悉程度,将此纳入到道路选择模型中。同时,从生理指标角度客观衡量驾驶人熟悉程度对其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这些为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交通安全及车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驾驶员通过信号路口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过渡交通信号进行了研究。在介绍目前所普遍采用的黄灯过渡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普通过渡信号的基础上增加几秒绿闪和设置倒计时显示器的方式,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现交通违法监控对职业与非职业驾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不同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321份关于这2类驾驶人在有无交通违法监控下的驾驶心理与驾驶行为选择、对安装交通违法监控的态度等11个题目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卡方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非职业驾驶人与职业驾驶人通过有监控和无监控2种交叉口时的心理存在不同;交通违法监控对非职业驾驶人的影响大于职业驾驶人,无交通违法监控下,非职业驾驶人的冒险行为倾向大于职业驾驶人冒险行为倾向;非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职业驾驶人在无监控交叉口与有监控交叉口驾驶行为选择差异不显著;无论是非职业驾驶人还是职业驾驶人,大多数都支持和认可安装交通违法监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实践中,绿灯信号相位多种切换方式同时存在而未有详细优劣对比的现状开展研究.设计1组驾驶模拟器实验,对绿灯闪烁(GSF)与绿灯倒计时(GSC)2种典型的相位切换模式下的驾驶行为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建立驾驶员在2种切换模式下的"通过/停止"决策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模式相位切换期间的驾驶行为具有一定复杂性,与驾驶环境(如车速、黄灯启亮时与停车线的距离)和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驾龄)等密切相关.驾驶环境方面,GSC模式对驾驶员有较为强烈的催促作用,驾驶员在GSC模式下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10% ~20%,且陷入两难区的概率比GSF模式下提高了7.2%.黄灯通过率和黄灯启亮时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且与黄灯启亮时的车速在不同相位切换模式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GSC模式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GSF模式下呈现负相关关系.驾驶员个体特征方面,男性、20~30岁、3~4年驾龄的驾驶员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组.   相似文献   

18.
市区行车不闯红灯,首先应提升不闯红灯理念,关键是如何做到"心中有红灯".其次,将路口划分为"两线一区",分析路口行车关键环节和行车要点,分别路口不同情况,制定相应行车计划.最后探讨如何执行路口行车计划,根本途径是提升司机素质,在日常路口行车中,掌握不闯红灯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驾驶人主要通过视觉搜索行为获取交通信息,为了分析老年驾驶人进入道路交叉口的视觉特性,建立了5个道路交叉口的虚拟场景,并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采集了21名老年驾驶人和17名中青年驾驶人进入交叉口的眼动数据。应用动态聚类法将驾驶人的视野平面划分为5个注视区域;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组驾驶人进入交叉口的注视特性、扫视特性、注视转移概率和注视平稳分布概率;并通过灰色关联度矩阵分析了影响注意转移行为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驾驶人对非行驶方向上的注视区域的注意都相对较差,2组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和扫视平均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老年驾驶人的扫视幅度和扫视速度明显低于中青年驾驶人,而且老年驾驶人的注视点分布在车辆正前方区域的平稳分布概率为80.7%,比中青年驾驶人的69.3%高11.4%,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老年驾驶人注视转移模式的灵活性相对中青年驾驶人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