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人驾驶汽车和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一平 《上海汽车》2002,(10):42-44
汽车工业作为研究和发展陆路主导运载工具及其配套工程设施的产业,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俱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汽车工业     
《经济导报》2006,(1):1-1
汽车工业变化日新月异。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必须熏新评估他们的经营方式。长期以来,他们都不愿意面对这些关键问题,但现在是否已经太迟了?等到这三大汽车公司完全恢复过来,国外汽车制造商可能旱已远远跑到前面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汽车能源的发展趋势,天然气汽车和与天然气有关的汽车技术。并对江苏省开发清洁燃料汽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2003,(1):29-29
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呈迅猛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工业企业数有所增加,按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企业进行统计,2002年汽车工业企业数为2436个,比2001年增长1.5%。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117个,改装汽车生产企业为558个,摩托车生产企业为156个,发动机生产企业为65个,配件生产企业为1540个。  相似文献   

6.
7.
李永钧 《上海汽车》2003,(11):42-42
早在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就提出,中国汽车产业应跳出汽车工业看汽车.当时,人们并没有太在意他这个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但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9.
2008年7月爆发的金融风暴使美国汽车工业面临生存危机,这场危机的成因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由汽车金融和汽车制造业本身问题导致的美国汽车工业危机,研究了危机对我国汽车出口、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政策、自主品牌三方面影响,总结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应重视汽车金融安全,谨防外资控制商用车行业,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汽车工业》2001,(1):25-25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与普通产品不同,汽车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产品,由成千上万个高精度的零部件组成,这就决定了汽车工业与各行业有广泛的联系,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汽车产品涉及众多工业部门,如冶金、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化学、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汽车产品与这些部门的协作配套密切相关。所有的相关产业,构成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13.
加拿大汽车工业在世界上排位第八,但其发展模式不同于其它汽车强国。介绍加拿大汽车工业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贸易政策,并对加拿大汽车工业进行分析,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四、新型金属材料 1.贮氢金属.多年来,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或根除汽车排放有害气体的研究,以氢代替汽油的氢气汽车已有不少汽车公司列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氢气汽车还未达到实用的阶段.一方面,廉价制取氢的系统尚在研究中,另一方面,现行的气态与液态氢的燃料桶笨重,而且易爆炸,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孟传武 《汽车与配件》1990,(6):35-36,44
一、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非晶态硅:自从1954年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晶态硅太阳能电池后,各国加紧了利用太阳能的研究,不少汽车公司以节能和改善环境为目的,开始研制太阳能汽车。目前,巳有几个国家先后做出了太阳能轿车样机。做为太阳能汽车的功力源,通常利用晶态硅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可达12~15%),寿命长,性能可靠等优点,但其制造成本太高。一般来说,用它发电成本要比原子能发电高40多倍,比火力发电贵300倍。为此,各国加紧进行非晶态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2001,(1):31-31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数保持相对稳定。按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企业进行统计,2000年汽车工业企业数为2326个。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数118个,改装汽车生产企业542个,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48个,摩托车生产企业138个。汽车行业七大企业集团所属企业数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