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搅拌桩及灌注桩复合式围护的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旭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6(4):61-63
以上海地铁龙东路车站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搅拌桩及钻孔灌注桩复合式围护体系在大型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并采用弹性杆系有限元法对围护体系的内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土工离心试验中饱和粘性土模型的拟合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心模拟试验技术中,土性的模拟十分重要,饱和粘性土模型有原状土及重塑土两种拟合方法。土体材料的成分、应力历史以及固化联结是重塑模型土拟合控制的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塑模型土的拟合步骤、固结模型及制作参数。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体与内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上海地铁2号线龙东路车站为例,采用弹性杆系有有限元法对支撑 拆除后基坑围扩体与车站内部结构的共同作用进行分析,对围护体与内部结构之间有间隙时和无间隙时的两种工况进行了比较,从内部结构的安全、可靠的角度考虑,无间隙 好于有间隙施工。 相似文献
4.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段某工点为原型,设计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法不同布桩方式对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和对桩土荷载分担及加筋垫层筋带拉力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斜坡软弱土地基在构造上存在的不均匀性对路堤基底压力分布和桩土荷载分担等力学响应有明显影响,并随下坡一侧软弱土层厚度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的卸载效应和桩土间压力调整加剧的现象;采用"上疏下密"不等间距的布桩模式,可调整桩土压力的分布,更好地适应地基软弱土层厚度的变化,提高地基加固的均匀性;加筋垫层筋带拉力受路堤荷载、软弱土层厚度和桩布置间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分布形态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最大值出现部位与斜坡软弱土地基可能产生的变形破坏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SMW劲性水泥土搅拌桩以其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翔殷路站设计,对其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与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7.
以双流机场隧道深基坑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施工情况对施工过程中围护桩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及主要施工工序、开挖深度、斜坡荷载对围护桩应力、位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过程中提高基坑稳定性的措施.文中所述结论及建议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6号线丰台南路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与9号线已建成丰台南路车站密贴施工。先期施工段围护结构设计时解决以下问题:合建段基坑开挖及16号线车站结构建成后,对既有9号线车站结构受力影响;基坑围护结构非对称受力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研究;超长长度,大规格钢支撑受力,整体稳定计算;大规格钢支撑连接接头、钢围檩构造、围檩与围护桩连接的支撑节点等设计;施工监测中,结合支撑受力特点,增加钢支撑挠度监测,确定监测方法、频率、变形控制指标等研究。基坑施工周边建筑物的环境风险源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杭州地铁试验段秋涛路车站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其设计特色、工程特点和围护桩施工、建筑物保护、河道围堰、基坑降水等技术难点,指出钻孔咬合桩的施工要点,对杭州地铁秋涛路车站设计与施工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大型基坑围护结构组合与匹配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文兴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6,(10):86-89
介绍南京市九华山隧道的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该隧道位于龙蟠中路地段的基坑较复杂,主要表现在地质情况多变、地下管线密集、紧邻周围建(构)筑物。该工程针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特点,对不同地段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深搅桩、旋喷桩、喷锚护坡深基坑支护方式;同时,采用压密注浆、桩背后双液注浆止水帷幕、深井降水等多种辅助技术措施,确保深基坑施工顺利完成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崔俊杰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3,(1):37-40
结合京九铁路饶阳站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的试验研究 ,对加筋土挡土墙离心模型试验的原理、构件的模拟以及试验的结论作简单介绍 ,并对离心模型试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考察红层软岩填料在不同压实度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合理确定利用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压实参数。研究方法: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的适宜性。研究结果:红层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随压实系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压实系数分别为0.87、0.90、0.93、0.97的工况下,最终工后沉降与路堤高度的比值分别为2.4‰、1.913‰、1.833‰、1.673‰,能够满足《200 km/h铁路暂规》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论:红层软岩可直接用作路堤填料,填筑压实系数宜控制在0.93以上。该研究成果对广大红层软岩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黄英儒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1,(2)
拟探究黄土地区高边坡在不同支护形式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合理支护方式,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观音堂隧道进口明洞段(DK208+237.625~DK208+338)开挖的黄土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土工离心机实验室的100gt离心机,以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对黄土地区大断面高陡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边坡在无支护、土钉支护[1]、桩钉复合支护的不同状态下土体的变形及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比选出桩钉复合支护作用效果最好,可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2):80-84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对饱和砂土地基中沉井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埋深和基础宽度变化的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础埋深不大于5 m时,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有明显的拐点出现,可取拐点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基础埋深不小于10 m时,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未出现明显的拐点,建议取相对沉降量(基础的实测沉降量与基础宽度的比值)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2)在均质地基环境中,极限承载力随基础相对埋深的增加近似呈指数型曲线增长。(3)进一步推求沉井基础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宽度和相对埋深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其成果可用于估算砂土地基中沉井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掌握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下的沉降变形规律,应用TLJ-2型土工离心试验机模拟强夯加固地基,研究高速铁路中等压缩性土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分层沉降特征。通过与现场填筑试验对比,分析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原型地基分层沉降的精度,提出沉降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为今后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加固技术优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路基基底中心应力比路肩下大,符合柔性基底应力分布形式;附加应力随地基深度增加而减小,强夯影响深度内附加应力衰减较快,而影响范围以下衰减减缓;铺轨运营550d后,地基工后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值远小于施工阶段地基的总沉降;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地基单位分层压缩量的精度较高,而对于不同施工阶段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地基沉降的精度存在差异,沉降修正系数的引入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现场地基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18.
沉井基础在大跨度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沉井基础的沉降计算中,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主要涉及应力扩散起始位置、扩散角大小和附加应力影响深度3个方面。针对目前现有理论及常用规范对确定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不适用性,开展沉井基础作用下饱和砂土应力扩散效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开展4组不同埋置深度条件下沉井基础的静载荷试验,确定饱和砂土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范围,试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客运专线在软土和松软土地基处理中大规模采用高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路堤荷载作用下不同桩间距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桩间距的变化对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破坏特点、桩土应力及垫层拉筋受力、地基沉降变形等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桩间距由3倍增至6倍桩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桩土应力及比值、垫层拉筋受力等力学响应增大明显;随着桩间距的加大,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桩顶和桩间土承受的应力均大幅提高,桩间距大于或等于5倍桩径后,桩顶垫层和桩间土先后达到极限状态,将产生显著的桩顶刺入变形和桩间土横向挤出变形,复合地基整体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垫层拉筋的受力沿横截面呈M形分布,峰值出现在两侧路肩附近位置的下方,与地基发生变形破坏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何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52-54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站选址困难、110kV电源引入工程量大等实际问题,提出了轨道交通主变电站和城市电网110/10kV变电站合建的新思路。分析了与城市电网110/10kV变电站邻建、半合建、全合建等三种合建形式的特点,以及合建模式对轨道交通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