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外公路》2021,41(3):280-285
为了研究PR-Module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变化规律、时温等效下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沥青混合料层动态模量沿深度(温度)的分布规律,以SK-70~#作为基质沥青,选用PR-Module作为改性剂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通过简单性能试验(SPT试验)测试了PR-Module掺量为0%、0.3%、0.5%和0.7%时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并对比分析了PR-Module添加量、温度、加载频率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依据时温等效原理,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主曲线方程。以抚吉高速公路为例,建立了行驶速度为60、80、100、120 km/h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动态模量沿深度(温度)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不同PR-Module掺量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参考温度为20℃时PR-Module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方程。AC-25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区间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增长率为37%~63%。  相似文献   

2.
对沥青混合料掺入PR-Module高模量添加剂以提升其模量,通过劈裂强度试验和静态回弹模量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添加剂,并将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可直观说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具体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伟  刘云全  王连广 《公路》2008,(1):180-184
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出发,通过与基质沥青混合料和几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利用试验方法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不同温度和加载频率下的动态模量。试验表明,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沥青混合料路面低温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同时,根据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产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与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轮轴类型标准荷载下中下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及普通模量沥青混合料的两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耐久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分析研究影响间接拉伸模量试验的各因素,包括:试件的存放时间、试验温度、高模量剂比例、油石比、沥青的类型等,得到了各相关因素与混合料间接拉伸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添加剂比例的增大,试件的间接拉伸模量逐渐增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油石比的增大,试件的间接拉伸模量显著下降;同时,沥青类型不同,混合料的间接拉伸模量均存在差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沥青,间接拉伸模量值也不完全一样,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该研究为用间接拉伸模量试验评价耐久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时参数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广滨 《路基工程》2015,(2):98-102
为了研究高模量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劈裂强度、静态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等试验,分析了高模量剂在不同掺量、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抗压强度、静态回弹模量、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模量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劈裂强度,但其掺量不宜超过0.6%;随着高模量剂掺量的增大,抗压强度和静态回弹模量逐渐增大,当掺量由0%增至0.7%时,抗压强度和静态回弹模量分别提高30.8%和49.4%;高模量剂掺量对动态模量的影响小于静态回弹模量;高模量剂的加入对相位角的影响很小,表明高模量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中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在试验验证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常规路用性能的基础上,对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高模量剂对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效果明显。在高频区域、低频区域高模量剂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均比90#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即其抗高温或低频加载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指导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采用简单性能试验机(SPT)测试了两种不同掺加剂(ZQ-2和ECB)的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根据时间-温度置换原理,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参考温度下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并应用其预测了两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最后与抗压回弹模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依赖温度和频率的变化;ZQ-2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变形能力均优于ECB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对应于频率较低时(0.01~0.1 Hz)的动态模量,采用动态模量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更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9.
何俊 《路基工程》2018,(2):136-139
为提升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模量,采用DXG-2高模量剂,分别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劈裂强度、静态回弹模量及动态模量试验,并对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高模量剂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静回弹模量逐渐增大,劈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高模量剂掺量>0.6%时,其劈裂强度会随之减小,施工中高模量剂量应控制在0.6%为宜;在相同温度和频率下,随着高模量剂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逐渐减小;在同一温度和相同的加载条件下,随高模量掺量的逐渐增加,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逐渐增大;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也会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提升,动态模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近年来中国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采用20号沥青及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HMAC-20C及HMAC-20F两种级配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对两种混合料的车辙敏感性、动态模量及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模量及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级配20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及抗车辙性能优异、抗疲劳性能优良、动态模量均显著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对而言HMAC-20C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表明沥青种类对混合料的模量及疲劳性能均有显著影响,而级配对模量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HM-I(复合高模量剂)/SBS复合改性沥青综合了高模量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优势,能显著提升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采用残留稳定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及动态模量试验,分析HM-I/SBS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并与基质沥青+硬质沥青颗粒及HM-I/基质沥青所制备的混合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M-I/SBS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及动态模量值更为优异,且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PE/TLA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动态模量、低温弯曲、高温变形及弯曲疲劳试验对PE/TLA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结构的各项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E/TLA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良好的高温抗车辙和抗疲劳性能,而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略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PE/TLA高模量添加剂具有较低为温度敏感性,其抗压回弹模量随温度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高温累积变形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模量沥青研究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高模量沥青研究过程和原材料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3种高模量沥青性能试验,同时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的针入度为20~50(0.1 mm),软化点≥60℃,脆点≤-10℃,135℃动力粘度<3 Pa.s,PG等级为PG76-22;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动态模量、抗水损害性能、经济性能均强于SBS改性沥青和辽河AH-90#基质沥青混合料,证明了在路面中面层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解决高温状态下路面产生车辙病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分析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选取2种高模量添加剂分别形成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包括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疲劳性能,试验分别为浸水马歌尔试验、车辙试验、弯曲试验及疲劳试验,通过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弯曲应变及疲劳寿命指标来评价及对比3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此外,还测试了3种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分析它们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有更高的动态模量值、更优越的水稳定性、高温性能及疲劳性能;至于低温性能,则取决于外掺剂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依托工程中应用的4种高模量添加剂,在室内制备成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单轴贯入、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研究高模量添加剂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系统探究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的改善机理,并建立了内摩擦角与贯入强度的相关性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12)
不同集料特征对硬质沥青高模量混合料的性质(如高温性能、模量、疲劳)具有显著的影响,选择两种差异明显的集料(一种玄武岩、另一种为石灰岩),基于集料图像测试系统(AIMS)对其各项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对比分析,参照法国高模量混合料设计流程,对不同集料硬质沥青高模量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协调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论表明:针对不同集料性质,通过对级配和硬质沥青用量的调整,可以实现混合料高温性能、模量和疲劳性能的均衡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改性剂掺量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与相位角的影响,并建立不同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及相位角主曲线。结果表明,AP-8增强剂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及降低相位角的效果明显;综合考虑性能改善和工程经济性,推荐AP-8最佳掺量为0.3%。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温拌沥青技术与高模量沥青技术,研发了一种温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并对该种沥青最佳拌合温度、路用性能、动态和静态模量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表明,温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比常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3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低标号硬质沥青具有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粘度大的特点,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优越、低温抗裂性略差。本文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对HMAC-20C及HMAC-20F两种级配2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动态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号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动态模量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车辙、低温弯曲、水稳定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0.3%高模量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在45℃、10Hz条件下动态模量可达7 214MPa,动稳定度可达13 754次·mm~(-1),-10℃弯拉应变大于2 500με,冻融劈裂强度比为91.2%;自主开发的高模量改性剂(MA103C)具有良好的高温模量和抗车辙性能,且能够兼顾低温性能,综合性能较优,已成功应用于武汉江北快速路新建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