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汽车主动避撞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目前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是被动的安全设备,主动安全技术十分少,本文对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上的热点,汽车雷达的新近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复杂路况下汽车主动避撞报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主动避撞报警技术对提高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减少复杂路况下行车时的误警率是当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测量车载信息如汽车转向角度、车速、制动信号、转向灯信号等获知汽车的行驶状态,利用雷达技术感知路况和危险,基于合理的报警算法和控制策略,研制出复杂路况下的汽车主动避撞报警系统。通过实际道路报警试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减少误警率的方法是有效的,所开发的报警系统更趋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是在感知传感器对道路环境进行感知的基础上对驾驶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进行预警提醒或主动控制干预。近年来中国交通部以商用车应用为试点,发布相关法规逐步强制推行辅助驾驶系统的配备,以切实提升商用车的安全性。感知传感器是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充分分析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对性能和成本两个方面平衡的需求,给出了不同应用传感器的选型建议,为商用车辅助驾驶系统的传感器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5.
汽车主动安全越来越被重视,很多国家已将其列入法规要求中,现有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有前碰撞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等,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部件便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文章主要研究了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并对其工作原理、软硬件框架以及实车匹配做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研究行驶环境感知和信息融合、驾驶员特性和安全距离模型、车辆运动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试验平台和试验样车,实现了行车前撞预警、安全车距保持、智能车道保持等功能,并完成了相关试验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基于ITS的汽车主动安全辅助技术的研究以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8.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受制于被动安全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汽车主动安全性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文中介绍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主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及系统进行了阐述;结合智能汽车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主动安全软目标物能够模拟真实交通参与者,是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雷达反射特性与真实交通参与者的一致性不仅直接影响测试结果,还是汽车障碍物识别的关键参数。因此,对影响主动安全软目标物雷达反射特性的填充吸波反射材料的性能需求进行研究。根据主动安全软目标物的毫米波吸波反射特性要求,制备新型吸波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吸波材料制备主动安全软目标物,其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积(RCS)能够满足 ISO 标准中的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将意外事故防范于未然,越来越受到各大车企及消费者的重视,更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其中.以雷达测距技术为核心的预碰撞安全系统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成为近几年主动安全系统新向标.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主动安全制动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4,(17):14-17
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安全、环保和节能,世界各国都在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对人类生命财产有直接关系的是汽车安全。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之前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目前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包括制动、转向、悬架、车距雷达报警系统,即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更加有效的保障汽车行驶安全一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从最初的纯粹机械式的车架、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到电子科技成功引入汽车系统使得汽车安全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汽车安全技术产品尤其是活跃的汽车电子安全领域已经硕果累累:ESP、ABS、胎压监测系统、主动夜视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智能导航、碰撞预警、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等。 本期,我们撷取其中几款:有获得一致认可的ESP主动安全系统,也有颇爱争议的安全气囊技术,还有正在快速成熟的主动夜视技术,邀请优秀供应商对最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以飨业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汽车强调对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来完成驾驶,并最终实现无人安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及应用能够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感,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而毫米波雷达指的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其具有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及特点,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将其应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中,能够有效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此,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中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帮助有关单位及人员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提高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水平,促进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在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将事故防范于未然,在保证驾驶者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现代汽车上准确可靠的主动安全系统的装配也越来越普遍,集成化、模块化的主动安全技术已成为当下流行趋势。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典型主动安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读者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实现未来智能化汽车辅助驾驶的重要功能之一,以往该系统主要采用毫米波雷达感知周围环境,但是容易出现较多的误识别和漏识别情况。针对现存的问题,文章研究了自适应巡航感知系统,不同于以往单一雷达的方案,本设计采用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融合的办法改善感知系统的性能。通过搭建电动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编写CAN通信报文解析程序,分析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特性等,完成了对雷达和视觉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实现了感知系统目标级融合。并在巡航和跟车工况下进行离线仿真,验证了目标级融合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欧美和亚洲各国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以及整车制造商提高对所有道路使用者安全保护的愿景,驱动着未来汽车安全系统的开发。TRW汽车集团正利用在开发逻辑算法方面的经验,结合主动和被动技术及电子和传感方面的技术开发能力,推出智能安全系统来增强对驾驶者、乘员和行人的安全保护。碰撞传感与驾驶辅助及其他安全技术的集成,推动着具有成本效益的新一代被动安全系统的开发。环境传感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有关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将与车载碰撞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达到提高安全性能的目的。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或摄像头传感器协同工作,根据它们从车辆周围获得的信息,来预测可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技术中,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更趋合理有效的设计,优化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人机环境,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如何对驾乘者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对策主要涉及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方面。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横摆控制系统、车距报警系统、驾驶辅助预警系统、安全导航系统后视镜、高位制动…  相似文献   

19.
环境感知是研究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基础。环境感知系统为智能车辆的行为决策和路径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源,是智能车辆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对比环境感知中常用的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总结目标检测与目标跟踪的技术方法并分析优缺点,然后介绍全球四大卫星系统及常用定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最后对未来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智能车辆多采用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将影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和行车安全。文章在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目标激活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不同等级场强下进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抗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在一定场强下受到了外界电磁信号干扰,出现了较严重的情况。通过这次系统的研究,不仅为企业研发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测试规范的制订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