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规模不断扩大,接地网诊断模型逐渐复杂,传统的优化算法在诊断接地网时,易出现局部最优,不收敛等问题。文章主要详细介绍现代算法中的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并对这2种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在接地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分析牵引变电站接地网的工作特点及其腐蚀故障原因,在普通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方程。结果表明:现代优化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优化算法易出现局部最优,不收敛等问题,可以诊断出接地网腐蚀甚至断裂的故障支路位置和故障程度,提高了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尹超准  周云锋 《电气化铁道》2022,(S1):218-220+225
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担负着全线牵引用电和低压用电的双重供电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的接地通常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全线采用接地干线将所有变电所的接地网与主变电所的接地网连通,为接地故障电流提供有效电气通路。小电阻接地的中压供电系统接地故障电流通常被限制在1 000 A及以下,因此为保证接地故障情况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不超标,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校验至关重要,其关系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的接地概况、人体对电压的耐受、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地电位抬升与入地电流的关系、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校验等方面进行综合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接地及接地电流计算的相关标准要求,给出适用于中压供电系统的合适接地电阻值。  相似文献   

3.
牵引变电所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角度比较分析了铜接地网和钢接地网的特点,并以某牵引变电所改造工程的接地网设计为实例,对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利用牵引供电系统电流信号、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牵引网高阻接地故障诊断方法。针对不同位置接地阻抗故障的电流信号,先采用希尔伯特变换和伯格谱估计提取时频特征量和频谱特征量,再构造SVM二分类器,利用交叉验证法对SVM二分类器进行参数优化,形成一个牵引网高阻接地故障分类器。将特征向量组送入SVM分类器中进行处理,能诊断出牵引网高阻接地故障。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分辨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HXD1型机车控制电路接地检测的2套系统——欧姆表和CHIR125-1型直流电网绝缘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接地故障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地铁车站综合接地常规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铁车站提出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地铁综合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时变电所出口处的测量阻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结合接触网实际参数,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给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各种短路、断线接地故障的测量阻抗—距离特性曲线;最后针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供电臂以负荷开关进行并联的接线形式,给出供电臂保护配置方案,以期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馈线保护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及其馈线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AT供电牵引网断线故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具体算例,给出各种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距离特性曲线,通过与其它短路故障比较,从理论上论证了AT牵引网发生断线故障时常规保护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牵引变电所接地网设计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牵引变电所的接地网是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设施,研究牵引变电所的接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对我国牵引变电所工程接地方案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结论:(1)在某些条件特殊或非常重要的牵引变电所接地网设计中,有必要提升设计手段,引入接地 辅助设计软件,确保接地网的安全.(2)不应将最大接地短路电流看作入地短路电流,应考虑与接地网连接的架空避雷线的作用,计算工频分流系数.(3)在进行接地网优化设计时,应适当采用不等间距布置方式.(4)接地网材料不应盲目认为铜材一定抗腐蚀能力强,应考虑腐蚀原电池效应和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铁路10 kV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了单相接地故障的查找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接地故障查找方法——基于特殊信号注入原理的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详细论述了其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可利用电力远动系统的通道和平台,实现调度中心对自闭、贯通接地故障线路接地故障点的自动判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即将建设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复杂艰险山区的高标准铁路。受地质条件及电力系统影响,牵引变电所的接地设计将面临地形受限、高填方、土壤电阻率高、短路电流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CDEGS软件建立的牵引变电所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对常规接地网、深井接地、外引接地以及提出的双层接地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指标考核,分析接地电阻、接触电势校核以及经济指标的对比。数据显示常规、深井及外引接地方式在地形受限的复杂环境中效果不明显,而双层接地网结构在经济、技术综合指标中最优。该方式在西成高铁的秦岭山区牵引变电所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证明双层地网结构非常适合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高填方地段的牵引变电所采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投运之后其接地网与综合接地系统以及电力系统进线避雷线连接,变电站接地拓扑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对牵引变电站的接地安全校验不应仅局限于变电站本身。为研究运行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性,现场测试运行牵引变电站分流特性和站址土壤结构,并运用数值仿真计算手段,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运行牵引变电站开展接地安全分析,同时对比分析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和不连接进线避雷线时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整体考虑,避免只简单注重接地阻抗值是否低于0.5Ω;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电力系统电源进线避雷线后,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地电位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研究成果已在深茂高铁沿线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中成功应用,通车后牵引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综合接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地网做为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是我国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通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地铁工程杂散电流的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综合接地网“外引接地,绝缘引入”的设计思想,工程实践中应采用新型的接地引出装置,并在其穿越地铁车站结构底板时采取相应绝缘及防水措施,同时综合接地系统采用的材质也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5.
根据线路运营数据,针对树害等自然灾害对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了普速铁路10kV线路采用高压电缆长大线路敷设的优缺点,并对接地方式、无功补偿及保护配置的相应改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铁路贯通/自闭线单相接地故障段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据大量的运行故障统计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约占系统总故障率的80%以上,本方法为了迅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区段,提高铁路贯通、自闭线的供电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基于改进的统一矩阵算法,提出一种针对铁路10 kV贯通、自闭线的故障段定位方案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该方案提出一种由FTU、STU和终端监控设备三个层次构成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舍去以往在电站检测零序电压、比较各出线零序电流等做法,仅使用各分段开关处的零序电流一个电量信息,根据各区段零序电流的相位和大小定位故障区段。研究结论:经过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验证,该系统能在10秒内准确定位并隔离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同时也可以为故障的查找和排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铁路贯通地线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与导电塑料护套铁路贯通地线的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贯通地线是一种用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电缆,新型贯通地线分别采用了合金铝及导电塑料这2种新材料,解决了贯通地线的耐腐蚀、环保及接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建安庆至九江铁路实绩,针对高速铁路桥梁地段综合接地系统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设置原则、设计方案,及施工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