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对国外常规使用的海漂型声呐探潜浮标特征、参数及工作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漂型声呐探潜浮标干扰机的干扰途径、作用范围及工作原理,并依据最佳性价比的原则给出了一种海漂型浮标干扰设备的原理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声压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因素,就同等阵元个数情况下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波束形成结果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直线阵、圆阵、半圆阵和太极阵的声压线阵声呐模型,定义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数学表达式,对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引入"–3d B波束宽度"概念,通过蒙特卡罗试验,得出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3d B波束宽度"之间的反比关系。最后,对多目标情况下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等效阵长对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声压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因素,就同等阵元个数情况下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波束形成结果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直线阵、圆阵、半圆阵和太极阵的声压线阵声呐模型,定义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数学表达式,对线阵声呐等效阵长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引入"–3dB波束宽度"概念,通过蒙特卡罗试验,得出了线阵声呐等效阵长与"–3dB波束宽度"之间的反比关系.最后,对多目标情况下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等效阵长对线阵声呐空间增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55-59
浅海混响估算是研究吊放声呐主动方式搜潜作战使用的关键环节。首先分析声能声呐方程各项的定义,研究最大允许传播损失的计算方法;然后采用Bellhop模型计算吊放声呐与海底散射元之间的传播问题,依据Jackson模型推导海底反向散射强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海底散射面积的估算与吊放声呐主动工作满足小掠射角的特点,对负梯度和负跃层声速梯度下的浅海混响进行仿真和分析;结合信号余量的估算,研究2种典型声场条件下工作深度对浅海混响和吊放声呐探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吊放声呐工作深度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世界各国海军潜艇自二战以来装备的声呐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美、俄、英、法、德等国现役海军潜艇上装备的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包括其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和装备情况。并分析世界各国海军潜艇声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国外潜艇声呐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船舶声呐部位自噪声的预报方法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舰船艏部声呐罩内自噪声的特征,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艏部声呐和舷侧阵声呐自噪声的预报方法,内容包括弹性平板——矩形腔模型、半解析半试验方法、统计能量法和波数法;同时综述了声呐自噪声的控制技术,内容包括艏部声呐罩线形的低噪声设计方法、声呐罩结构和材料的低噪声设计技术、舷侧阵柔性涂复层技术以及水下声障板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7.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海军争相研究的热点,而各类声呐装备是UUV完成使命任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UUV声呐装备的技术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对一些典型声呐装备的功能、性能指标做较全面的说明,并重点针对UUV声呐装备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为我国发展UUV声呐装备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军从1949年开始研究利用直升机进行反潜作战,1951年在佛罗里达州基尔维斯特基地组建了第一反潜直升机中队(HS-1),装备了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的11045直升机(后改称H-19,公司编号S-55)。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用反潜直升机,H04SX具备搜索潜艇的能力,不能攻潜。1952年6月,美国海军又向西科斯基公司订购了HSS-1反潜直升机(后改称SH-34,公司编号S-58),这种绰号“海蝙蝠”的直升机从1955年8月起进入美国海军服役。HSS-1是装备吊放声呐的第一种实用反潜直升机,它在作战时采用搜潜与攻潜分别执行的方式,即装备声呐的直升机只负责搜索潜艇,挂载反潜武器的直升机只负责攻潜。  相似文献   

9.
潜艇上装备的声呐种类丰富,艇艏声呐往往集主、被动工作方式于一体,是潜艇获取水下制信息权的核心装备。本文梳理了美、俄艇艏声呐的发展历程,包括装备情况、技术特点、性能参数等。分析了3种艇首阵型的优缺点,总结了两国海军选择艇首阵型的3个依据,对比了美、俄两国艇首声呐的发展规律。可为潜艇声呐的研制及艇总体装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拖曳声呐阵的特点,为了能测试到对其性能影响最大的流噪声,采用DSP芯片TMS320VC5509A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克服了因采用"主处理器+SD卡控制器+USB控制器"方式,分别处理和传输数据造成的系统复杂、传输延时、稳定性差等缺点,且使用了CPLD芯片,解决了采集在水下声呐阵中不易控制的问题,这样使得整个系统占用资源少,易于日后扩展.该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由多路水听器检测到的线列阵流噪声信号,并将其存储于SD卡中,而后通过USB与上位机通信实现数据的离线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华春  张会  王鹏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8):127-128,140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建立了直升机吊放声纳螺旋线形搜潜概率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进行验证;利用概率模型由解析的方法求得最优的相邻吊放点间隔,并且拟合得到吊声的战术作用距离与最优相邻吊放点间隔系数的关系式,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螺旋线形搜潜的战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反潜战在海上作战中的重要地位,美国海军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反潜装备。从美国海军反潜平台的组成、主要反潜武器、反潜战传感器及指控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反潜概念建模是对航空反潜军事行动的第一层抽象,也是航空反潜仿真系统建立的基础。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正确与否,是否真实地反映航空反潜作战行动,将直接影响航空反潜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基于AHP方法对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专家确认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梁义芝  张云  王超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111-115,120
编队协同反潜仿真模型是编队反潜作战建模仿真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对编队协同反潜作战的指挥方式与作战协同关系的分析研究,基于多智能体建模理论,提出了基于MBGT(使命-信念-目标-任务)的编队协同反潜实体智能体认知模型,建立了基于共同使命的编队反潜协同模型框架,并给出了该框架下的智能体协商协作方法。该模型能较好地实现编队协同反潜仿真中的各兵力智能体之间的协商与协作,对其他协同作战样式建模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力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反潜作战力上的提高引起了周边国家的重点关注。文章介绍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兵力组成、反潜战术样式、反潜平台及装备,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潜艇作战环境及应对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反潜战术技术飞速发展,探潜设备和攻潜武器的多元化已经对潜艇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从潜艇面临的空中威胁种类、潜艇与航空反潜平台的对抗及我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航空反潜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潜艇所面临的作战环境,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网络化体系对航空反潜作战效能的影响,首先从作用域角度提出了一套理论来描述航空反潜网络化体系效能,然后构造了一组效能指标,即完备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来分析航空反潜网络化体系效能,之后从信息域、认知域和物理域角度建立了一套模型来评估航空反潜网络化体系效能,最后给出了航空反潜网络化体系的效能评估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编队搜潜方法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战术计算,建立了编队搜潜能力数学模型,计算了各搜索机动要素,分析了最合理的搜索队形和兵力配置,为新型护卫舰编队对潜搜索兵力需求、机动方案和组织实施等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深入研究编队对潜搜索作战使用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面舰艇编队航渡时,针对潜艇威胁,通常利用反潜直升机隐蔽、迅速的优势,将其配置在某一区域实施警戒,以达到对潜防御的目的。本文基于潜艇的威胁方向,分别对编队前方、侧翼以及综合前方和侧翼,探讨了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方法。在确定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同步思想,对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参数给出了定量描述。得出的结论实用、可行,为制定对潜防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