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HTTLPR多态性与抑郁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性区域(5-HTTLPR)与抑郁症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64例重型抑郁症患者和67例正常对照的5-HTTLPR多态性分布。根据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该多态性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5-HTTLPR多态性的L/L基因型的频率(9.4%)低于对照组(19.4%),但没有显著性差异(2χ=3.038,P=0.219);女性抑郁症组的L/L基因型的频率(2.9%)低于对照组(13.9%),但没有显著性差异(2χ=2.766,P=0.251);症状学分析显示抑郁情绪与5-HTTLPR基因多态性有关,具有等位基因L及其纯合子的患者抑郁情绪得分显著较低(P<0.05)。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L/L纯合子可能是抑郁症特别是女性发病的保护因子;等位基因L及其纯合子可能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1H-MRS测量21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和肌醇(mI)水平,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并与21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再次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NAA/Cr、Glx/Cr、Cho/Cr、mI/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左侧额叶NAA/Cr、右侧额叶Glx/Cr、NAA/Cr及左侧海马Glx/Cr、NAA/Cr较对照组降低;右侧额叶和海马mI/Cr较对照组升高;SSRI抗抑郁药治疗后病例组左侧额叶及海马NAA/Cr较治疗前升高,右侧额叶mI/Cr较治疗前降低。结论重性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谷氨酸系统及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有关,抗抑郁剂的疗效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及调整第二信使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TPH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症及症状表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TPH A218C多态性与抑郁症及症状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70例抑郁症(重性抑郁症)患者的TPH基因的多态性分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症状表型。结果抑郁症组TPH A218C多态性的等位基因C的频率(44.3%)明显高于对照组(24.3%),而A等位基因的频率(55.7%)和A/A基因型的频率(31.4%)显著低于对照组(75.7%和62.9%)(2χ=6.214,P=0.013);(2χ=6.946,P=0.03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抑郁症组C/C基因型的频率(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3%),而A/A基因型的频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0%)(χ2=8.103,P=0.017);病例组中症状表型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 A218C基因的多态性与抑郁症发病相关,其相关性受性别影响,而与症状表型间无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比较青少年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大脑小世界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异同点,以期进一步阐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病理发病机制。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3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组16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首发单相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往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正常对照组16名,两组间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所有被试对象均为右利手。采用不同的相关系数作为阈值构建大脑复杂网络。结果青少年首发未服药患者组大脑神经网路拓扑结构,较正常健康对照呈现一种相对无序混乱的状态。青少年抑郁症组大脑网络小世界特性明显下降,神经网络整体运行效率下降。杏仁核在大脑拓扑结构中度值上升,杏仁核与颞叶皮层、杏仁核与顶叶皮层、杏仁核与中央后回、前额叶与顶下小叶等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高,并且功能连接改变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青少年抑郁症组中,静息态背景下,前扣带回、前额叶背外侧段、前额叶内侧段、前额叶下段、岛叶和颞叶皮层度值增加。结论杏仁核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有关杏仁核的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异常可能是潜在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易感性、疾病发展的生物学标记。抑郁症患者大脑多个脑区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扫描 (SPECT)在精神分裂症 (SC)与抑郁症 (DE)的临床诊断及脑部功能异常定位研究的价值。方法 采用SPECT技术 ,对首发、未服药的 2 7例精神分裂症及 12例抑郁症患者与 1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 (rCBF)显像研究。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SC、以阴性症状为主SC及DE患者rCBF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 5 4.5 4%、75 .0 0 %、83.33%。rCBF异常均表现皮层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SC患者rCBF异常脑叶涉及范围较大 ,以颞叶、额叶、顶叶、枕叶为主 ,且额叶rCBF减低与阴性症状明显有关。DE患者rCBF减低仅局限在颞叶或额叶 ,且以左侧颞叶或额叶为主。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和抑郁症患者的脑叶rCBF的异常各有其特点。SPECT脑显像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脑功能异常的定位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的变化。方法病例组及对照组各23例。利用1H-MRS测量两组双侧额叶和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和肌醇(mI)水平,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结果病例组左侧额叶NAA/Cr、右侧额叶Glx/Cr、NAA/Cr及左侧海马Glx/Cr、NAA/Cr较对照组降低;右侧额叶和海马mI/Cr较对照组升高。结论重性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谷氨酸系统及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抗TNF-α制剂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3 3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TNF-α制剂在治疗UC的短期应答(OR=2.51,95%CI 1.73,3.64)与短期缓解(OR=2.74,95%CI1.80,4.16),长期应答(OR=2.98,95%CI1.98,4.47)与长期缓解(OR=2.64,95%CI 1.89,3.67),黏膜愈合率(OR=1.89,95%CI 1.39,2.59)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可以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OR=0.61,95%CI 0.41,0.89),改善生活质量[IBDQ评分的均数差(MD)为14.74,95%CI 11.43,18.06],在所有报道不良反应(OR=1.14,95%CI0.97,1.34)与严重不良反应(OR=0.78,95%CI0.56,1.09)发生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中重度UC不仅可以诱导缓解及长期维持,而且可以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使用也较为安全。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是否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并初步研究介导这种作用的途径。方法选用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卒中后抑郁组、小脑顶核损毁组和小脑上脚交叉损毁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 Glu、GABA 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卒中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 Glu、GABA 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与卒中组相比,卒中后抑郁组、小脑顶核损毁组和小脑上脚交叉损毁组下丘脑外侧区 Glu、GABA 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 <0.01)。结论本实验初步提示小脑顶核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其途径可能通过小脑-下丘脑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PGP、MRP1、GST-π、TOPOⅡα在30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MRP1、GST-π、TOPOⅡα在初发A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36.6%、60%和43.33%;PGP、MRP1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TOPOⅡα阳性组的CR率为92.31%,高于阴性组的58.82%(P<0.05);GST-π阳性组的CR率与阴性组的CR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PGP、MRP1的表达升高及TOPOⅡα的表达降低与AL的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多个多药耐药蛋白能够更准确地预测AL的耐药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性别、严重程度及自杀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0例抑郁症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的5-HT-TLP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与中、重度抑郁症发病、性别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S、L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6.0% vs.20.0%;52.7% vs.46.0%;52.3% vs.43.0%;P均<0.05);两组性别分层比较,女性S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5.3% vs.43.6%,P<0.05);病例组严重程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无自杀行为分层比较,有自杀行为患者SS基因型频率(37.3% vs.20.2%)及S等位基因频率(61.8% vs.47.5%)均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P<0.05);抑郁自杀组性别分层比较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自杀组病情程度分层比较,重度抑郁自杀者SS基因型频率(42.5% vs.18.2%)及S等位基因频率(68.7% vs.36.4%)均高于中度抑郁自杀者(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5-HTTLPR多态性和抑郁症相关。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特别是女性,SS型可能是抑郁症易感基因型;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基因,SS基因型人群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人群,特别是携带S等位基因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易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