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数量计算的精确度,使计算出的工程数量能够精准的体现出工程的实际施工工程量,本文以某新建市政道路工程数量精确计算为例,提出了土方工程量、路基处理工程量、路面工程量以及边坡防护工程量的精确计算方法。此外,为降低施工工程量及施工难度,优化了不良地质的路基处理方案和边坡防护设计方案。本文旨在为类似道路设计、施工及造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托左江航道整治工程,探讨生态护岸在山区河流航道边坡防护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航道生态保护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道的边坡特点和航道运行要求,文章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航道水位变动区边坡锚杆支护结构在静态荷载和动态水流情况下的工程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航道边坡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航道边坡锚杆支护结构的设计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沿海港口深水航道建设水平的提高,保证大型船舶的航行安全,针对现行的《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实施的局限性,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研究"对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原则、航道尺度参数确定方法及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篇对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进行推介,以期为沿海港口深水航道建设及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桂江航道工程测量实例,从平面控制网形设计、高程控制方案设计、水下地形测量、枯水期水位和流量同步测验等方面介绍了航道测量技术,以供航道测量工作者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月度扫描     
<正>通航NAVIGATION我国最大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工2010年3月14日上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长江口92公里12.5米深水航道正式试通航,标志着我国水运工程史上最大的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全部治理目标成功实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代表李盛霖部长向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的交工验收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7.
AutoCAD Civil 3D作为一款面向土木工程的BIM解决方案,不仅包含了CAD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三维设计,方便了工程建模设计及工程量的计算。文章以隧道设计为例,通过建立地形曲面、创建平面路线及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等步骤介绍了Civil 3D的主要设计过程,并构建了统一的三维信息模型进行土方计算。通过实践应用,总结出了Civil 3D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优点及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运     
《运输经理世界》2010,(14):17-17
我国首个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正式发布 6月30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作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该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主要包括航道整治工程地质勘察、运河开挖工程地质勘察、护岸工程地质勘察、航道标志工程地质勘察、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勘察等内容。《规范》的主编单位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景观桥梁的不断发展,施工难度不断加大,施工计算的内容也更多变,且缺乏连续性.文章以乌兰木伦河3号桥项目为例,分别从桩长计算、工程量计算、应力计算、拱肋重心计算、锚杆定位计算等方面,介绍了 BIM技术在城市景观桥梁施工中的计算应用,实现了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桥梁构件工程量快速统计、支架体系应力模拟,吊装钢丝绳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结构设计环节,结合广西某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实例,分析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结构设计方法的应用优化提拱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该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广西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中央分隔带、路堤与路堑边坡、互通式立体交叉区、服务区、路侧台地及取弃土场的功能特点和绿化要求,提出了适宜的高速公路绿化植物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冻结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冻结法隧道施工中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视为一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随机介质模型,对冻结、开挖和解冻三个阶段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风积沙地区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在现行施工规范中并未涉及,文章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省际通道公主坟-大板段公路路基现场施工经验,通过试验分析了风积沙的物理力学特性,总结了风积沙地区路基开挖的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配置,为同类地区的路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深埋隧洞围岩高应力破坏机理是研究深埋岩体力学特性和深埋地下工程实践中被关注的一个重要认识问题,深埋条件下围岩应力和围岩强度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和典型,也成为认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文章介绍了深埋隧洞开挖时不同部位围岩应力的变化路径;通过对比锦屏辅助洞出现的围岩破坏现象,分别论述了导致边墙松弛型破坏、应力集中部位的片帮破坏和岩爆破坏的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破坏的内在机理;并通过采用数值方法再现脆性围岩V型破坏形式,分析探讨了脆性围岩高应力破坏的局部化问题;指出了深埋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如岩体力学特征的尺寸效应和应力路径效应等对准确认识深埋隧洞高应力破坏内在机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的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净距2.0 m非对称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支护力学行为特性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先开挖较小断面隧道优于先开挖较大断面隧道的结论,为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拱盖法是基于纵深刚度差异较大的“上软下硬”地层条件,在充分吸取盖挖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工法的成功经验或者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暗挖大跨隧道修建技术,拱盖法主要有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和二次衬砌拱盖法。文章以青岛地铁某暗挖大跨车站为例,结合站址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征,通过数值方法对两种拱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拱盖法采用纵向9 m拆撑安全步距施工时,外层初期支护棚护作用的“空间刚度效应”不足以弥补其拱盖的“拱”效应,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修筑技术更有利于隧道变形控制;2)隧道下部岩体开挖时拱盖结构的承载、保护作用显著,但在相同等地质环境条件下,二次衬砌拱盖法施工对拱脚岩体的塑性破坏作用更明显,换言之即二次衬砌拱脚对岩基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更高;3)初期支护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肩及拱脚,二次衬砌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脚,后者拱脚控制内力约为前者的1.56倍,前者的“梁”效应比较明显,后者的“脚”效应比较明显;4)为地铁百年服务工程安全计,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施工。  相似文献   

18.
Zhang P.  Wang L.  Li L.  Yao Y.  Zhang X.  Zheng B.  Liu M. 《现代隧道技术》2022,(2):227-241and251
In recent years, railway tunnels in karst areas have frequently suffered flooding after high-intensity rainfall,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tunnel operation and the order of transportation, and even interrupts the traffic. Based on the water hazard case in the Yuanbaoshan Tunnel on the Zhijin-Bijie Railway Li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lining damage in terms of geology, rainfall,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hazard sec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tunnel water hazards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making full use of existing structures and employing open drainage methods in key sections". Besides, this paper simulates and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hazard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ive causes for the damage in tunnel linings include 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water-bearing formations at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stage, the underestimation of water hazard risks posed by high-intensity rainfall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unimprove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in the design alteration, while the objective reason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near the tunnel section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stratum, the strong connectivity of water conduits, and the high-intensity rainfall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on the tunnel site. As f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y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external water pressure caused by the sudden rise in groundwater level after rainstorm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internal force of linings, and eventually leads to a much lower safety factor of sidewall linings and large scale damage, which is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on-site damage. After on-site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tunnel structure has become stable and even encountering unprecedentedly heavy rainfall twice, the tunnel has still remained in a good condition. Since then, no water hazards and other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which proves that the treatment plan is valid.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不同隧道施工废水的来源、水量及水质的特性,分别从理化、生态、景观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确定了主要污染物质为油类和悬浮物(SS),其对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影响较大;并提出了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管理以减少排污量、在隧道进出口处设置沉淀池、必要时采取隔油沉淀气浮处理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隧道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而钻爆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施工期隧道钻孔、爆破、喷射混凝土、出渣等施工工艺都会扬起大量粉尘颗粒物,严重危害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施工现场的能见度影响施工效率和安全,同时大量颗粒物加剧机械设备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结合隧道开挖过程,根据粉尘在隧道内分布规律,粉尘产生因素及运移机理,通过比较隧道减尘、降尘、排尘、除尘、阻尘五种控制措施的特点,提出与现场相适应的粉尘颗粒物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粉尘的危害,提高现场施工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