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繁忙干线开行时速200 km及以上动车组列车。为了评价动车组在既有提速干线运行的轨道动力状况,在京沪线沪宁段进行了现场轨道动力试验。分析不同速度下动车组通过不同线路条件时的运行情况和所引起的轨道动力响应,并与机车的运行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动车组在既有线有碴线路上运行时,速度达到184~231 km/h,通过焊接接头、普通钢轨、缓和曲线等线路条件,运行良好,各项动力学指标均较为合理。随着速度的提高,横向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有所降低,线路上存在的焊接接头、纵向弹性及平顺状态是影响动车组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从而为评价动车组的运行状态、考察轨道状态、制订养护管理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模型,针对广珠城际铁路具有代表性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一段线路,计算了CRH2型动车组在16 km长的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响应,并与现行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条件下,CRH2型动车组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时的所有动力学指标均为优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足够保障,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复兴号动车组于既有普速铁路开行时,由于动车组运行功率大、追踪间隔短,首先遇到的是牵引供电能力不适应,经运行部门多专业与动车生产厂合力探索了普速铁路开行复兴号动车组的供电能力适应方案,既有具体线路、车型的应对措施,也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经验和方法,为普速铁路进行入动车时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CRH_3高速动车组牵引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300~350 km/h的交流传动动车组已在沪宁、沪杭高铁线路及京津、武广城际铁路上运行。高速动车组具有重量轻,粘着利用好,启动加速度快等特点。以CRH_3型4动4拖八节编组为例介绍交流传动动车组牵引加速度、牵引力、制动力和制动距离的计算,以及牵引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EN 13103标准分析计算车轴表面应力分布规律,据此在车轴应力较大的距车轮内端面113和163 mm处的动车组车轴表面各布置2个测点,由此得到京津城际铁路和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时间历程,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车轴弯曲应力谱子样,再由估计的最大应力幅值得到动车组车轴8级程序应力谱.结果表明:动车组车轴应力幅值的分布符合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并且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变化幅度比较大,而京津城际铁路的则比较平缓;在相同速度下,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最大值比京津城际铁路的大1倍左右;动车组以240km· h-1速度运行时其车轴应力幅值最小,在其他速度级下,车轴应力除最大值稍微有差别外,其他应力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无砟轨道噪声振动特性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筠  翟婉明 《中国铁路》2009,(10):38-43
通过国内西南地区无砟轨道试验段的动车组实车运行试验,研究动车组在路基和高架结构典型无砟轨道线路条件下运行的辐射噪声与环境振动特性。通过实际测量和仿真计算,对铁路减振降噪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估,并提出减振降噪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动车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针对高速列车轻量化技术,通过分析典型动车组的内装设计思路和结构,探讨高速动车组内装轻量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我国铁路运营特点和运行条件,分析我国铁路高速动车组轻量化内装的设计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轻量化内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高速铁路主要覆盖滇东和滇中地区,滇西南地区以160km/h及以下普速铁路为主,为融入快速铁路网,提高旅客运输服务品质,需对普速铁路提升改造开行动车组进行研究。本文在对滇西南地区普速铁路开行动车组对客流影响分析基础上,根据区域路网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提速改造、列控系统级间转换、车站改建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滇西南地区普速铁路提升改造开行动车组关键技术,提出适应不同技术标准和工况条件下的线路改建方案,可为其他普速铁路提升改造开行动车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某型动车组在线路运行时出现车体振动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为以后动车组运营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了分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动车组牵引计算的力学模型和牵引原则,针对不同的运行工况,建立列车运行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编写了动车组牵引计算的仿真软件,同时在相关车型和具体的线路上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试算结果的分析,较好地实现了动车组运行过程的模拟。为列车驾驶培训仿真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存在的常见病害,在总结水下检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铁路桥梁水下检测的内容归纳为外观检查、结构测量、地形地貌、水文检测、无损检测和振动测试6个方面,并阐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内容的必要性和检测设备的发展水平,将检测内容又划分为一般检测项目和专项检测项目,并通过一般检测项目的典型案例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检测技术为水下墩台基础的安全评估奠定了基础,补充并完善了铁路桥梁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钢轨断裂实时监测技术对有效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以铁路常用的60 kg轨道为研究对象,以声发射检测技术为基础,经试验分析轨道断裂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有效区分列车运行引入的声发射信号。搭建监测系统,通过断轨检测模拟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通过TDOA算法实现对断裂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断裂会产生明显的声发射信号,且断裂声发射信号特征主频在100~160 kHz,声压幅值高,且在时域上存在明显的突发性;其特征与列车运行特征存在明显区别,可有效实现实时断轨监测;利用TDOA方法实现轨道断裂位置的确定,定位精度优于±20cm。研究结果为轨道断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的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既有铁路有砟隧道在重载、高密度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病害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既有隧道病害检测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认为高密度电法检测可用作有砟隧道混凝土垫层或仰拱病害检测,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尽管这种无损检测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和推广,但其研究为有砟隧道混凝土垫层及仰拱病害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场试验也论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可为既有铁路有砟隧道混凝土垫层或仰拱病害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越区切换是保障高速列车车-地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切换失败或异常切换在CTCS-3级线路中可能会引起无线超时甚至系统降级。本文通过简要介绍GSM-R无线网络越区切换的基本流程,阐述越区切换的测试方法,基于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的动态检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切换成功率指标的变化趋势,指出造成越区切换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我国铁路货车缓冲器技术及相关标准概况,从缓冲器性能参数、耐久试验标准、落锤容量试验标准、冲击试验标准4个方面对比分析我国铁路行业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差异,提出我国铁路货车缓冲器技术标准的改进建议及铁路货车缓冲器技术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6.
传统隧道质量检测方法以人工检查为主,结果依赖于检测人员水平,效率极低,远不能满足现场需求。为了检测设备的研制和保障铁路隧道运营安全,通过调研国内外多种隧道检测新技术和不同类型的综合检测车,分析现有隧道检测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目前的检测技术存在病害检测指标相对单一、自动识别程度低、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铁路隧道检测环境与公路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存在的一些差别,得出铁路隧道检测技术有以下发展趋势:(1)隧道衬砌质量无接触式检测;(2)激光扫描将成为表面病害主要检测方式;(3)检测设备高度集成化;(4)检测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5)铁路隧道检测车需采用专用轨道车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标准中轨道车辆烟毒性检测方法的介绍,对各种烟毒性检测分级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国内工厂橡胶件检测实例,分析了国内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应制定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材料烟毒性检测的国家标准,建立轨道车辆防火安全检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欧洲铁路车辆材料和构件的防火标准、我国动车组内装材料防火铁道行业标准、普通客车材料防火铁道行业标准和城轨车辆防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的材料分类、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我国轨道车辆防火标准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智能手环的动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可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报警,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阐述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各模块功能,分析智能手环的工作原理和手部加速度信息的采集过程。在分析动车司精神状态与手部运动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手部运动系数的概念,并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一种动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在动车组驾驶室搭建原型系统,阐述系统的实现过程,并在高速铁路试验段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3.6%。  相似文献   

20.
综合检测列车是一种综合检测高速铁路质量达标的高速列车。在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基础上,研发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配套先进的高速综合检测试验设备,同时研发代表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高速动车组关键系统平台,开展高速动车组新技术工程化应用及试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安全综合检测技术水平和动车组技术水平。介绍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研发的背景、总体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