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座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吊杆张拉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缩短吊杆张拉施工工期和避免混凝土梁开裂是先梁后索施工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中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介绍湖州市飞凤桥吊杆张拉实施方案,为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地锚式悬索桥,自锚式悬索桥先梁后缆的施工方式,使其张拉过程具有显著的可优化性。依托小龙湾自锚式悬索桥工程实例,对自锚式悬索桥张拉过程控制原则、控制目标进行了分析,在满足桥梁结构受力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长杆数量、索鞍顶推次数、千斤顶数量和张拉批次,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完成吊索张拉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小龙湾大桥张拉全过程,根据吊索张拉安全系数、桥塔及加劲梁允许最大压应力、最小拉应力等指标,提出适用于该桥的张拉控制方案。对比分析了成桥状态与张拉过程中吊索的最大索力,发现在跨中14~16号吊索索力较成桥状态索力有所增加,但均能满足张拉过程吊索安全要求。对吊索张拉过程中桥塔及加劲梁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在张拉14~17号吊索时,桥塔、加劲梁等混凝土构件应力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自锚式悬索桥独塔的创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清 《公路》2009,(2):25-28
南京江心洲大桥为主跨248 m的独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造型独特美观.本文介绍该桥独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技术,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过程中结构几何非线性突出,吊索索力互相影响,体系转换十分复杂,使用常规的正装或倒装法分析难度较大。针对吊索张拉过程中吊索无应力长度仅在吊索张拉时才发生改变,不随外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客观规律,提出吊索张拉的无应力状态仿真分析方法。以该方法为指导,分析和模拟国内某自锚式悬索桥的吊索张拉过程。实践证明,应用无应力状态方法可准确地对吊索张拉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且计算结果精度高,方法简便,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湘江三汊矶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五跨自锚式悬索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项目施工采用新技术,将钢箱梁按照控制线形标高顶推安装就位后用混凝土预制块进行压重,预抬高桥面,无应力安装吊杆后落梁完成体系转换,该法减少了吊杆反复张拉的繁琐程序,施工更简单、直观.通过合理确定钢箱梁的顶升量及顶升施工分级和落梁施工分级,确保了吊杆的顺利安装和吊杆索力的控制,保证了各构件和施工临时结构的安全,解决了新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项目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实现大跨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以(160+406+160)m的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桃花峪黄河大桥为背景,研究以吊索引出量控制为主、索力控制为辅的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建立实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吊索无应力长度,定义索头引伸出下锚垫板的长度值为引出量;采用引出量控制,从塔根向远离桥塔方向对称张拉吊索(每次8组),跨中几组吊索采取纵向相邻2组同时装千斤顶,在n号吊索张拉的同时,预拉(n+1)号吊索;进行主桥缩尺模型试验,对该方案进行验证及细节优化。研究结果及实际工程表明:采用该体系转换技术方案,主缆与吊索张力、临时墩反力、主梁应力计算值等均满足要求;缩尺模型实测应力、位移与有限元计算值吻合;主梁线形质量好,吊索索力精度高,快速实现了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7.
大连星海湾一号桥结构独特复杂,3根主缆通过3个大索夹构成了空间网状结构,背索拉在纵向倾斜70°的索塔上,形成独塔自锚式空间索网悬索桥.为了弄清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了1∶25的试验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吻合.成桥以后主梁的刚度并没有对称性,从西端1/4跨度到东端1/4跨度处刚度越来越小;成桥体系非线性很弱.  相似文献   

8.
王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12-114,I0010
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双索面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88+218+218+88)m。为安全、高效地实现体系转换,需要选择合理的吊索张拉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各控制因素,对此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方案进行研究。经计算分析,所选体系转换方案满足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案的选择是通过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终确定的,好的施工方案不仅能保证结构在整个体系转换过程中受力安全,而且能缩短工期。本文分析了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常用张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优化吊索张拉顺序和索鞍顶推时机,实现采用4台千斤顶并通过3轮张拉成功的实现体系转换,将吊索张拉用接长杆的数量减少到同规模桥梁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锚式悬索桥评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自锚式悬索桥发展概况。对这种桥型的合理性及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自锚体系是“轴向力自平衡闭环传递系统”,因而不会发生钢箱梁整体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锚式悬索桥通过主缆与加劲梁锚固结合的方式,形成闭合传力路径。主缆的水平分力通过锚固区逐渐传递到主跨加劲梁,竖向分力则主要通过边跨自重平衡。在静力情况下,主梁为超静定体系;在动力情况下,通常为全漂浮或者半漂浮体系来达到减隔震目的。这样就会造成主梁约束转变的情况,这个问题在独塔非对称自锚式悬索桥中尤为凸显。本文以太原市通达街跨汾河的四跨独塔非对称自锚式悬索桥为背景工程,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全桥在静力及动力情况下不同约束体系对全桥受力的影响,为今后同类型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跨海特大桥主桥的结构设计,并引入"平良法"对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进行操作,顺利完成主桥的受力分析及线形控制,结果表明主桥结构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以一拟建钢-UHPC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杆系结构模型,研究了在“先斜拉后悬索”的施工过程中,UHPC桥面板浇筑阶段、UHPC桥面板的分段浇筑方案对加劲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PC桥面板在临时斜拉桥成桥后浇筑,在最终成桥状态下桥面板和钢梁的受力性能均优于在吊杆张拉完成后浇筑和在斜拉-悬索体系转换完成后浇筑;在临时斜拉桥成桥后浇筑UHPC桥面板,先浇筑斜拉索区梁段后浇筑中支点附近梁段,在最终成桥状态下中跨桥面板和钢梁的受力性能均优于先浇筑中支点附近梁段后浇筑斜拉索区梁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一般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的缺点,在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中提出"先缆后梁"的施工方法,该文介绍了三种临时锚固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各自特点,结合京杭运河大桥自身实际情况最终选定了合理的方案。为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海某大桥主桥为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主体结构采用(40+70+40)m三跨塔梁组合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主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缆、吊杆组成。本文主要针对主缆混凝土浇筑对预应力管道破坏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从施工过程记录、预应力孔道变形参数汇总分析、后续解决流程及方案三方面综合分析,全过程记录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浇筑对主缆预应力孔道造成破坏的成因及对策。通过结合实践数据的过程记录及分析来验证类似问题的解决策略,指导类似项目如何工前预防、工后补救,避免对工程造成不可逆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洪塘大桥位于福州西郊,跨越乌龙江,需原桥位拓宽改建,新建主桥采用自锚式悬索桥。基于施工期间保通车的民生要求,提出了三阶段横向拼接施工的设计方案,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在改建工程中实现保通车目标的自锚式悬索桥。首次提出了主缆平弯锚固方案,改善了主缆锚固区的管养条件。采用有限元程序对桥梁运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施工和施工控制,现场监测数据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7.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张拉过程中吊索的欠、超张拉现象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吊索的欠、超张拉对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索力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和控制中必须对吊索的欠、超张拉程度对全桥成桥索力影响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及时采用措施或改变张拉方案。从而确保成桥索力的均匀和成桥线形的合理。该文通过某一工程实例的数值计算分析,初步探讨了吊索的欠、超张拉对桥梁成桥索力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的求解,介绍了抛物线法和分段悬链线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同时,对影响抛物线法精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为主跨800m的自锚式混合梁斜拉一悬吊协作体系桥,通过模型试验对该新桥型的静力性能和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基于有限元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吻合;分析了辅助墩、混合梁对该体系的动力影响:边跨增设辅助墩后,协作体系的各阶频率都有所增大,能改善协作体的1阶竖弯和1阶侧弯频率。能抑制桥梁在风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采用混合梁结构形式,使主梁自振频率均增加,提高了全桥的竖弯和横弯刚度,为自锚式斜拉一悬吊协作体系桥的设计和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