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列钟 《集装箱化》2011,22(2):15-19
为促进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乃至长三角港口群共同协调发展,在介绍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两港竞争态势,提出宁波-舟山港的应对策略:巩固大宗散杂货领域的优势;完善集疏运网络,巩固并拓展港口腹地;加强与上海港的合作;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加快整合支线港口;加快建设无水港;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集装箱大港;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协调组织;充分发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推进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宁波需要加快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港口联盟为核心,以"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甬新欧大陆桥、跨境供应链物流等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形成"路连中西部、海接东南亚、空跨中东欧、网联全丝路"的"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3.
正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起始于2009年,虽然与国内其他海铁联运港口相比起步较晚,但在长三角港口群中,海铁联运设施条件优势明显,海铁联运箱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以其运能充沛、高效便捷、节能环保、集约经济等优势成为国际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2018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我国占据七席。随着我国集装箱运输规模的逐步成熟,产业经济逐  相似文献   

4.
肖钟熙 《中国港口》2010,(12):18-19
<正>在集装箱港口竞争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今天,"无水港"战略已经成为大多数大中型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策略。由于无水港与港口之间主要依靠铁路连接,因此,海铁联运在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的确,与目前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的主力-公路运输相比较,海铁联运  相似文献   

5.
杨大力 《中国港口》2007,(10):39-39,42
<正>一、国际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集装箱海铁联运是经铁路运输集装箱至港口或将港口集装箱经铁路运输至内陆省市的一种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方式,是港口货物集疏运方式的一种。目前,我国沿海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的集疏运主要通过集装箱卡车进行公路运输,经由铁路集疏运的集装箱量仅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3%,而在国外一些主要港口,如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长滩等,其集装箱运输结构比例公路∶铁路∶水运为60∶20∶20,海铁联运比例远远高于我国。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界定港口枢纽经济的内涵,构建港口枢纽经济体系,并提出连云港港口枢纽经济的发展路径。按照发展路径,提出五大实施样板:打造"一带一路"交通标杆示范样板――重点建设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苏北运河―淮河流域运输结构调整样板――重点建设海河联运体系,打造综合物流集聚区样板――重点推进上合物流园建设,打造港产园联动发展样板――重点推进徐圩港产园联动发展,打造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样板――重点推进连云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宁波—舟山港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咨询会日前在杭州召开。浙江交通运输部门将进一步推动构筑宁波—舟山港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包括:大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8.
施悦勤 《水运管理》2023,(3):18-19+40
港口集疏运能力最终决定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海港应结合自身条件,在集疏运能力建设上,应本着宜水则水、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思路,一方面,改进沿海捎带的监管模式,不断优化水路集疏运模式;另一方面,以沪通铁路二期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海铁联运市场,补齐铁路中转的短板,改变过于依赖公路集疏运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嘉兴港围绕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宗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区港联动之年。一、港口发展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1.港口生产有力支撑着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短途集装箱海铁联运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 《集装箱化》2013,24(5):18-20
集装箱海铁联运是近十几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无论从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和运输成本来看,还是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来看,加快发展海铁联运已成为优化我国集装箱运输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0,(4):57-57
从浙江省交通厅获悉,浙江正在推动构筑宁波一舟山港“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包括:大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整合港口资源,推动宁波-舟山港“三位一体”建设,发展港口物流已被写入2010年浙江省两会的政府报告中。  相似文献   

12.
2月18日,装载着100标准箱铝制品的马士基航运海铁专列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马士基航运“武汉-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列成功开行。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国际物流海铁联运业务团队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通力合作,抢抓春节前出货高峰期的机遇,完善运输方案、合理调配运力,加强对各个运输组织结点的有效把控,织密“武汉-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列发运密度。下一步,宁波舟山港将加大与铁路部门、船公司的合作力度,不断完善港口、场站和海铁班列的服务功能,全力打造贯通东西、辐射全国、连接国际的硬核物流枢纽。  相似文献   

13.
邵晓娴 《集装箱化》2015,26(11):12-17
<正>据估算,2016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将维持在3万TEU左右。在周边上海港、宁波港和深圳港等港口对集装箱海铁联运货源争夺激烈的情况下,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战略重点为:建设以内陆无水港为节点、铁路货运操作平台为基础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厦门港集装箱"陆运-海运-口岸"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和通关体系,继续发扬"走出去"策略,主动争取本省内外大型制造业货  相似文献   

14.
<正>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处于发展壮大期,虽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已经初具规模。用SWOT分析法,力争找到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的突破口,打破瓶颈,为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战略,继而向其他港口推广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之后,港口发展突飞猛进,海铁联运发展势头强劲。宁波舟山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将海铁联运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战略新高度。虽然近年来宁波舟山港  相似文献   

15.
<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提出要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推进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在港口更多体现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代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为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为进一步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切实推动物联网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列为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并在连云港-阿拉山口、大连-哈尔滨、青岛-郑州、天津-呼和浩特、深圳-成都、宁波-武汉6条示范线路开展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凌乐云 《中国港口》2013,(10):32-34
<正>近年来,宁波海铁联运业务在相关政府部门及港口、铁路等企业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的背景下,剖析宁波海铁联运现状、强化发展机遇意识、借鉴国内外经验、落实好各项系统工作,是宁波发展海铁联运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洋口港海铁联运的发展,分析三洋铁路对洋口港的影响,从集疏运系统的合理性、中西部地区运输需求、自身发展等3个方面说明洋口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必要性。结合我国海铁联运发展现状,提出洋口港发展海铁联运的相关对策:加速港口转型;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扩大腹地辐射范围,拓展腹地货源。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将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并明确了车购税资金支持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标准,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三大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以加快港口多式联运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着力完善布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发改委发表文章表示,将做大做强航运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继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江经济带的服务能力,启动编制重庆、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浙江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上海、宁波舟山、南京、武汉、重庆等枢纽港口和马鞍山、九江等重点港口集疏运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区建设新形势下,珠三角港口汽车滚装运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运输航线网络持续优化,集疏运条件不断完善,水、铁、陆联运等组织方式不断涌现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区建设新形势下,珠三角港口汽车滚装运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运输航线网络持续优化,集疏运条件不断完善,水、铁、陆联运等组织方式不断涌现。未来珠三角港口汽车滚装吞吐量还将稳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