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年是《航海》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她的老读者老作者,致以生日的祝贺! 30年前,我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舟山群岛的海军勤务船上,当了一名舰艇军医,这也是航海生涯的开始。9年后,组织上又将我调至上海,在海军医学研究所从事航海医学科研。不久,我在图书馆见到了新创刊的《航海》杂志,其图文并茂,丈章深入浅出,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于是跟《航海》结了缘。  相似文献   

2.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内燃动力机械专业。现在,每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到全军各部队采访时,人们常常会问我,你一个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是怎么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的呢? 我每次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走上新闻之路是从科普创作开始的,我的成功得益于《航海》等杂志。《航海》等杂志是我永远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在《航海》喜迎二十华诞之际,我要由衷地说一句:我爱《航海》。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而且既深居内陆、不习舟楫,又年愈不惑、案牍劳形,纯属“海外人士”(航海界的圈外人)。但我仍对《航海》一往情深,自1982年“初结良缘”,一发而不可收,长期订阅,“忠贞不渝”。每收到新的一期杂志,就迫不急待地打开“先睹为快”,平日闲遐也时常展卷  相似文献   

5.
《航海》1988,(1)
去年十二月四日,上海市航海学会在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召开了航海杂志社成立大会。《航海》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在国内影响日益扩大,深受读者欢迎。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上级部门批准,在《航海》杂志的基础上,充实力量,加强  相似文献   

6.
正依稀记得是1996年吧,我下船公休,到上海远洋安监部陈正杰船长那里申请加入上海市航海学会。陈船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然后给我办理了新会员手续。因在船工作,大概在一年之后,我才拿到了会员证。当船长,跑远洋,参加学会的活动不多,故只能算是挂名的"潜水员"罢了。调到中海集运船舶工作后,基于对海洋环境和海员技能的关注,我开始撰写技术论文和航海故事,在《航海》杂志上发表,来激励现役海员努力学  相似文献   

7.
我于1980年4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东京商船大学进修、研究二年,于今年5月份回国。在此期间,于1980年5月份加入日本航海学会。现就我所接触到的日本航海学会的一些情况向《航海》杂志的读者们作一简介: 日本航海学会成立于1948年,已有34年的历史,现办事机构设在东京商船大学内。与我国的航海学  相似文献   

8.
突出航海特色为航海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航海教育研究》杂志立足于航海教育,突出航海特色的办刊定位。阐述了依靠品牌特色吸引读者、通过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加强规范化管理形成影响、提倡不断创新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办刊思路。  相似文献   

9.
祖父解放前后数十年从事长江航运,我在童年就结识了《航海》,《航海》就同那黄浦江的波光,常常引发我的思绪和遐想…… 第一次向《航海》投稿是在1991年的春天,当时南浦大桥正在兴建,祖父的不少老同事纷纷从各地赶来上海一睹横空出世的大桥。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被老船长们的热情所感染,在参观南浦大桥工地后,记下了一些我和我的同学对浦江  相似文献   

10.
正我藏书不多,但至今珍藏着《航海》创刊初期数十本杂志,几度搬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闲时翻阅,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仿佛又回到了特殊的年代。上海市航海学会建会四十周年,《航海》走过39个春秋,几乎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年轮相吻合,顺着杂志栏目、题材、文风嬗变脉络,寻觅我国航运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足迹,期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痕。重读《航海》早期的文章,回想当年作者的思考和读者的喜好,以及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在将近40年后的今天显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2013,(9):13
2013年8月28日,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都原副部长徐祖远,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赵东野,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常富治等一行4人到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考察指导工作。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校长黄有方、副校长肖宝家陪同考察。根据中国航海学会关于从2014年起将《中国航海》《航海技术》两份杂志交由上海海事大学承办的决定,上海海事大学校领导表示,学校将全力以赴把杂志办好,规范机制、加强管理,提升杂志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时光飞逝!弹指之间,《航海》杂志即将迎来她创刊二十周年的喜庆。作为一名与《航海》相伴十八载的忠实读者,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与《航海》相识交往过程中的那些个“第一次”…… 第一次认识《航海》 我第一次见到并认识《航海》杂志,是在1981年的秋季。那时,我是一名刚跨入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即现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门不久的新学员。由于从小养成喜欢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我在海校繁忙的训练和学习之余,经常自费购买或是去图书馆浏览报刊杂志,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作为一名未来的海军军官,我将阅读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了有关海洋和海军  相似文献   

13.
航海教育关系到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航海教育研究》杂志是我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以航海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在推进航海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准确把握其角色定位,是充分发挥期刊的社会职能,有效地服务于航海教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航海》杂志快二十周岁了。屈指算来,我这个与航运工作完全不搭界的人,同这份我国唯一的航海科普刊物结缘也十八、九年了。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是在冰心的散文里。那时我还在念小学,有次从书中读到她的《我的童年》,文中这样描述:“在清晨,我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染透了诸天……在黄昏,我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层层一道道的,由浓黑而银灰,渐渐地漾成光明闪烁的一片。”在  相似文献   

15.
《航海》1982,(4)
为了普及航海知识,激励青少年热爱海洋和海运事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局、上海海运学院、《航海》杂志编辑部,于七、八月间分两期在上海海运学院实习船“育新”轮上联合举办中学生航海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100名学生都是市三好学生和航海爱好者。活动内容丰富:在海运学院举行入营仪式,参观该院教学设施,请专家、教授和驾驶员讲授航海知识,在船上参加天  相似文献   

16.
《航海》杂志诞生到现在,已经十岁了。回顾她走过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有助于加快今后继续开拓前进的步伐。《航海》杂志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大好形势下诞生的,在祖国“科学的春天”里茁壮成长。她是科普双月刊,在《发刊词》中就明确了,她“旨在以通俗浅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12,(5):2
大16开全彩印融航海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为一体创刊于1979年的《航海》杂志,是中国航海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立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航运,服务社会,与英国航海学会等建立合作交流机制。航海学术交流:侧重于航海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技术交流、管理模式、业态分析等,为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术水平、评定职称提供平台。航海文化传播:侧重于航海历史文化的发掘,航海探险、科学考察的经历,以及现代航海文化生活的全景式展示。航海知识普及:侧重于航运、造船、港口、环保、军事等方面的科技动态和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书架和写字台上,甚至连几把本应坐人的椅子上都堆满了各类书报杂志,这是信息爆炸时代所给予我生活空间的有形挤压,有时为了找一本东西可得忙上一阵。但其中有一份杂志我却总把它置于伸手可及的地方,而且几乎每期我都会津津有味地拜读一番,这便是《航海》。相对于它创刊至今的近二十年历史来说,我既是它的老读者,又是新读者。 记得最早读到这份杂志是在1979年,当时我是一名恢复高考后才得以跨入大学的大学生(之前我曾当过工人和企业干部)。虽然我从未做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2013,(6):14-14
2013年5月28日,中国航海学会第六届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和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该专业委员会各级委员单位的领导、委员、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社长、《集装箱化》主编袁林新编审当选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化》2013,(11):26-26
2013年11月16日,中国航海学会与上海海事大学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常务副理事长刘功臣、秘书长赵东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梁启康,中国航海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谢凌、秘书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胡云,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校长黄有方、副校长肖宝家及校长办公室、杂志总社、国际教育学院、人事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肖宝家副校长主持。徐祖远理事长与於世成书记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