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航海船舶中,有效地保证了船舶运输安全性。AIS航标是助航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布设位置直接影响着系统效能的发挥。本文首先介绍了AIS航标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然后分析了AIS航标的布设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章剑 《航海技术》2006,(2):26-28
1 AIS概念和意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套应用于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海事安全导航和通信的重要技术设备。该系统为船舶安全航行和海事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手段。若所有的船舶都安装有AIS,则本船  相似文献   

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助航系统。AIS的发展和应用可有效地解决海损事故,避免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计算机视觉是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技术,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AIS中,可以弥补AIS不可使用时的不足,完善AIS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AIS中船舶识别和船舶跟踪的2个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雪光 《中国水运》2014,(11):123-124
基于自动化广播技术发展出的MS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通讯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海事管理和航海通讯领域.AIS通用船舶识别系统凭借实时通讯导航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船只和海事管理部门所使用.电子海图系统自应用以来在船舶导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讨论了AIS与电子海图组合的新型导航系统,对其组合的主要实现进行了研究,力求构建具有更高性能的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由舰船、飞机的敌我侦察系统发展而来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不论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船舶定位和导航、船舶通信、渔业生产管理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主要由海岸基站、VHF通信器和船载基站等组成,目前,在船舶的障碍避让、船岸通信、海上交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将机器视觉跟踪技术应用于船舶的识别和侦察过程中,并对该系统的噪声过滤等问题进行研究,大幅提高了AIS系统的船舶识别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晋  胡青 《中国船检》2011,(6):82-85
目前,在船舶监管领域,AIS系统和GPS公网监控系统作为VTS系统中的辅助系统,相互共存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与VTS系统相比,它们能够准确确定监管船舶的各种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而不需要人为进行呼叫就能够自动识别。其中AIS系统中,classA主要应用于IMO公约规定的大于300总吨以上的船舶,AIS classB和GPS公网监控系统则应用于小型内河或沿海船舶。  相似文献   

7.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一种新型的船用助航通信系统,其开发使用的主要目的通过为船舶驾驶人员提供更加精确、详细的航行环境信息,从而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和海上航行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AIS概念、功能和组成等的介绍,以及对目前AIS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中发挥的作用的探讨,延伸了AIS的初始开发功能,为水上安全工作者充分应用AI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卫星探测AIS的分析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船舶远距离跟踪探测的需求不断增强,卫星探测AIS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卫星探测AIS技术的概念及各国对待该技术的态度,分析了其核心结构功能及性能特点,并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探讨了卫星探测AIS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彬  殷非  张程  庄加兴 《船舶工程》2021,43(8):前插3-前插15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自主航行船舶(无人船)研究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MUNIN项目是最早研究无人商船的项目[1-3],该项目研究并验证了自主航行商船的概念和可行性.MUNIN项目引起了多方对自主航行船舶的广泛关注.挪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主航行船舶测试区,成立了自主航行船舶论坛NFAS[4].Rolls-Royce公司公布了由其引领的"高级无人驾驶船舶应用开发计划"(AAWA)项目[5-6]研究无人船舶,主要研究感知系统(Intelligence System),近期在挪威开展了自主航行船舶的测试[7].Kongsberg公司已经完成了自主航行船舶的水池测试,并且与氮肥料厂商合作开发一条自主航行船Yara Birkeland[8],并与挪威航运巨头威尔森集团成立了自主航行船公司Massterly[9].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船舶远距离跟踪探测的需求的不断增强,卫星AIS探测技术应运而生;但是人们对其态度不一,一些国家在积极地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一些国家认为卫星AIS和在建的LRIT系统存在重复建设的嫌疑。文中介绍了卫星AIS探测的概念,从数据内容、时间间隔、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卫星AIS和LRIT系统的不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可遵循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发展该技术对我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AIS是海上航行安全信息交互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船舶避碰助航仪器之一。这个系统通过船船或船岸之间在VHF信道上自动交流航行信息,旨在加强海上人命安全、提高航行效率和保护海洋环境。本文主要介绍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的AIS设备"FA-150"型号来分析AIS在船舶航行及避碰中的应用,通过与雷达探测目标信息对比说明AIS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总结AIS在船舶航行及避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在船舶通航系统(VTS)区域内强制配备AIS的过渡时期规则。规则开始为SOLAS船舶,然后延伸到小船,他们包括大于20m的商船、拖轮,其次为8m和600匹马力及短途旅游艇和100总吨或大于50客位的渡轮。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4,(7):25-25
2003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在船舶通航系统(VTS)区域内强制配备AIS的过渡时期规则。规则开始为SOLAS船舶,然后延伸到小船,他们包括大于20m的商船、拖轮,其次为8m和600马力及短途旅游艇和100总吨或大于50客位的渡轮。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AIS提供的船舶信息,探讨借助计算机技术将AIS信息应用于海事管理的方法,开发AIS应用软件,对AIS在海事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技术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航标是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助航标志,旨在提升和增强航海保障部门的助航服务水平,已经广泛应用于应急沉船标识、船舶航路的划分、航道警戒区的设置等方面。在归纳、整理国际上关于虚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航标显示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船舶上雷达和ECDIS(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实际显示虚拟AIS航标符号的调研结果,分析目前虚拟AIS航标在显示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规范虚拟AIS航标的使用和管理,从而更好地为船舶航行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6.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梅 《江苏船舶》2006,23(5):40-41,44
介绍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概念和功能,说明了AIS与雷达监控同屏的可行性,强调了AIS实施以后对现有VTS、船舶航行及避碰、助航标志及信息的影响,提出了内河实施AIS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袁子文 《水运工程》2020,(9):152-157
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大数据,通过解析AIS原始报文,分离出关键字条,经过数据清洗、筛选后匹配其他船舶数据源,以进一步识别船舶类型并划分吨级。将大数据应用于船舶流量预测中,通过跟踪代表船型的航迹,总结出船舶航行规律和运营情况,再结合历史数据和宏观形势发展,综合预测航道货运量,基于对AIS数据的挖掘,运用分配模型预测多汊航道船舶流量,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预测其船舶流量。结果表明,运用AIS大数据能有效分析复杂多变的船舶航路,从而准确地预测多汊道航道船舶流量。  相似文献   

18.
在船舶的日常营运中,雷达系统和AIS系统是船舶导航、通信和目标探测不可或缺的关键系统,雷达和AIS系统的运行会产生海量的船舶数据,船舶雷达和AIS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一项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船舶雷达和AIS系统的数据特点,利用web客户端的Web GL技术进行了船舶雷达和AIS大数据的可视化研究,将船舶雷达与AIS大数据以动态Web海图的形式实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 《中国船检》2013,(1):66
日前,罗尔斯.罗伊斯宣布与意大利Lauro Shipping公司携手共同设计新型天然气动力轮渡,该船的设计将采用屡获殊荣的环保船舶概念(Environship)。这是首次将环保船概念应用于客船领域与传统柴油动力船舶相比,该船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40%。罗尔斯.罗伊斯商船部总裁  相似文献   

20.
丁峰 《天津航海》2012,(3):36-38
卫星AIS技术是当前国际船舶追踪技术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卫星AIS技术并与LRIT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卫星AIS技术的国际发展动态;探讨了我国发展和应用该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