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的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结合我国"雪龙船"科考船和"永盛轮"商船东北航道航行资料,对北极东北航道夏季的海冰冰情进行分析,探讨东北航道2002~2016年7~10月的适航性.结果表明: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可有效减小其数据间的系统差异,获得一致性更好的长时序卫星观测资料;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冰情在逐年减轻,航道适航性愈加良好;航道开通时间窗口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极东北航道中段受海冰影响较大,但海冰影响呈减小趋势,可通航天数不断增加,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可为我国科考船和商船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辉  安磊  马龙  张珩瑜  李振华 《中国航海》2022,(4):23-29+38
北极水域复杂的海冰冰情严重影响着北极东北航道的可通航性,不同冰级的船舶在不同冰情的水域航行时面临不同的航行风险,导致通航条件不同,相应可通航的窗口期也不相同。研究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提出的极地操作限制评估风险指数系统(Polar Operational Limit Assessment Risk Indexing System, POLARIS),利用2011—2020年的北极海冰冰情数据结合“永盛”轮船舶冰级,计算北极水域风险指数结果(Risk Index Outcome, RIO)和“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的航线RIO,确定北极东北航道不同通航条件航段占比,提取2011—2020年该冰级船舶可安全航行的航道通航窗口。结果表明:北极东北航道近10 a平均通航起始日为8月30日,通航结束日为11月16日,平均通航期为79 d。研究分析各年接近通航周的通航受限航段,识别了影响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窗口的关键水域。有关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不同冰级船舶结合航线冰情制定航行计划以及船公司根据船舶冰级合理安排船期提供参考和...  相似文献   

3.
0引言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和北欧的最短航道,北极通航对航运业意义重大且具有商业价值。随着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运营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船舶将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其特殊的环境,如低温、高纬、能见度不良、冰情严重时的破冰引航等,给船舶通航带来很大困难。2015年7月22日至8月19日,笔者随"永盛"轮自江阴港始发经北极东北航道至欧洲第一卸货港(瑞典瓦尔贝里港),在此期间真切感受到极区航行的各种困难与不便。本文针对北极东北航道与常规水域航行的不  相似文献   

4.
北极航道通航的重要意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气候逐渐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北极航道将成为中欧、中美货物运输新通道,挑战传统远洋运输航线,改变国际航运格局,对我国未来航运事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北极航道通航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航运格局、能源格局以及地缘环境影响等角度,通过分析北极航道的历史与现状、全面通航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应对北极航道通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平潭海峡大桥的施工及航道环境,考虑到海峡是渔业作业海域,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认为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分析海峡浅滩、狭窄航段、船舶通航现状及船舶交通事故,提出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措施,以保证海坛海峡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6.
与已然熟知的全球现有经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或非洲好望角的跨洋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缩短了亚欧、亚美航线的距离,没有拥塞,没有恐怖袭击、海盗等人为安全风险,但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至今还未知的通航风险不容忽视。8月,在北极航道最适合航行的时节,中国和韩国的两家船公司分别开启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北极航运破冰之旅。无论是承载钢材从中国首航穿越北极东北航道驶往荷兰鹿特丹,抑或油轮从欧洲经北极东北航道抵达韩国,均不约而同地以"试航"对破冰之旅作了定位:积累极地与冰区航行经验,储备前沿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操纵技术,历练极地航运人才,不仅成了探索北极航运商业化之路的首选目标,同时  相似文献   

7.
陈宏 《中国航海》2007,(1):85-88
海坛海峡是中小型船舶在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由于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及航道环境设施较差,再加上海峡又是渔业作业海域,作业渔船多,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通过采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将保障和提高海坛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夏季北极冰雪融化,形成适合船舶北极航行的航道窗口期。从2013年起,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特运公司")所属的"永盛"轮开启北极东北航道商船通行的探索之旅,在开辟和探索中欧新航线、提升航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打造我国海洋大国形象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永盛"轮2015—2016年持续开展北极东北航道商业化航行,为商船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为商船常态化航行北极东北航道奠定基础。"永盛"轮数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均采用"前期  相似文献   

9.
在实船航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马海峡的航道特点和通航条件,论述了大型油轮通过海峡的航行方法和操船注意事项,供航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海安航道位于雷州半岛南部海安湾,担负着海安港至海口港之间的客、车、货轮渡运输任务,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沿海航道.海安航道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航道整治和航道支持保障系统配套建设等工程来增加航道尺度、提高通航能力和安全保障,使海安航道通航能力由全潮通航50~100吨级海轮提高到全潮通航500吨级海轮,以适应海安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冰  于淼  李志远  王德禹  陈晓东 《船舶力学》2021,25(8):1001-100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的日趋减小使得北极航道的夏季通航性不断提高.与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道可以节省欧洲和亚洲之间近三分之一的航行距离.然而,北极海冰不可避免地为北极航运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在2018年夏季窗口期期间在中远"天佑号"东北航道航行过程中对航线冰情开展了走航观测.通过船载摄像机对航道中的海冰视频图像进行采集,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海冰密集度进行提取.数据显示,窗口航道中海冰类型主要为低密集度的碎冰且部分碎冰内部夹杂着冰脊,其中平均密集度为17.8%,而最高值可达80%.此外,将视频数据与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在低密集度(0-0.2)时存在一定的低估,而在较高密集度下则偏向高估.  相似文献   

12.
赵津  杨敏 《中国海事》2013,(7):53-54,59
文中分析了东北航道沿途各海域的特点,并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专家对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北极东北航道关键海区及冰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7,(3):15-19
回顾近三年北极东北航道航线开发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介绍探索和开拓北极项目的最佳实践,包括项目研讨与开发、航海实践与体会、风险分析与控制等。最后总结北极东北航道航线的应用前景及中国积极介入北极事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比较2020年与2021年夏季同期海冰情况,对2021年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东北航道冰区预报调整对航行安全的影响,预测北极东北航道的利用前景,对采用东北航道航行的船公司和船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远海运集团管理的“夏之远6”号半潜船7月27日载着4个天然气开采模块从天津启航,经北极东北航道前往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萨别塔港,之后继续沿东北航道前往欧洲. 这是继7月16日“永盛”号启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今年第二艘航行北极航道的中国商船,为我国建立北极航行常态化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被称为“冰雪丝绸之路”的北极航道,为中欧贸易开辟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研究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应用的规则和规范,对《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北方海航路水域航行规则》《极地船级要求》和《极地水域营运船舶指南》等规则和规范进行概念性阐述。该研究对北极东北航道船舶的设计、建造、检验和运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清晰理解北极东北航道船舶适用的规则和规范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6,(5):8-14
继2013年8月首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中远航运旗下"永盛"轮于2015年夏天再次出征北极东北航道,并首次实现往返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探索性商业航行,不仅为极区航行船舶操纵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为极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参考,为最终实现中国商船北极航行常态化创造条件。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张晓教授作为航海领域专家参加了本次往返航行的西行航次,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张晓老师撰文介绍"永盛"轮此次北极航行的准备和实施情况,并对北极东北航道航海资料的可信度、极区气象冰情预报的准确性、极区通导设备的误差及可用性、极区船舶遇险搜救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供航运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源 《船舶》2023,(1):7-11
北极航道显著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和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共同推动下,未来北极实现常态化、规模化通航成为可能。当前航行北极的船型已呈现多样化趋势,形成窗口期和季节性通航模式。未来北极航运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制约,与此同时,政策因素更增加了北极航道开发的不确定性。该文对未来北极航运发展趋势和模式进行展望和探讨,并提出发展北极常态化航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秦琦 《中国船检》2014,(12):65-65
随着北极航道通航条件的不断改善,全球对极地船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未来极地船舶的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舶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成为了可能。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首次航行。笔者参加了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记录了从2012年7月22日至8月2日"雪龙"号船首航东北航道的实际情况和航经水域的气象水文特点,并对东北航道的适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