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系统、车行系统、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其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动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拓宽瓶颈路段、改善主要交叉口、修建地下车行系统分担地面交通流、科学组织单向交通等综合改造措施,增大路网通行能力,均衡交通量分布。通过对静态交通设施研究分析,采取有限度地增加停车位,借项目开发建设和人防工程改造的机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繁华市区外围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倡导公交出行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诱导设施以及对停车收费进行差别化管理等措施,达到综合改善车行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务核心区在较小区域内集散巨量不同性质交通,交通矛盾突出,开发地下车行系统已成为缓解核心区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地下车行道路系统在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整合停车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区域环境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国内商务核心区的地下车行道路系统工程案例为基础,从设计原则、等级体系、布局与规模、设计标准及出入口布设等方面探讨了商务核心区地下车行道路系统设计,希望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围绕城市发展的CBD中心区域,分析城市开发的定位,结合片区地块开发强度及相关配建指标、城市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城市CBD中心的地下道路系统定位、路网结构及车行流量需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地面及地下道路系统,建设CBD中心地下道路系统骨架,结合地下空间实行三维立体开发、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停车、绿色市政的复合型地下城市CBD中心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正>为优化天津市于家堡地区区域整体功能,保证区域交通体系及运行效率,该金融区将在规划建设中的30多栋楼宇下面,打造近400万m2的世界最大地下交通商业活动空间,不仅包括车行系统,还有轨道交通、人行系统及共同沟等。其中,水线路(原新华路)地下车行系统一期计划在2013年开始建设,预计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西樵镇金典广场路段人行车行交通组织混乱的交通状况,经人行车行隧道与人行隧道的方案比选后,选择人行车行隧道方案。该方案具有商场与商场之间的人流地下通行、部分左转弯车辆不受交通信号灯管制等特点,为同类人行车行隧道的设计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核心商务区作为人流、车流聚集高地,高峰期交通拥堵越发凸显。通过分析城市核心商务区交通特征及地下交通系统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地下车行交通系统规划原则,并以重庆市杨家坪CBD地下车行交通系统构建为例,总结了地下车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要点,可用于解决城市核心商务区解决停车难和行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地下道路环境内缺乏有效交通引导、定位导航的问题,分析探讨了现有室内定位技术的不足,研究了适用于普通手机终端的地下车行定位与导航系统。通过开发适用于复杂地下环境的射频矩阵基站、定位与导航引擎,结合普通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具有低延时、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地下车行导航解决方案。同时,于苏州中心开展了地下定位导航示范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地下环境的定位与导航需求,实现与手机导航app对接,为驾驶人提供地上地下无缝衔接、稳定高效的一体化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不断发展,在新一轮商务区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专门用于联系地下地块车库与地面道路的地下交通环廊,这类工程在联系并整合商务核心区地下停车资源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地面道路交通负荷,改善商务区交通环境。介绍了国内相关商务区已建成或正在规划中的案例,总结地下交通环廊的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等特点,并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地下交通环廊设计为实例,说明其对商务区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和优化商务区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他城市商务发展地下交通环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袁廷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09-111,172,18
该文介绍了无锡高铁站商务区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情况。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结合京沪高铁无锡站、轨道交通2号线,以及远期区域内地块筹划,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环路,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实现区域综合服务能力的升级,并为未来地区性地下空间开发打好基础。项目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无锡站的建设因素,通过合理的工程筹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多个项目协调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商务区功能的升级,实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无锡市城市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无锡高铁商务区结合京沪高铁无锡站、轨道交通2号线,以及远期区域内地块筹划,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环路,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实现区域综合服务能力的升级,并为未来地区性地下空间开发打好基础。项目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无锡站的建设因素,通过合理的工程筹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多个项目协调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商务区功能的升级,实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重庆从人防建设到地下商业开发、挖掘地下交通功能,再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山城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黄金时期。介绍了重庆在解放碑地下环道、礼嘉商贸核心区和兜子背两江隧道三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展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大和创造性。展望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应该更加大胆地进行地下空间利用探索,让城市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钧 《隧道建设》2019,39(5):699-7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是解决现今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其对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作用。结合重庆市解放碑CBD交通现状评价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定位等因素,提出解放碑CBD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地下车行道路网络、地下快速人行系统。该方案对改善解放碑CBD现状交通和城市环境、提升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它城市发展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CBD核心商务区的建设开发,如何合理调配CBD范围各车库的空余车位,使停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项目设计研究中,通过设计地下小汽车环形共享通道,以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利用外围与市政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快速分流部分进出地下车库的小汽车交通,从而减少地面的道路交通压力,提高CBD的交通服务品质。提出了“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与“一线六联络”树形方案共两种设计方案,并从交通功能、连通地块数、车库共享工程、实施工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能更有效地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邓娜  张正军 《隧道建设》2022,42(12):1985-1995
通过全面梳理深圳市地下交通规划编制的发展与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系统总结深圳市地下交通设施的发展现状与成就,并从理念导向、规划体系、政策制度、智慧建设和评估机制5个方面评估深圳市地下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支撑和引导地下交通发展,在规划层级与内容方面,应开展支撑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地下交通设施发展策略专项研究,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级研究地下交通规划的编制与传导。在规划协调与实施方面,应以交通等地下公共设施空间统筹协调为重点,设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同时完善地下交通设施专项法规,强化信息化建设,并对已建地下交通项目建立评价与反馈制度,迭代式优化地下交通规划,为地下空间发展规模化、深地化积累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铁工程的防洪对策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上海市城市与交通科学促进会组织的“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开发与利用”课题的有关防洪部分的内容 ,包括地铁工程中防洪规范与标准以及防洪对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下车库联络道(或称地下环路)频繁的出现在高强度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中,用以解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地下环路工程是服务岛内核心区到发交通,扩容区域路网容量,减少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地面环境品质的重要工程。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条件、功能定位以及交通组织与运行等因素,对工程的建设标准、出入口方案、总体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相关地下空间的道路交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26-28,6,7
聚贤岩位于重庆市江北城,原规划该节点为Y型立体交叉,以交通功能为主,但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将车行交通引入地下空间,地面改为休闲文化广场,后期还在广场下方引入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简要介绍重庆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阐述该项目对规划方案的调整、道路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并介绍了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对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世纪,隧道作为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形式,在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交通路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倡导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因具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优势,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先锋。截至2017年底,中国公路隧道总里程达到15 285.1 km,是2002年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